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艺文多棱镜

姜宝林探寻“现代山水”新风格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11月30日        版次:A15    作者:

    《葫芦》 姜宝林 2002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11月27日,《大象之界·姜宝林作品展》在广州南岸至尚美术馆展出。展览展出了42幅姜宝林先生的花鸟作品,还有姜宝林先生恩师陆俨少先生的题字书法作品《超以象外》。

  该展览旨在探讨姜宝林笔墨的现代性及其笔墨语言。在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下,重新剖析和解读中国画,不仅可为广东地区的艺术群体提供更多开阔眼界的路径,也能给更多文化艺术爱好者带来精神上的充实与滋养。

  将“古老”推向“现代”

  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他考入了全国当年只录取5个人的浙江美术学院山水班,师从潘天寿、陆俨少、陆维钊三位大师。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成为李可染大师的得意门生。

  姜宝林以对自身生活感受的挖掘和提纯为主线,以对传统中国画、民间绘画、西方绘画等多方面的营养吸收为辅线,创造出独具个人面貌的新抽象水墨风格。

  “我学李可染先生的艺术创作规律,但是在形式语言上我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姜宝林先生在传统型的写意山水、泼墨山水以及大写意花卉基础之上探索“白描现代山水”。他表示,自己的美学追求,就是让古老的中国画走向世界,把传统和现代的观念在艺术形式中相融合,让中国画更现代。

  三个主题展开不同思考

  本次展览将根据姜宝林先生的绘画风格,划分为“未形之惑”、“隐秘之物”、“理想之所”三个主题。

  “未形之惑”主要展示姜宝林作品中关于中国传统语言形式的创新。作品试图传递的是,在带有惯性认知的基础上如何阐述归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隐秘之物”部分主要展示姜宝林作品中关于通过“大写意”所营造的花卉意境。作品在笔墨挥洒间,试图让艺术生产者与观者一起感同身受;“理想之所”部分则展示了一些关于“抽象形式”的实验性作品。创作者试图传递基于传统表达之上的对当代文化的思考,探寻实验水墨画在未来发展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