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董炯从男单“一哥”到残疾人队总教练,为了摸索研究——

他坐在轮椅上体会击球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8月25日        版次:A04G    作者:苏荇

    

  羽毛球世锦赛·人物

  1997年,中国羽毛球男单“一哥”董炯曾在瑞士公开赛夺得男单冠军。如今再次到瑞士,董炯(右上图,苏荇摄)的身份从运动员变成中国残疾人羽毛球队总教练。巴塞尔残疾人羽毛球世锦赛是奥运积分赛的第三站,明年他将带队冲击东京残奥会冠军,那是羽毛球第一次加入残奥会大家庭。

  来到巴塞尔,董炯的身份是总教练,实际上全队的衣食住行都要管。每天一早把赛程发到队伍的群里后,他就坐第一班车赶到球馆,六个单项的比赛跟下来,往往就到了晚上10时以后。在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期间,他还时不时催促结束比赛的队员赶紧休息,或提醒兼项的运动员准备下一场比赛。几个队员坐着轮椅过来,托着腮趴在桌子上看董炯接受采访。“董教练凶不凶?”“不凶,挺幽默的!”孩子们笑着又散开了。

  董炯第一次与残疾人羽毛球结缘还是在2007年,当时他在北京经营自己的羽毛球俱乐部,主要做青少年培训。有一位广东的聋哑小姑娘慕名而来,董炯发现这样一个群体也有学习羽毛球的需求。2008年,董炯向中国残联毛遂自荐,2009年就作为总教练带队参加听障奥运会。“到后来事情越来越多,包括给球队找赞助,衣食住行都得操心。慢慢地精力投入越来越大,和一开始简简单单当个教练的初衷完全不一样了”。

  真正上手教,董炯还有点懵,残疾人和健全人身体状况不一样,训练方法也得推倒重来。“健全人靠腿靠步伐,他们都要靠手,手推轮椅,还要打球,就更难。坐着的高度和站着的击球点高度、方式和规则都不一样,要不断摸索研究”。董炯经常坐在轮椅上体会怎么击球,“比如后仰击球是怎样的,坐着应该怎么杀球。我过去杀球很好,就想把经验告诉他们,但后来发现这对他们来说很难实现,只能采用高拉吊的方式”。

  董炯要操心的不仅是训练比赛,事无巨细都得顾全,如运动服要拉赞助,队员吃饭住宿得俱乐部解决,还要帮助一些孩子解决上学问题。在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羽毛球被列入残奥会比赛项目后,赛前的封闭集训、兴奋剂检查等都得董炯跟进。

  他坦言:“带他们其实不光是国家荣誉,还有责任,还需要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更多交流、鼓励和帮助。这些孩子非常单纯,他们的努力付出我都看在眼里,训练比赛手磨得都是泡,我们看到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但他们自己早就见惯不怪。我平常经常跟他们开开玩笑,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开心一些。”

  羽毛球给这些孩子带来的变化很大,“如果不是打球的话,他们和社会的接触面还是窄,现在无论自信心、性格还是交流,都比其他人要强得多。另外这么多人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比单独一个孩子在家庭中,大家都要照顾他好得多。他们自卑感低了,也更开朗和阳光,因为我们都当他们和正常人一样。”

  董炯的目标是在东京残奥会上多拿金牌,长远则希望发掘更多的残疾人羽毛球后备人才。

  羊城晚报特派记者 苏荇  

  (发自巴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