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湛铁路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通车,让江门铁路真正接入了国家网络 |
|
第六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的召开,向世界宣示江门改革开放的成就 |
|
江顺大桥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江门的重大交通建设之一 |
|
江门高新区一景(江门高新区供图) |
改革开放40周年,正处于江门发展的关键之年。按照江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江门市向着“建设‘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示范城市”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和粤港澳合作重大创新发展平台”的目标定位,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着力建设美丽江门。江湛铁路通车、三区四市超10亿元大项目遍地开花、改革开放推向更深层次……整个2018年,江门用实际行动阐述“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以“新作为”大步迈向“新时代”。 文/图 陈卓栋 彭纪宁 谭耀广 忆往昔借钱修桥 数今朝铁路梦圆 A 历数今年江门政经大事,江湛铁路通车必是其中之一。但要显江湛铁路之重要,却不得不从改革开放初期江门交通建设历史讲起。只有历史对比,才能显出时代进步。 1988年,连接江门外海与中山古镇的外海大桥正式通车,江门对外交通的“东大门”正式打开。根据历史档案,在外海大桥建成之前,江门及海南、湛江、茂名等地区车辆前往中山、珠海、澳门等地,都必须经过外海渡口。由于车辆候渡时间长,每逢台风、大雾天气要停渡,对内、外交往和经济影响非常大。江门市档案局历史数据显示:1981年,外海渡口每天过渡车辆617车次;1984年,1071车次,增长了73.58%。车辆通行的压力让大桥建设迫在眉睫。1984年冬,经当时的中国光大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光英介绍,江门向日本建设公司熊谷组借钱修桥。由广东省国投公司担保,借到2500万美元。1986年,外海大桥正式动工兴建,1988年,大桥正式通车。据悉,当年就修建外海大桥一事,政府及社会上均有反对声音,认为江门经济较差,无力支撑大桥兴建,但事实证明,外海大桥对于整个江门的对外交通以及粤西地区的交通而言,意义都极其重大。 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江门经济实力限制,加上改革开放程度不高,在交通建设上“迈不开步子”。但这四十年里,依托逐步提升的经济实力、改革开放深化后各类资本积极参与以及国家、省对江门交通建设的支持,江门地区已经成为珠三角高速公路和桥梁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单在西江江门流域,已先后建成了九江大桥、江顺大桥、潮连大桥、荷塘大桥、外海大桥、崖门特大桥等等国道、省道及高速桥梁。 而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年,江门交通又迎来了值得纪念的时刻。7月1日,江湛铁路正式通车。据介绍,江湛铁路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快速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借道现有的广珠城轨江门支线直达广州南站。这意味着江门结束了没有接入全国铁路网络的时代,从此有了直达北京、广州等全国一线城市的列车。这条全长355公里的国铁Ⅰ级铁路,不仅能有效打通粤西地区交通瓶颈,为江门人民出行提供极大的便利,也大大拉近了江门与核心城市的距离,助力江门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记者从今年的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上获悉,江门今年将加快迈进轨道交通新时代。除江湛铁路通车外,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力争年底基本建成站房主体工程,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江门至深圳段、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轨、广珠铁路客运改造、南沙港铁路、江门北站货场扩建等项目规划建设,优化全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启动主城区轨道交通规划。此外,日前江门市还透露,计划以在建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为依托,与澳门、珠海共同推动江珠澳高铁规划建设,实现澳门与国家高铁网络的对接。 巨龙滚滚过,侨乡振翅飞!一条条铁路的通车、建设、规划,让曾经偏安一隅的江门摇身一变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交通枢纽。以建设中的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为例,将接入江湛铁路,并接入广佛江珠城际、广珠铁路、广珠城际、江恩城际、深江肇高铁等轨道交通线,站场面积扩展至4万多平方米。建成后将达到8站台20条线的规模,是珠江西岸与粤西城际客流转换的核心节点,辐射粤西地区、海南岛及北部湾地区。珠西枢纽江门站建成后,向北直达广佛核心地带,向南通珠海、澳门,往东到深圳、厦门、上海,向西至贵州、广西、海南,一跃而成省内第四大轨道交通枢纽。 交通大会战,侨乡绘宏图!据了解,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引领、配合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需求,江门市目前正在着力打造“一枢纽”、建设“两中心”、构建“三通道”,建设交通枢纽门户。“一枢纽”是珠西综合交通枢纽,由一站四门户组成。一站即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四门户即江门东、西、南、北站。“两中心”则是赋予江门站和江门北站不同的功能。