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忆旧

鸡,诗意地栖居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3月31日        版次:A09    作者:

    

  

  □陈晓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小时候在农村,家家户户必养鸡,鸡圈鸡窝,自然是每家每户的重点项目之一。

  主人勤快能干,鸡窝垒的精细,鸡的栖居就舒适一点,有的主人偷懒,鸡住的就狭小局促,而有的主人懒散成性,干脆放弃了重点项目建设,鸡就满院子乱跑,享受宝贵的自由。

  遇到什么样的主人,对那些叽叽待售的小鸡们来说,就是不可预知的命运。其实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有人生下来就是精准扶贫的对象,有人生下来就是王子公主——世上从没有绝对的公平。

  村里有个人,父母早逝他一个人住。因为懒,他连自己的屋子都不怎么打扫,自然顾不上垒鸡窝。家里十来只鸡,满院子跑着自己觅食,还进化出了飞翔的本领,院墙外广阔的田野任其翱翔。晚上飞回家栖息在树上,幸福的像一群鸟。

  但是到了冬天,其它鸡躲在圈里过着饭来张口的日子,他家的鸡却又冷又饿,躲在角落里奓着毛,福兮祸兮,谁能说清?

  “鸡栖于埘”,“鸡栖于桀”……埘,就是墙壁上鸡栖息的洞;桀,通“撅”,就是鸡栖的木架。可能古人的鸡都栖居在院墙上的洞里或者木架上。但我老家没人肯让鸡睡墙洞,墙上掏洞成什么样子?而木架也被放弃,因为放养的鸡会造成满院鸡粪,每天清理又太麻烦。

  大家都不许鸡满院子跑,于是老家鸡的栖居就在鸡圈里。大多用竹竿扎个鸡圈,上面覆网,鸡们散步吃饭、打架求偶,都在里面。角落里再用砖头石块垒成圆形,上面搭个小棚子遮雨,下面放些干草就是窝,鸡们晚上睡觉白天生蛋,都在这个窝里。有的鸡,一辈子都没走出这个圈、这个窝。

  是飞到外面享受自由,同时也承担寒冷饥饿?还是一辈子在圈里饭来张口,囿于柴米油盐?这是个问题。

  有一年,三爷爷家翻新房子,拆下来大堆旧瓦片堆在那里没人要。我奶奶一琢磨,这不是正好拿来垒鸡窝?她拉回一车瓦片,再去院子里枣树上砍了几根树枝,打算把我家的鸡窝翻修一下。

  修着修着,也许是建材过于充裕,瓦片剩得太多,也许是她老人家忽然心血来潮,总之,奶奶临时改变施工方案,要建一个豪华版鸡窝。

  首先是鸡圈的面积扩大了一倍,由原来的约4平米改造为约8平米。然后是鸡窝面积,由原来的1只脸盆大小,升级成4只大脸盆那么大。最后的建设规模,由以前的1层要建成3层!

  奶奶先用瓦片垒了50公分宽30公分高两面墙,上面铺上树枝,这第二层就是鸡的“卧室”。这样鸡晚上睡觉白天休息的时候,鸡粪能通过树枝缝隙漏下去,方便清理肥料的同时,鸡们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样的鸡窝,已足够我家的鸡们过上舒适体面的小康生活,但奶奶并未满足,她在鸡的“卧室”上面,特意又加了一层专门的“生蛋室”,里面铺满了金黄柔软的麦秸秆,放两枚“引蛋”,鸡看到这两枚引导功能的鸡蛋,就会自动把蛋下到这里。

  最让我高兴的是,奶奶在“生蛋室”外面的墙壁上,留了一个小洞,虚堵了一块砖头。这样我下午放学回家,就不用进到鸡圈里面踮着脚躲着鸡粪收鸡蛋,只要在外面拿开砖头,伸手进去取鸡蛋就行了。

  这个三层的鸡窝建成之后,引来村里不少人参观学习。四奶奶惊叹:“这哪里是鸡窝,分明是别墅!”三婶儿感慨:“鸡到你家也享福,住三层楼了!”——要知道,全村首富大刚叔,去年才盖了全村唯一的二层小楼。

  村里当民办老师的二嫂子文绉绉地对奶奶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鸡在你家也诗意栖居了。”奶奶和大家都一脸茫然,接着都笑起来。

  时代发展,后来工业化养鸡场兴起,一排排铁丝笼子里,鸡开始定时吃饲料、喝水,定期打疫苗。村里再没人养鸡,奶奶垒的豪华鸡窝早被雨打风吹去。

  可是,谁说那些存在毫无意义呢?奶奶挽着袖子垒鸡窝时踌躇满志的汗水,村里人夸奖奶奶能干的笑容,下雨时鸡躲在窝里咯咯唧唧的声音,我放学回家伸手从小洞里收取热乎乎的鸡蛋的喜悦……那些记忆栖居于大脑之中,虽然轻如尘埃,却让生命变得诗意和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