|
塞车,一种大城市病。广州一度也“病”得不轻,特别是在只能依赖地面交通出行的年代。 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首通段通车。从此,广州市民告别了只靠地面交通出行的日子。尽管如今广州有的地方依然难解塞车之困,但只要通地铁,则“堵而不死”。随着广州地铁线网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市民发现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小”。高标准建设和管理的广州地铁,也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地铁同行树立了业界标杆。 广州地铁如何改变市民的生活?请看市民怎么说。 无地铁 乘公交出行是件痛苦的事 在没有地铁的年代,广州市民谈到市内出行就有点烦。 “记得那时去趟北京路,等公交车,可能要半小时才来一趟。”上世纪90年代就读于西华路小学的陈碧兰,回忆当年的出行情况时表示,如今看起来似乎很近的西华路到北京路的距离,等车加路上塞车,一趟下来可能要1小时才能到达。 “我住在中山路的东边,往城西走要搭无轨电车。”市民张德正表示,无轨电车是当时横贯中山路东西走向的常用交通工具。拥挤的乘车环境加上堵塞的道路环境,让出行成为痛苦的事。 “从河北过河南,没有一个钟头搞不掂。”市民沙志仁回忆,小时候他常常从珠江北的解放中路前往河南的晓港路。如果用月卡搭公交车,需要中途转车。加上路上常常塞车,车程往往在1小时以上。 “正是这种不便,当时大部分市民迫切希望地铁早日开通。”在陈碧兰就读小学五年级时,广州正在修筑地铁1号线。有一天,学校举办“我为地铁献爱心”活动,陈碧兰捐出自己过年时收到的利是,并且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希望同学们多为广州地铁建设出力。 通地铁 爽和快是市民搭乘初体验 1997年6月28日,广州地铁1号线首通段通车。多年的等待,终于盼来地铁开通!“只能用4个字形容:人山人海。”陈碧兰说,她在地铁开通后的第一个星期日,便去搭乘地铁。市民高涨的热情,让售票窗口、月台、车厢等地方均挤满了人。 “挤进地铁车厢后,我感到难以言说的舒适和快速。”陈碧兰说,1997年广州的公交车还没普及空调,配有空调的广州地铁令乘客感到乘车环境很舒适。通过地铁,陈碧兰快速地往来黄沙和西朗之间,“这种快,之前搭公交车无法体验得到。” 1999年2月16日,1号线全线通车并作观光试运行,地铁通到张德正家门口附近。他发现因为地铁的开通,中山路悄悄在变,“塞车少了,无轨电车也快了。” 2002年12月29日,广州地铁老2号线三元里至晓港通车。沙志仁开始体验地铁带来的“红利”:“从晓港到公园前,4个站,8分钟就到了。” “地铁开通前,我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在老城区;开通后,我可以去的地方更多。”陈碧兰说,伴随地铁老2号线开通,她第一次知道广州有个地方叫“万胜围”;随着新线越开越多,更多以前听没听过的地方,都被她一一“打卡”。 “以前要去番禺、萝岗这些地方,都是要开车的,现在搭地铁都可以去到。”张德正说,不仅是以前看似遥远的广州近郊区,就连邻城佛山,现在也可以搭地铁快速抵达。 “借助于4号线,去南沙可以搭地铁了;现在搭地铁,可以去到增城、花都;年底新线开通,还可以去到从化。”陈碧兰表示,这些“远郊”,1小时左右就能抵达。 广州地铁 常令外地访客感觉惊艳 伴随着地铁线网越来越密,乘客待在地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渐渐地,广州地铁和市民的生活融为一体。 “任何时候搭乘广州地铁,车站和车厢都给人干净整洁的感觉。”作为一名交通学科的博士,沙志仁了解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轨道交通,他觉得广州地铁建设起点高,管理水平好,好的车容车况能够给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起到示范作用。“干净整洁的乘车环境,使广州地铁如同它现在的‘年龄’般,像一位21岁的年轻人。” 当年给广州地铁捐钱的陈碧兰,如今已是一家外贸公司的职员。出差机会较多的她,也会经常搭乘外地甚至国外的地铁。“不少城市,如今仍然有人工售票,或者购置一张当地才能使用的公交卡。”陈碧兰认为,无需专门买一张车票或者公交卡就能搭乘的广州地铁,能为乘客节省时间。如今,广州地铁能够用微信和支付宝购票,通过手机扫码就能过闸机,这让外地访客感觉惊艳。 2013年,张德正获得在广州地铁中为广大乘客服务的机会——他成为一名义务安全员。“不占用工作时间,我在搭乘地铁时就能为大家服务。”张德正说,他会在搭乘地铁时,劝止极少数乘客的不文明乘车行为。通过张德正及广大义务安全员的努力,文明乘车的理念得以深入人心。“能够通过义务安全员这种方式,让更多乘客参与地铁的管理,我觉得这个制度值得其他城市推广。”张德正不无骄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