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昨日报道,近日全国多地都开展对不文明养狗的整治行动,并纷纷出台“史上最严”养犬条例。有的严格限制遛狗时间;有的规定犬只须由成年人牵领出户,并对牵犬绳的长度也作出规范;有的规定严惩无证养犬等行为,最高可罚1万元;有的地方还将违规屡犯者列入“黑名单”。 尽管对类似“最严养犬令”,舆论并非无异议,但平心而论,各地对养犬纷纷推出“严刑峻法”,显然也是为现实所逼,迫不得已。 有报道称,仅今年前10个月,全国范围犬类伤人事件已发生7700多起。这些数据显然是“不完全统计”。事实上,许多人都会感受到,平日因不文明养狗造成的人狗冲突、恶狗伤人,以及犬吠噪音骚扰邻里等事件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因此引发恶性事件。今年8月,上海有位小伙,就因养狗与人争执,结果将邻居打死。就在前几日,杭州一位母亲为护孩子而被狗主人打伤,引发全国舆论关注。 显然,狗患扰民,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是普遍现象。不文明的养狗行为,不仅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甚而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若再不严加整治,势必危害更大。所以,各地不约而同发出“最严养犬令”,亦是顺乎民情民意。 需指出的是,有关文明养犬的规定,此前各地也相继出台过。诸如养狗须上牌或领证、出门遛狗要牵绳并及时清理粪便等,许多养犬人也未必不知晓。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无证养狗、不拴绳遛狗几乎司空见惯,没几个人把它当回事。何以至此?盖因类似规定从未有人来监督执行,也就沦为一纸空文。 因此,尽管眼下各地均推出各种版本的“最严养犬令”,但如果依然像过去那样,并不重视落实与执行,那么,所谓的“最严”很可能仍是看起来挺吓人,实则是连鸟儿都不怕的稻草人。现实中,我们并不缺“最严最美”的法规条文,缺的是认认真真将其当回事,并落实在生活中。 养狗看似私人小事,但因事涉公共利益,公权力作出必要干预,进行相应的限制与规约,这是文明社会保证有序运行所必须的 。法规不完善可修改,然一旦颁布,就必须确保其执行。对此,有的人总以为法和公权力不应太过干涉类似养狗这样的私事,个中其实存在很大的认识误区。 看看德国、日本等国对养狗的法律规定,不仅比我们详尽,也更严苛。有的甚至对养狗人要进行养前培训,还得给狗买保险,并规定须终生养护,若随意遗弃会受到高额罚款。至于出门遛狗时拴绳、清理粪便等,更是最基本的约束。去过日本的国人,常感叹于街面的整洁有序,殊不知其背后支撑的正是大量约束公民个人行为的规则。包括如何丢垃圾、养狗等法规,皆细致入微。 文明要靠法律与规则涵养。法律与规则的权威,也正体现在违者必究的铁面无私上。最严养犬令成败与否,关键还看后续的监督与执行。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