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百年前的西关旧影上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2月23日        版次:A08    作者:

    19世纪50年代靖远街口

    

  □文/图 黄国声

  旧时西关商业繁盛,时过境迁,有些依稀尚存旧影,其余大都荡然无存。今天能窥略其昔日情境的,可见于清光绪年间梁绮石《蕴香山房诗钞》中。梁是广东南海人,居广州,为一老塾师。他的诗很蹩脚,本不足观,但其中的《羊城杂咏》诗却保留了不少他眼中的当日西关情境与生活,从中可略见昔日风貌。以下是他诗中所呈现的西关旧影。

  扬巷布匹行。诗云“行遍晓珠尽疋头,所屯货物待时投。门前客至真如市,宜鬻宜藏不强求。”晓珠里即今扬巷路,可见其时整条街都是卖布匹商店,而且客至如云,买卖红火,按季节适时推出布品。这情形直到民国末年仍保持整条路尽为布店。

  长寿寺前横圩。诗云“横圩货物两旁堆,收买天明步始回。顺母桥头人散拥,拦河几乎又将摧。”横圩,即俗称的天光圩,地在长寿寺前,即今长寿路长寿大街一带,故又名长寿庵圩。陈际清《白云越秀二山合志》更有详细描述云:“寺门前为市,黎明而集,交巳刻而散。多玩器、字画、图书。凡从者之藏,头须之窃,与故家遗俗之破败,将其先世之宝器私换升斗不与人知。居奇者恒杂遝焉,谓之趁长寿圩。”

  这段话不好懂,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圩在早上九时左右即散,摆卖之物大抵是有钱人管家私下弄出来的珍宝,或为监守自盗者偷出来的东西。还有就是世家大族破败了,其后人将宝物拿来换钱但又不想人知而拿到这里出售。于是,寻宝居奇的人就纷至沓来,想从中淘宝,以致拦河也被推倒,此圩之热闹可知。

  灯笼街花灯。诗云:“时逢岁晚赴灯笼,摆到金花及采红。每见逢人都买的,过年到处一般同。”灯笼街即今和平东路。这是售卖过年物品如金花、红纸及各种年饰的地方。民国初年,还一度成为西关花市之所。

  洪圣庙前花灯。诗云:“贺正无几又开灯,为买花灯喜不胜。洪圣庙前灯最好,天然手段几人能。”洪圣庙在今下九路,即广州酒家附近。粤俗在正月十五前几天有“开灯”活动,到时悬挂花灯摆上酒肴于神前供奉,邀集亲朋宴饮祈福,是谓开灯。如果家中生了男孩,则买一对灯笼,在灯笼上写上孩子名字,然后送到祠堂里挂起来,也叫开灯或上灯。经过上灯后,就能在族谱里登上孩子的名字,承认为本族一员。花灯本以内城满族人士制作最佳,而洪圣庙前的想亦可观,盖邻近的长寿街本多手作作坊,善于制作此类物品。

  龙津菜市。诗云:“自小生来在泮塘,挑瓜挑菜学为商。朝朝经过龙津市,卖罢归来籴口粮。”龙津市就是今龙津西路,地近泮塘,自然成为泮塘果蔬的集散地。

  同文街与联兴街。诗云:“同文靖远及联兴,为惜遭焚步且停。灰烬劫余成废地,那堪又听水泠泠。”同文街即今十三行路南边的同文路,靖远街即今靖远北路(南段已并入文化公园),联兴街在同文街之西,北段今已无存,仅余南面一小段,在今粤海关西邻。梁氏此诗大概作于同治末年,时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毁为平地,可证三街屋宇是光绪年间重建的。

  吉星里商行。诗云:“吉星长寿货箱箱,每值朝朝列两旁。玛瑙珊瑚兼料玉,纸通花好不闻香。”吉星里在今吉星路北端,与长寿路的玉器圩(今荔湾广场)接近,这里集中了许多日用品和玉器商铺,省内客商来此采购者,络绎不绝。如此盛况,到上世纪五十年代仍然保持,是十分难得的。

  绣衣坊水粉。诗云:“闻道绣衣好水粉,制来妙手合时宜。花无粉缀容难冶,花粉同装分外奇。”绣衣坊即今下九路,这里一直以售卖胭脂水粉等化妆品著名,是西关仕女最喜欢光临的地方。

  华林寺讲古。诗云:“华林讲古夕阳微,听古游人四处围。回首西廊逢打燕,手抛脚踢快如飞。”华林寺在今下九路西来初地,庙前广场是著名讲古场所,每讲至黄昏才收工,给市民带来不少欢乐。燕即毽子。可见这是西关市民娱乐与活动的最好场所。民国后,华林寺被拆卖了很大一部分,而这类活动也从此式微了。

  靖远街前海鲜。诗云:“靖远汛前多海鲜,但逢中意不论钱。摆开几个鱼形异,争看丛中立不前。”靖远汛在十三行路南边,地近珠江,故能成为水产市场。又因地近闹市,购买自较到六二三路的塘鱼栏为便。

  制图/杜卉

  羊城

  谈旧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