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顺德区北滘镇的美的集团总部(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
1年=改造土地1.1万亩,远超过去十年总和; 1年=关停淘汰企业3195家,为数个千亿产业腾挪空间; 1年=启动拆迁改造194个村级工业园,努力在产业空间上再造一个顺德…… 这是用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路线图”—— 当资源接近瓶颈、发展路径难以明晰,顺德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突破口,改革机制、升级产业、再塑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开拓空间。 一个制造重镇的“再次创业” 盯着即将开工的规划图,执掌格兰仕28年的梁昭贤感到“二次创业”的兴奋。依托腾出的100多亩地,格兰仕可将整个供应链聚集顺德,这让他看到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16年前,同样是坐在这个位置,梁昭贤感到的却是焦虑——占地400亩的厂区,挤满了3万多人,车间盖到了10层……“每天早上一睁眼,想的就是怎样再‘挖’出1平方米”。 增资扩产没有空间。无奈之下,格兰仕把制造中心搬到了一河之隔的中山。今天,村级工业园改造让他看到了机遇,“要再造一个格兰仕”。 这是格兰仕的再次创业,也是顺德的“再次创业”。 20世纪90年代,顺德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村级工业园兴起,依靠大刀阔斧的产权制度改革,极大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创业热情,培育了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条,孵化了美的、碧桂园两个世界500强企业,也造就了以制造业闻名的广东顺德。 随着时代的发展,村级工业园成了今天迟滞产业升级的障碍——土地权属复杂、安全问题突出、利用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阻碍了人才和创新要素的引入,制约了顺德的向上发展。统计显示,382个村级工业园占用已投产工业用地的70%,却只贡献4.3%的税收。 “高消耗、低产出、管理落后,村级工业园既制约美丽乡村建设,也造成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广东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李军晓说。 改,成为摆在顺德面前的不二选择。曾因村级工业园而兴,今由村级工业园破题。 顺德的选择获得了广东省委的支持,并赋予顺德率先建设广东省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支持顺德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佛山市委市政府对市属权限按照“能放尽放”的原则予以放权,全力支持。 2018年1月8日,顺德将村级工业园改造作为“头号工程”。破旧、立新,一场关于土地的“革命”在华南大地上展开—— 组织“千人进百村”,挨家挨户、逐个企业做工作,点对点的宣讲和帮扶最大程度凝聚了村级工业园改造的共识; 打破利益藩篱、平衡多方利益、加大制度创新,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的步伐; …… 以龙江镇仙塘村宝涌工业区为例,改造后除一次性收益外,仅留给村集体的厂房物业年租金就超500万元,是原租金的两倍多。 推进一年间,共改造土地1.1万亩,关停淘汰企业3195家,新建厂房445万平方米。 “村级工业园是制约高质量发展最棘手的问题,必须举全区之力打赢这场没有退路的战斗。”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说。顺德模式是珠三角发展的典型代表,如果村级工业园改造成功,将对整个珠三角产业升级,乃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示范意义。 一次腾笼换鸟的格局再塑 手工雕刻、机器打磨、花丝镶嵌……经过几十道工序,一枚精巧的蝴蝶胸针便从美工师傅的手中“飞出”。位于顺德伦教的周大福产业园区,设计师、工艺师紧张忙碌,一件件精品珠宝从这里发往各地。 以家电、装备制造而著称的顺德,今天多了个美丽的称呼——“珠宝小城”。从首饰设计、智能工艺到珠宝展销、工业旅游……依托村级工业园改造腾挪的空间,顺德规划3000亩珠宝产业园区,珠宝将成为下一个“千亿产业”。 从传统制造到“美丽经济”,产业格局的嬗变折射出一个制造业重镇的升级探索。 如果说村级工业园改造是“破”,那么高新产业引进、转型升级则是“立”。 杏坛镇光华村,狭窄的村道两旁曾密布上百家塑料厂。如今,随着淘汰停产,工厂早已人去楼空。 “508亩低矮破旧厂房要全部拆除,我们将投建新材料园区,规划集体物业,按年头为村民分红。”杏坛镇委书记柯宇威说,从旧塑料到新材料,杏坛“就地升级”,迎来新生。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借助家具制造体系,乐从镇打造智慧家居产业园;凭借地域优势,陈村镇建设粤港澳湾区科技园;集合家电产业,北滘镇发力工业机器人……依托不同的禀赋,顺德产业升级走出不同的路径。 如果说产业基础是出发点,那么市场则是落脚点。读懂市场,顺德的产业调整也得到了市场的回应。 美的库卡打造智能制造科技园,碧桂园斥资800亿元布局机器人谷,世界机器人巨头瑞士ABB、日本安川等均有项目合作……机器人产业正成为顺德新的标签。作为县级区的顺德,何以拥有如此大的产业吸引力? “是市场给了我们底气。”顺德区经济促进局局长吴显强说,本地庞大的制造业升级需求形成了庞大的市场,不仅吸引世界机器人巨头“抢滩”,也催生一批本土企业,供应链协同效应正在形成,未来5年,顺德机器人产业有望突破2000亿元。 规划拆除382个村级工业园,建设20个现代产业集聚区,从小散乱的村工厂到协调有序的产业生态,一幅新制造版图“浮出水面”。 顺德区委改革办主任欧胜军说,通过土地置换,全区10个镇街找到产业升级的发力点。也正是因为顺应市场,尊重市场,大力度的腾挪没有出现产业空心化。今年上半年,顺德工业投资增长20.6%,GDP实现7.1%的增速。 经济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相互滋养。将产业划归产业,把村庄还原村庄。村级工业园改造犹如一根红线,将产业升级、环境改善、乡村振兴、城乡协调串联起来。 一场坚定不移的改革探索 “村级工业园改造动员会上,一开始大家思想并不统一。不是不同意改,而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回忆起这段历程,郭文海用“艰难”来形容。 村级工业园改造,难就难在利益主体复杂。这里面既有村民利益、集体利益,也包含着企业承包利益、房东转包利益,等等。村级工业园“野蛮生长”,建设手续不全、不符合现有规划的不在少数。 村级工业园改造,难也难在没有先例可循。如何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如何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如何确保不与民争利,如何激发民间资本和市场的活力……一系列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寻求答案。 “实施过程中,土地制度改革等政策超越了一个区县的权限。在改造初期,干部思想不统一,村民有顾虑,企业在观望。”顺德区村级工业园改造办公室项目招商组组长吴维说。 越是艰难越向前。顺德的探索,首先从制度开始。 和普通征地不同,村级工业园改造土地整理成本平均每亩要高出50万至100万元。如何激发市场活力,并且确保改后土地仍然用于工业制造? 政府让利是关键。“在‘工改工’不变的前提下,工业用地配套设施计容建筑面积占比标准可提高到20%,新型产业用地甚至可以提高到30%,并允许部分分割出让。”欧胜军说。 截至目前,顺德先后出台各类配套政策文件41份,仅今年3月以来新印发文件就达22份。其中不乏针对土规调整、新型产业用地、土地混合开发等制度突破。 探索在持续,改造仍在路上—— 政府部门坦言,推进过程中仍面临改造成本偏高、连片改造推进较难等现状。 如何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如何确保补偿机制和利益分配科学合理、如何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社会各界在期待。 改革一脉相承,奋斗永无止境。 改革开放以来,从工业立县、产权改革到城乡改革,正是一次次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改革实践,造就了顺德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新的时代方位,标注新的改革起点。今天,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大潮下,以村级工业园改造为契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顺德,扬起风帆再出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