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韶关平甫村黄振平:

柰李种出致富路 “我好像交上好运了”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6月28日        版次:T05    作者:李妹妍

     黄振平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李妹妍

  帮扶对象

  清晨5点不到,49岁的黄振平就扛着锄头上山干活了。

  在韶关仁化县周田镇平甫村,认识他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勤劳的汉子,就是有点“时运不济”:上有老下有小,妻子重病,全家就指望着他在地里“刨食”。“家里最穷时,连一袋盐都买不起”。

  而在省委统战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黄振平的果园收益一年比一年好,妻子的病也治好了,一家人还住进了新房子。“工作队来了之后,我好像就交上好运了。”黄振平笑着说。

  专家指导种柰李,果子有了新销路

  仅靠地里种的粮食难以维持温饱,脱贫的志气让黄振平很早就把心思动到了自家山地上。那是在1996年,他和父亲在山上辟出10亩地,精心挑选许久后,全部种上了柰李树。

  “那时候大家都种柰李,但是没有专业指导和科学管理,卖不出价。”黄振平告诉记者,最早外地商人到村里收购柰李,一斤的价钱才8毛;自己辛苦一点运出去卖,一斤能卖到1块5。为了多挣些钱,他不辞劳苦把果子挑到公路边卖,风吹日晒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

  村里到山上只有一条泥巴路,运柰李下山全靠肩挑背扛。有时碰到下雨天,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柰李烂在地里。“着急啊,路打滑上不去,上去了也下不来。”

  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治病还需要十多万元医药费,这是压在黄振平肩上的两座“大山”。尽管他天天起早贪黑,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

  2016年,平甫村被列为省定贫困村,由广东省委统战部定点帮扶,黄振平一家经精准识别被确定为贫困户。不期而遇的“脱贫攻坚”成为他命运的关键转折点。

  黄振平印象极其深刻,得知他家中种了几十亩柰李但收益不多,省委统战部的驻村干部很快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并免费发放了肥料种子。“我种了二十多年柰李,全是自己摸索,专家一说,我才明白自己之前的很多做法都是错误的。”

  根据指导改进种植技术之后,2016年,黄振平新种下的柰李第一次挂果,产量就达六七千斤。因为果品好,销售价飙到了10块钱一斤。这一年,他光卖果就挣了6万多元。

  “现在两车道的硬底路直通山上果园,货车直接开上去,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黄振平高兴地说。为了给柰李开拓销路,驻村干部还帮他对接了电商平台。“网上就能卖果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告别数十年泥砖屋,住进二层新房子

  让黄振平想都不敢想的还有,去年全家搬进了100多平方米的敞亮新房子,今年还盖起了第二层。在他此前四十多年的人生中,全家人一直挤在两间泥砖房里,仅仅能遮风避雨。

  “老房子是我8岁那年住进去的,在里面住了63年。”黄振平的父亲不善言辞,但谈起老房子的历史还是忍不住插了话。老人说,因为采光不好,老房子里从来都是黑乎乎的,大白天都要开着灯。“以前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里敢想盖新房子!”

  此前,当别人告诉黄振平,按照扶贫政策,危房改造可以拿到4万块钱补助时,他还半信半疑,“起初不敢抱希望”。

  出乎他意料的是,驻村干部没多久就找上了门,详细询问家里难处,给还在读书的孩子带来了每年3000块钱的补助,并详细介绍了危房改造相关补助政策。

  黄振平的心思活络开了:这些年妻子的病情逐渐好转,柰李的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2017年还攒下了人生第一笔积蓄,“存下了几万块,不多,但是个好开端”。

  盖新房子随即被列入了一家人的首要日程。

  “柰李挣钱了,我才敢想盖新房的事。”他说,从前不值钱的柰李,如今每年能有近万斤收成,利润相当可观。

  2017年底,黄振平带着父亲妻儿住进了新房子;今年手头进一步宽裕后,他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加盖了一层半,“这房子是我们自己参与设计,前后总共花了31万元。”

  美梦成真,黄振平对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和驻村干部充满了感恩。

  他还计划好了,今年7月,村里又将举办一年一度的柰李开园节,他要将自家的柰李拿到现场摆卖,同时努力寻找其他销路,让更多游客都能尝尝这脱贫致富的“幸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