江门站与国家铁路网、珠三角轨道网连接,实现深茂铁路、广珠铁路、广珠城际、广佛江珠城际、江恩城际等轨道交通和城市高快速路的无缝交汇,打造客运中心;而江门北站则借力南沙港铁路和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打造物流中心。“三通道”打造的是北连广佛、中接深中、南接港澳的“黄金通道”。分别是以广中江高速、佛开高速、开阳高速连通广佛都市圈的“北通道”,以深中通道、中开高速、开春高速连接深江的“中通道”,以及港珠澳大桥、香台高速、银洲湖大桥等形成港澳地区连通大广海湾、粤西的“南通道”。 “轻工”余音绕梁 “制造”发出强音 B 江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制造业盛衰交替转变的历史。在40周年之际,重新打造制造业强市、加快发展实体经济、大力引进重大优质工业项目,是江门市委市政府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广东传统制造业强市,江门曾以轻工业而辉煌一时。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11月,江门市无线电三厂以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方式从日本东邦公司引进生产收录机的全套设备,成为全国电子行业首家“三来一补”企业。1983年9月至1984年末,江门市无线电三厂又与日本夏普公司进行技贸合作,来件组装收录机。据了解,当时江门市无线电三厂的收录机生产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随后建设的自有品牌“蓬波”牌音响也是享誉全国。当年不少家庭新婚之时采购的“三大件”,其中就有“蓬波”牌音响。 除了“蓬波”牌音响外,由江门洗衣机厂生产的全国首款全自动洗衣机“金羚”洗衣机,同样在改革开放前10个年头走进了全国千家万户,成为江门轻工业辉煌的代名词。 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开放进入第二个10年起,江门的制造业由于各种原因而逐渐沉寂。但近年来,江门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工业立市”战略,以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在今年年初,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各市(区)、各部门务必满腔热情、不畏困难、不辞劳苦,主动走出去,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推动精准招商、产业招商、敲门招商、以商引商,加快新项目落户建设,重点抓实超10亿元的重大优质工业项目落地,着力提高项目落地率、开工率、达产率、财税贡献率。扎实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加快打造轨道交通、重卡和专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力争在新能源电池、激光装备、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 回顾今年以来江门发展制造业所取得的成绩,可以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江门制造”开始重新在全国发出强音。根据江门市经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江门新投产项目17个,其中包括总投资达到15亿元的得润电子鹤山工业园项目、总投资达到6.1亿元的恩平市机械装备组团项目、总投资达到4亿元的江苏新日电动车项目,项目数量在珠江西岸八市中排名第一。除了新投产项目,今年前7月,江门新开工项目也达到24个,其中包括总投资达到12亿元的江晟新型铝合金基础件项目、总投资达到11亿元的隆鑫装备制造项目,项目数量在珠江西岸八市中排名第二;新引进22个投资额超过1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项目,其中包括总投资达到40亿元的东风新能源商用车项目,项目数量同样在珠江西岸八市中排名第二。上半年,江门完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58.37亿元,同比增长7.8%。在该市重点扶持的47家大型骨干企业名单中,上半年产值增速最快的3家公司都是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其中,江门市优美科长信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值增速达到182.31%,广东科杰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增长180.45%,广东海亮铜业有限公司则增长160%。 如果说“蓬波”、“金羚”是改革开放初期江门工业的代名词,那么“优美科长信”、“科杰”等则是改革开放新时代江门制造业的杰出代表。如去年年底动工的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优美科长信项目,占地500亩,计划建成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生产基地,打造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材料的核心产业基地。又如科杰机械在3C产品触摸屏盖板玻璃相关业务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40%,雕铣机及其变形产品产值和产量占全国12%,高速数控定梁龙门式雕铣机的国家标准更是由科杰机械参与起草,该企业已成为该行业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江门制造业的领军人物还有广东中车、富华重工、海信、地尔汉宇等等,可谓璨若星河。新时代、新担当,广东省赋予江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新的发展使命。根据《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到2020年,江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要达到12%,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8%;全市装备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速达到15%,累计引进超1亿元项目数110个,累计开工超1亿元项目数80个,累计投产超1亿元项目数65个;全市共形成产值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数35个。 