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古镇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欧美风情建筑密布的江门开平赤坎古镇既流传着关氏、司徒氏崇文尚义、竞争共荣的故事,也见证着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的“三年磨一剑”。如今,这里即将化身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古镇类大型文旅项目。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拉开整体保护开发大幕的赤坎古镇,未来将主打特色“华侨”牌,打造大湾区内独特的华侨文化展示项目,成功运营后每年预计吸引700万人次旅游,成为大湾区文化圈内靓丽的“明珠”。 华侨文化中透着银幕气息 不久前出台的广东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推动文化交流,提到了“支持江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据开平市相关部门介绍,开埠于清朝顺治年间的赤坎镇,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与家乡开平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其华侨文化也就此一点一滴地沉淀而成。 爱国侨领司徒美堂、飞机设计师司徒璧如、岭南派国画大家司徒奇和关金鏊、民国电影界名人关文清、当代油画大师司徒绵、印尼著名侨领司徒赞……赤坎籍的海外华侨与港澳台同胞逾7.2万人,其中灿若星河的华侨名人,让赤坎成为著名的华侨之乡。680多座骑楼建筑让这里成为华侨建筑文化研究与观赏的宝库。 相比其他大湾区里的华侨之乡,赤坎当地的华侨文化中更带着与众不同的银幕气息。据介绍,1939年,电影界名人司徒慧敏在这里拍摄了抗日电影《保卫大四邑》并在海外华侨中传播,从此赤坎成为海外华侨拍摄电影的重要外景地。《半斤八两》《醉拳Ⅱ》《香港的故事》……不少香港电影人都把目光瞄准赤坎。2009年起,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更在此磨剑三年,拍摄出《一代宗师》。 记者更了解到,赤坎更流传着关氏、司徒氏两族华侨崇文尚义、竞争共荣的故事,你建司徒氏图书馆、我建关氏图书馆,竞相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作贡献,成为美谈,从侧面印证了海外华侨的乡土情深。 让游客能感受当年华侨生活 名人、建筑、电影、故事,这些元素,将如何融于赤坎古镇文旅项目?开平市副市长陈杰文介绍,赤坎华侨文化展示项目由打造了浙江乌镇旅游项目的团队操作,遵循“活旧、建新、培业”等方针进行保护开发。 记者了解到,经历上百年的风雨之后,赤坎不少侨房因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因此专业人士将对这些单体建筑开展修缮、改善和整修等保护工作,其中巴黎大旅店、开平酒家旧址、司徒氏图书馆、赤坎影剧院旧址等地标性建筑,组成水岸休闲区,恢复原有的居民活动氛围,并探索历史建筑、华侨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把赤坎建成广东华侨文化保护与开发创新示范区。陈杰文解释:“在‘活旧’的过程中,除了把建筑‘修旧如旧’恢复古镇历史原貌,还要把建筑相关的名人、故事活化、利用起来,成为旅游、观光、度假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让游客感受华侨当年在故乡的生活。”目前,赤坎古镇项目已进入修缮建设期,已拆除总面积超20万平方米的不协调建筑,完成土地收储722.85亩。赤坎古镇历史街区修缮(一期)已完成外立面修缮整体工作。 “建新”是在建设一个安置旧镇人口的新区过程中探索华侨小镇的建设新路,将岭南骑楼、碉楼、洋楼等建筑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中,推动侨乡建筑艺术复兴。据悉,为妥善安置原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开平市在赤坎古镇项目西侧选址建设赤坎新区,将居民及公共服务设施外迁至新区。目前,赤坎新区的开平市第二人民医院(赤坎镇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安置房一期工程已完成主体工程及样板房建设,进入外部装饰阶段。赤坎镇中心小学、公共地下停车场进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阶段,赤坎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封顶,赤坎大道进入施工阶段。 文创产业将成发展重点 而在“培业”方面,陈杰文介绍,发展的目标是以赤坎古镇等侨乡文化资源为基础,构建起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展、文化创意和古镇体验功能为一体的侨乡文化旅游全产业链,同时吸引侨二代、侨三代回归。 据记者观察,吸引港澳青年前往赤坎创业是“培业”的重点之一。近两年来,该项目多次在香港、澳门的各种旅游展及文化活动中进行推介,意在吸引港澳青年到赤坎进行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创业,尤其是针对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影视制作方面。据悉,王家卫等著名导演的团队一直关注着赤坎古镇的开发情况,希望未来能继续利用该项目进行影视作品的取景、创作。此外,一部以赤坎关氏、司徒氏两族故事为背景的小说《家族之城》,也正在创作当中。预计在未来,文创产业将是赤坎华侨文化展示项目的主要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