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暨南大学: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12月27日        版次:A06G    作者: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基层行系列16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强报道:日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基层行”活动走进暨南大学。这所著名侨校,今年恰好在广州复办40周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坚持“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和“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从复办当初的一穷二白,发展成为现如今的广州、深圳、珠海“一体两翼”办学格局,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谱写了新篇章。

  作为暨南大学复办后设立的第一个学院,医学院的成长可以说就是暨南大学发展的一个缩影。“1978年初,暨南大学复办后,新办了医疗系。同年9月,医疗系获批改为医学院,成为暨南大学复办后设立的第一个学院。”暨南大学副校长兼医学部主任叶文才告诉记者,暨南大学医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招生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

  短短40年,从医疗系到如今的医学部,其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医学部博士生导师就有244人,硕士生导师就有653人;2008年至今申请专利233项,授权120项。据了解,40年来,暨大医学院(部)共培养医学人才5863人,其中内地学生2680人,香港学生1414人,澳门学生1033人,台湾学生298人,华侨学生139人,外国留学生299人。叶文才自豪地说:“澳门医疗卫生系统74.8%的医护人员和80%的部门主要领导毕业于暨南大学。” 

  事实上,暨南大学及其诸多学院的综合实力都不断提升。经济学院是暨南大学复办后成立的第二个学院,也经过了40年的快速发展。“暨南大学是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告诉记者,恰好是因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大批侨胞子女被送回国就读,不仅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内地输送了大批人才。

  因为侨校的性质,暨南大学在对外交流方面得天独厚。青年长江学者、暨南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李云飞告诉记者,来到暨南大学之后拥有了许多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基本上每个暑假都可以出国学习,图书馆也有条件为他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李云飞,2003年北京大学博士毕业之后选择来到了暨南大学。“当时政策好呀,暨南大学特别注重从外省吸收人才,图书馆资源更新也快,非常适合个人的发展。这里不仅对外开放,对内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