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州黄埔发布“城市更新10条”

不止快一点,全国首个区级“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已有多项“黄埔经验”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11日        版次:A08    作者:梁怿韬、黄逸熹、黄于穗

     ⬆线坑旧村改造项目航拍 资料图片

     ➡文冲城中村改造项目古建筑文化广场 资料图片

    

     ⬇文冲城中村改造项目,图为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及安置房 资料图片

    

  文/梁怿韬 黄逸熹 黄于穗

  城市更新审批进程更快推进,严格监管把控城市更新全流程,城市更新成果因而更好为市民服务——9月10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对外发布《关于加快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城市更新10条”)。

  作为全国首个区级“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面总结高度城市化地区的改造科学规律,直击城市更新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结合多年来的探索经验,10条最新举措应运而生,这将进一步让城市更新与产业转型有机结合,全面激发老城市新活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高品位的城市发展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建设。

  A “三快”,提升城市更新效率

  提起城市更新,不少市民会想到定方案、表决、逐户签约、征拆和建设等过程。整个流程走下来时间漫长,一旦有某个环节被拖延,则大大影响居民享受城市更新成果的获得感。浏览“城市更新10条”可以发现,“快”,是其中最突出特点。

  “城市更新10条”中有三大章节名字与“快”有关——“强化快批”、“聚焦快拆”、“保障快建”。通过规划管控、计划管理、土地整合、模式创新、拆迁前置、动态分片、容缺审批、指标奖励等方式,实现城市更新全流程提速。

  “通过试行容缺并联审批,将大大缩短审批时间。”广州开发区城市更新局局长侯奔在解读“城市更新10条”中的“流程再造”内容时表示,传统的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审批流程,从方案获得批复到最终取得施工许可证,中间有60项行政审批流程,需要1年半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城市更新10条”实施后,相关职能部门将其中耗时最长的控规调整用地报批和工地手续环节从串联流程中分离出来,与更新实施方案同步审批,将原本的60项审批压缩至3项即可取得临时施工许可和开工建设,其他审批则通过承诺制或并联审批的方式进行审批。经优化,从方案批复到获得施工许可,最快只需3个月。

  B “一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压缩审批流程、加快进度,并不意味着兼管上的“放任不管”。“城市更新10条”除了“三快”,还有“一严”——政府部门将持续加强事中事后严格监管作为兜底保障。条款中明确,将加强“资金与信用、进度与效益、公配与产业”等重要事项的全流程监管,由区城市更新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与改造主体签订监管协议,明确监管责任和监管内容。加强城市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和街镇的行政效能监管,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进行驻点监察,防范廉政风险,实现“阳光监管”;对极少数被拆迁人为谋求不当利益阻挠拆迁损害大多数被拆迁人利益的行为,村集体可制订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对其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涉及违法违纪的,村集体应及时移送线索交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在制定‘严格监管’章节时,我们特别注意到基层管理的重要性。”侯奔表示,相比繁琐的法律手段,“城市更新10条”让村集体可通过通俗易懂、方便操作的村规民约辅助约束“钉子户”。

  C 多种需求,通过城市更新实现

  “城市更新10条”的不少创新条款,在有效接通省市城市更新政策“最后一公里”,推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方面也做出了有益探索。

  不少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工程,往往因各种原因不能一次性完成。按照“城市更新10条”的“动态分片”条款,城市更新项目可在实施方案批复后,按“灵活分片、动态调整”的原则,优先将涉及重点拆违整治和复建安置物业、公建配套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的地块划入先行实施片区,实现“签一片、拆一片、建一片”。此举既让拥护者更早享受更新成果,也让配建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尽早落地,还能有效配合拆违治违等城市治理工作。

  作为全市的产业引擎和创新枢纽,为吸引人才落户,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将人才住房保障作为主要服务手段。“城市更新10条”中的“模式创新”条款,约定旧村改造项目实施主体须按建新区用地面积的5%配建产业或人才用房,交由政府指定的机构按成本价回购,或将对应的用地交由政府统筹使用,此举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该区的人才和新兴产业的用房需求。

  在“快”和“严”之间,“城市更新10条”的“计划管理”条款则有“稳”的效果,一改按年计划申报和编制的方式,提出按季度开展区城市更新年度计划编报,重点项目随时申报,有效破解改造项目准入门槛缺失、城市更新年度计划跟不上政府重大决策等问题。此外,首创城市更新项目负面清单,对改造条件不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国家产业指导目录、相关专项规划中的强制控制要求的项目不予列入实施计划。

  D 全国首个,“黄埔经验”亮点多

  广东省人民政府在2018年批准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开展省“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2018年至2020年),由此诞生了全国首个区级“三旧”改造改革创新试点。肩负试点区政策体系创新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两大使命,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从改造模式多元的城市更新实践中孕育出一批覆盖多种改造模式的代表性改造项目。

  在旧村改造方面,以打造2.0升级版模式为目标,萝峰、沙步、汤村等项目实施“软硬改造”,既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公建配套,打造宜居生活社区,同时按现代化管理规范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将改造后集体物业纳入全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平台统一招商运营,打造区域经济与村民集体经济收入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又如丰乐北路沿线“散乱污”整治及旧村改造项目,通过建立区重点项目征拆与“三旧”改造联动机制,半年时间内收回69宗地块共1020亩,拆除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关停搬迁“散乱污”企业99家,清出低端经营户183家,并推动了姬堂社区旧村改造,启动了黄埔创新中心、湾区科创走廊1号等产业孵化器的建设。

  在旧厂改造方面,注重打造新业态,从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出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力。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打造成华南区域性的港航要素聚集中心,黄埔仓打造成“电子商务+港航服务”的双平台产业基地并引入一带一路欧亚商贸交流合作中心。

  在村级工业园改造方面,确立既要“面子”又要“里子”的目标。鱼珠智谷作为村级工业园区改造代表,截至目前,园区的改造和运营历时五年,从改造前的“村民零收入、零税收贡献,环境脏乱差”到改造后的“贡献GDP、贡献就业、贡献税收、形成新业态、增加村民收入、提升村居环境”,村民、园区、政府多方受益,小小的村集体物业改造项目引发区域发展的“蝶变效应”,仅4万平方米的园区创造年产值20亿元,单位“亩产”处于全省顶尖水平。

  在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方面,实现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结合,推动现代城区与传统乡愁相容共生,促进转型升级与历史记忆相得益彰。如大力推进长洲村、深井古村微改造项目的实施建设,运用“绣花功夫”、“针灸疗法”打通古村脉络肌理,激活传统村落经济活力,为大学城、生物岛高端人才提供创业、生活、文娱、休闲载体。

  制图/刘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