大江之门向“侨”开 改革开放不停步 C 江门是著名的“中国侨都”,海外江门籍华侨多达400余万,堪称“海内外两个江门”。海外华侨既是江门改革开放“原动力”,也是新时代江门“新作为”的“助推器”。 在改革开放之初,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心向故土,以赤子热诚回乡兴办实业、捐资助学。1983年9月,江门市第一届归侨、侨属代表大会根据港澳同胞叶汉等提议,向江门市政府及五邑海外乡亲倡议筹建江门华侨大学,这一办学倡议先后得到了利国伟、吕志和、黄球等旅港乡亲的大力支持,后定名为五邑大学。33年来,五邑大学从一栋大楼、几个学科的普通综合性大学,到如今的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这其中离不开众多海外华侨鼎力相助。 五邑大学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侨华人在改革开放40年间对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据粗略统计,从改革开放至今,江门的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捐赠超100亿元,为江门城市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改革开放之初,大江之门向广大海外华侨敞开怀抱,造就了四十年来“中国侨都”的辉煌发展。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江门市委、市政府提出,江门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有着独特的侨务资源优势,要在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上主动作为。发挥华侨多、分布地域广的优势,扎实推进侨务工作,团结和动员广大侨胞,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抓好侨文化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弘扬传播华侨精神,提升江门国际国内知名度;要借助侨团侨社设立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等驻外机构,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项目落户江门。 作为今年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动作为,第六届世界江门青年大会日前在美国洛杉矶举行。记者了解到,在会上,除了实现合作项目的大丰收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世青会这个平台,江门设立了19个境外商务交流处,为江门与世界各地搭建经贸交流平台。此外,江门也建设了全球华侨华人“一门式”服务平台和拥有全球108个联络点的“侨创工程”创业平台,在世青会期间宣布启用,为江门华侨华人办事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不少参与此次世青会的海外五邑青年表示,从40年前的号召老一辈华侨回乡捐资,到40年后号召海内外五邑青年争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生力军,江门改革开放的胸襟显得更广阔、思维显得更现代、步伐也迈得更稳健。 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如今,江门正致力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更加优越的软实力环境,来吸引海外五邑青年回乡创业。江门市政府表示,将围绕“两无两藏”,深化清单制、承诺制、委托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完善“1+3+N”开放型清单,深化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标准化工作,推进全市各级行政服务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部门审批服务平台与清单数据统一规范对接。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力争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率先突破。加强各市(区)承接能力建设,把委托制改革落到实处。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压减审批事项和环节,拓宽住所申报制改革范围,多渠道推动商事登记离岸受理,全面推行“互联网+商事登记”模式。全面推进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抽查,推进全市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改革的稳步推进,带来更加开放的格局。今年以来,江门市工商局联合市港澳事务局先后与澳门江门商会、香港五邑总会签署《商事登记直通车服务合作协议》,支持港澳商会为其会员或当地投资者回江门市投资经商办企业提供商事登记代办服务,更多渠道推动商事登记“离岸受理”。随后江门市商务局也与澳门江门商会、香港五邑总会签署《离岸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回执合作协议》,实现了外商投资企业工商执照和外资备案回执在港澳地区都可远程一口办理及领取。 江门市委、市政府表示,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成为江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重点。未来,江门将充分发挥江门市港澳同胞和华侨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着力在发展平台、交通设施、城市建设、科技金融、文化旅游、侨资侨智等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对接,深化金融、产业、旅游、青年创业等方面合作,搭建大湾区合作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