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市司法局

正式启动“智慧矫正”平台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12月27日        版次:A06G    作者:

    

  文/图  薛江华 穗司宣

  为全国司法系统首个实现线上线下智能化管理的微信平台;“智慧公证”线上服务全面铺开

  12月26日,广州市司法局举行发布会,宣布与腾讯公司再次携手合作,正式启动“智慧矫正”平台(见右图),这也是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个实现线上线下智能化管理的微信平台。

  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精准督办

  据介绍,“智慧矫正”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大数据和可视化技术,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广覆盖、全方位、多维度、实时性的综合监管矫治,有效提升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和预警能力,是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首个实现线上线下智能化管理的微信平台。目前,该系统在越秀、天河、增城三个区试点应用,明年1月份将在全广州市推广应用。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可代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核对身份、登记初始资料,对定期报告资料进行扫描拍照上传,信息校对与关键数据识别和自动录入;提醒社区服刑人员按规定时间完成教育学习任务,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发布社区矫正教育管理宣传资料和重要通知;将采集的社区服刑人员信息与管理系统对接,并自动生成、上传数据;精细的督促提示功能,对服刑人员的调查评估、电子监控、定期报到、日常奖惩、上门走访、教育学习、社区服务、特定审批等业务流程的进度实现自动提示,作出辅助计划,便于各级管理部门了解全盘情况,推进工作。

  这个系统最厉害的功能在于可以实现业务的全流程管理和精准督办,比如手环定位监控系统在第一时间收到社区服刑人员越界或拆卸信息时,系统会立即生成预警信息并通过小程序通知其社区矫正小组成员直至完成处置,市、区一级社区矫正机构可根据提示信息开展督办和考核。

  智慧公证服务广州全面铺开

  今年3月份,广州市司法局正式上线启用“智慧公证”,9月份实现服务全面铺开,为群众办理公证业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目前“智慧公证”平台二期建设项目已启动,后续服务功能将不断升级,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线上服务体验。

  记者了解到,从海珠、南沙公证处年初开展试点服务到在全市迅速全面铺开,“智慧公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擎嵌入公证业务流程,改变了传统公证业务办理模式,让群众办理公证实现“零跑腿”、足不出户,推动法律服务向智能、专业、便捷化大步迈进。当事人进入微信小程序后,根据需求按照功能设置操作,可向全市的12个公证处(广州、荔湾、海珠、白云、黄埔、番禺、花都、南沙、南粤、从化、增城、南方公证处)申请公证预约或业务办理,共27个公证事项实现网办;与EMS无缝衔接,让当事人通过平台“零跑腿”便可取得申办的公证书,便民利民效果显著。

  据统计,从9月15日至12月25日,全市公证机构通过“智慧公证”小程序投放了大量预约号,共计13878个。投放最多的是南粤公证处,预约号达3284个,其次是白云公证处,预约号达2540个,第三是黄埔公证处,投放了1392个;在线受理业务数量不断增多,受理最多的事项为结婚公证,亲属关系公证和国外驾驶证公证,群众足不出户便可“零跑腿”办理公证业务。

  记者还从发布会上获悉好消息——广州市司法局近期正式启动“智慧公证”平台二期项目建设。二期项目中,小程序将增加复杂类公证事项和完善视频对话取证功能,将纯证照类业务向意向变化类业务拓展,对于实时意向变化内容进行固定,凸显公证线上服务“智慧”的作用,充分发挥公证监督证明和职能。复杂类公证事项和视频对话取证功能的补充和完善,将进一步改变以往传统的办证模式,在办证流程上做“减法”,办理服务上做“加法”,把以往在公证改革工作中遇到的“痛点”转化成实际工作中的“亮点”,结合贯彻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神,落实公证行业减证便民的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扩大公证线上服务“零跑腿”的覆盖范围,让“智慧公证”更智慧、更专业、更便民。

  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何友汉表示,下一步,广州市司法局将继续加快“智慧司法”开发,不断丰富法律服务移动端功能应用;按照司法部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完善“智慧矫正”微信平台和AI机器人,实现社区矫正工作全流程精准化、智能化管理,为全国同类开发应用发挥示范效应;加快推进“智慧公证”平台运营推广,加强研究开发和技术保障,引导公证机构将“智慧公证”小程序作为线上服务主流平台,引导群众首选“智慧公证”办理线上业务;以法律服务的科技智能化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掌上服务,推动实现建设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城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