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刘海春说,昆虫与人类世界一样,有爱,也有恨;有苦,也有乐;有恐惧,也有希望

一虫一世界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1日        版次:A08    作者:孙道荣

     《路过》 (毛毛虫从盾肩普缘蝽的空卵旁经过)

     《脸谱》 (蝴蝶蛹倒挂在一株植物上)

     《金蝉脱壳》(沫蝉从壳中钻出)

     《爱》(交尾中的鹿蛾)

     《蜗牛的螺旋》 (蜗牛在一株植物上)

  制图/杜卉

  文/孙道荣 图/刘海春

  几乎每个周末,刘海春都戴上帽子,背着相机,满世界地找虫,拍虫。

  云南山高水长,动植物种类繁多,昆虫,自然也不例外,你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遇见它们,听见它们的鸣唱。不过,将它们拍摄下来,却不是一件易事,还没有一只虫能像人那样,摆好pose,等你拍摄。虫不会配合你。你得有足够的耐心,找到它们,将微距镜头对准它们,这才有可能捕捉到虫世界的精彩瞬间。

  刘海春已经练就了这个本事,他能在一片树叶前,一蹲几十分钟,手里端着相机,一动不动地盯着一只虫,等它醒来,等它在树叶上游走,等它蚕食树叶,或者,等它振翅飞起那一瞬。他只是偶尔轻摁一下快门,从不用连拍,他觉得,快门的“咔嚓”声,是对一只虫不礼貌的惊扰。所以,他的镜头之下的虫们,表情、动作都自然而惬意,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了主角。

  虫子的世界很精彩,虫子的世界很无奈

  这些“主角”,都是有故事的。

  一天,刘海春在一处灌木叶上,看到了一粒虫屎一样的东西,便用手轻轻碰了碰,“虫屎”从灌木叶上翻滚落地,原来是一只装死的虫子。他随手拍下了它。晚上回家在电脑上放大了看,惊讶地发现,它的后背竟然有一条天然“拉链”,遍查资料,原来是瘤叶甲虫。可这是一只“死虫”,毫无美感和情趣可言。

  次日,他再次入山,找到那片灌木丛寻觅,在一片叶子上,找到了一只正悠闲地散步的瘤叶甲虫,背上的“拉链”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刘海春端着相机,对准它,拍下了它漫步的样子。突然,瘤叶甲打开了“拉链”,露出了薄如蝉翼的翅膀,振翅而飞,刘海春赶紧摁下快门,将瘤叶甲虫这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动作,都拍了下来。这组照片在朋友圈发出后,他的朋友们都被这只美艳的“拉链虫”惊呆了。

  因为长期拍摄昆虫,刘海春对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发现,在昆虫的世界里,与人类世界一样,有爱,也有恨;有苦,也有乐;有恐惧,也有希望。

  一个漆黑的夜晚,在手电筒的光照下,刘海春看到了一只螽斯伏在草叶上,正在蜕皮,它身上的皮已经蜕出,现在,它在用嘴拉长长的触须,这是最后一步了。刘海春静静地等待它,以为这应该很简单,一会儿就可完成。未曾想,螽斯拉一下,停一下,再拉一下,再停一下,用了足足一个多小时。可能一方面是蜕皮的疼痛,另一方面,它要防着天敌,以免刚刚蜕了皮,就成了天敌鲜嫩的美味。刘海春不禁生发感慨,做虫、做人,成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刘海春镜头之下的昆虫世界,有时是静谧的,有时是热闹的;有的是热情奔放的,有的是孤独寂寞的。很少有人留意昆虫的世界,我们以为一只虫除了鸣叫,除了进食,似乎就没什么内容了,那是因为我们对虫世界的无知和偏见。虫亦有虫的生活,虫的情感,虫的故事,而且,它们的世界,因为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因而也比我们人类的世界,往往更加繁杂,生动,而有趣。

  在拍虫过程中,刘海春有时也会犯难,不知道在弱肉强食的昆虫世界,他该不该插一手。有一次,他看见一只蜻蜓被蜘蛛网网住了,怎么挣扎也无法摆脱蛛网的束缚。刘海春知道,蜘蛛辛苦地编织和等待,也是为了生存。但看着蜻蜓痛苦的挣扎,刘海春还是倾向了帮蜻蜓一把。拍了几张照片后,他轻轻将蜻蜓从蛛网上救了下来,蜻蜓飞向了远处。

  还有一次,他在拍一只草叶上的螳螂,无意中看到旁边草叶上,一只蚂蚁和一只蚊子正在恶战。刘海春立即将镜头对准了它们。蚂蚁要把蚊子变成晚餐,死死咬住蚊子的一条腿,向后拖动,蚊子则拼命地挣扎,试图逃脱蚁口。几个回合后,趁蚂蚁松懈,蚊子扇动翅膀,死里逃生,飞向了空中。这一次,刘海春没有选择去帮谁,而是全程记录下了这场昆虫界的生死搏斗。

  不是昆虫的“证件照”,而是“生活照”

  一个人只有痴迷于一件事,才有可能将这件事做到极致。

  刘海春现在拍虫,用的是尼康D810,老蛙100镜头和狂人微距双头闪光灯,这套相对专业的摄影工具,使他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昆虫的微观世界,并将它们最精彩的瞬间捕捉下来。找虫,拍虫,几乎构成了他全部的业余生活。他的孩子,因为他拍虫而认识了很多昆虫,现在只要见到虫子,他们总要蹲下来,认真地观察,兴奋地喊爸爸快来拍照。就连年迈的父母也受其影响,见到后院里飞来什么虫子,也会赶紧告诉他。

  他镜头之下的昆虫,与很多昆虫专家的拍摄,又是不一样的,更多的人拍的是昆虫的“证件照”,而刘海春拍摄昆虫,却是努力去展示和表现昆虫的行为、形体和昆虫的美,也就是说,他的镜头之下的昆虫,不是静止的,更不是“摆拍”的,而是自然的,活动的,生活着的,有故事和趣味的,有生命和尊严的。刘海春的微信朋友圈,几乎成了昆虫的世界。他希望通过一张张照片,能引发人们关注自然、关注微小的生命。这算是刘海春式的昆虫记吧。

  刘海春现在主要在家乡云南拍昆虫,拍摄时间多选在清晨和傍晚。他说:“早上虫子出来觅食,吃食物的时候安静,加上一夜有露水,好拍。太阳出来了,很多虫子翅膀上的露水干了,飞得太快根本拍不了。晚上也一样,好些虫子都是晚上活动。”

  刘海春目前拍的,主要有鞘翅目、螳螂目、蜉蝣目、蜻蜓目、直翅目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昆虫,他希望有一天,能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去拍摄更多的虫子。

  笔者在云南的普者黑参加的一次笔会上,巧遇了他。矮小,瘦削,肤色黝黑,很干练的样子。他是邻近的砚山县的文联副主席,云南省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的会员,工作之余,喜欢写诗,当然,最喜欢的还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