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不回父亲公司接班 也能做出让他骄傲的事业

任性背后有底气, 看这位“叛逆”女生如何传承创业精神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1日        版次:A12    作者:吴江、孙晶、李卉、陈泽云、孙晶、石艳晴

     ▲传承不一定非要回到父亲的企业,王发廷(左)和王梦云这对父女对传承有共识

    

    

  策划:吴江  统筹:孙晶 李卉

  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孙晶 

  实习生 石艳晴

  当中国民企走到“四十不惑”,创一代开始进入交班季,创二代渐次登场。在民企传承过程中,创二代与父辈有什么样的冲突?遭遇过哪些困惑?他们展现出怎样的个性?羊城晚报联合广东省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广州工业经济联合会、广州市企业联合会和广州市企业家协会深入调研,推出《经济新动能 民企新力量 创二代来啦!》,与您一起探寻答案。

  “我的成长轨迹从来没有按照家人设定的方向走。”——出生于1989年的王梦云自认是个“叛逆”女生:父亲希望她去美国留学,她选择去了法国;父亲想让她读完会计后继续深造金融专业,她转而跑去读风牛不相及的消费者行为学;父亲想让她进入一家体面稳定的大公司工作,她却选择了创业,从一名小小的花艺师成长为一个花店供应链项目的负责人。

  而这份所谓“任性”背后的底气,是王梦云始终坚持自我的“主见”,也源自于她与父亲在传承问题上最终形成之间的“共识”——不一定要回到父辈的企业才叫传承,能够将上一代人拼搏奋斗的精神融入到让自己两眼放光、为之振奋的事业上去,就是另外一种传承。

  从父亲身上

  习得创业的“荣誉感”

  刚步入大学时,王梦云就开始拉着同学鼓捣着开起淘宝小店,现在又一头扎进了旁人看来又苦又累的花卉物流供应链,为重新定义花店而努力。这种敢于折腾的创业基因,或许就遗传自父亲王发廷。

  1997年,王发廷不顾亲戚朋友的劝阻,放弃了副科级的公务员铁饭碗,南下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广东,加入了当时只有五个人、成立一年多的小企业广东顺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东顺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从当时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60多人的工程技术服务类公司。业务范围从最初仅在顺德逐步走向全省,目前已遍布全国70%以上的省份。

  其中,最让王发廷骄傲的是,他曾负责监理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为香港及工程沿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安全保障,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时代蓝图中书写下一抹亮丽颜色,“我们年轻时所追求的自我价值和理想,也算是实现了。”回顾创业以来的峥嵘岁月,王发廷不无感慨地表示。

  “我小时候跟着爸爸去了好几次工地,每次他都会非常骄傲跟我介绍项目的新突破。”聊起父亲的创业故事,王梦云觉得既钦佩又光荣,“父亲很忙,经常每两月才能回一次家,但他为了让香港市民能喝上干净的水,全身心投身事业那种劲,让我印象深刻。”

  王梦云表示,自己从父亲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创业经验就是“荣誉感”,“荣誉感在创业过程中很重要,就是你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能去帮助别人,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特别难能可贵的。”

  从不认可

  到主动出谋划策

  为什么毕业后不回到父亲的公司?王梦云坦言,自己对水利工程兴趣不大,所以回父亲的企业接班一直没有在她的考虑范围内,但父亲创业的“荣誉感”却延续到了她的创业中。

  刚创业时,王梦云的理想是做一个有影响力的花艺品牌,她和几个朋友一起开了花店。但在创业过程中,她得以深入接触到花卉行业,慢慢把目光投向了以往常被忽视的供应链上,“如果能改变传统的花卉供应模式,结合电子商务等打造新兴的供应链,为花店提供更直接的产品供应,可以跳出小我,赋能整个花卉行业,也帮助到更多的人。”

  2015年起,王梦云正式从花卉师转身到了花卉供应链中,在培育了自己的物流小团队之后,于2017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服务于批发商、花店线上交易的花卉电子商务平台“城市花巴士”,目前,已实现生产商、批发商、经销商、消费者的无缝链接,更顺利找到了盈利模式,现阶段,"城市花巴士”在广佛地区可触达3000+个花店个体。

  对于女儿的创业,王发廷一开始是不太支持的。原本,他给女儿规划的路径是,大学修读金融专业,毕业后进入金融机构工作,但读完四年会计专业,顺利拿到汇丰银行offer的王梦云却放弃了这条路。“也许我在我爸爸心中,是一个比较叛逆的女儿吧。”王梦云半开玩笑地表示。

  王梦云告诉记者,花卉行业表面上看很光鲜,但从事供应链却很辛苦,项目刚开始时基本上都是自己跟,早上5点起床开车到仓库,期间要跟车和司机到每一家花店送货,和花店老板了解经营状况,等晚上回到家也差不多凌晨了。更不用说到了用花高峰期,可能连续两三天都没办法睡上一个完整的觉。“夏天岭南花卉市场棚内体感温度超过43℃,我和我的团队依旧要走遍每一个档口去做回访,这些辛苦我爸都看在眼里。”

  王梦云很快用努力和决心打破了父亲的不认可。“创业前两年,我爸还经常会随口问我要不要转去四大行工作,后面就很少跟我说这些了,反而会主动打电话来问创业过程会有没遇到什么困难,要不要他帮忙。”

  而对于女儿的选择,王发廷表示,自己是既“欣慰”又“心疼”。尽管心疼女儿创业的艰辛,但看到孩子乐此不疲投身到感兴趣的事业中,更多的还是欣慰。

  精神的传递

  也是一种代际传承

  谈到传承,在这对父女的选择中,似乎都没有“回归父亲企业”这个选项。王梦云坦然表示,“我从没有过回父亲的企业去接班的想法,这不是一件会让我眼睛放光的事业。我希望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除了要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给我力量和源源不断的自信心,能够让我燃烧我的光和热。”

  对于这个想法,身为父亲的王发廷也深以为然,“家族传承应该是家族文化精神和物质财富的传承,而不是仅仅物质财富的传承”,在王发廷看来,作为家族里的一员,把一生辛苦、坎坷和成功的感悟和思考,通过多沟通交流、相互尊重的方式,传递给下一代,能够为其所用,必将对其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有益。代代的积淀,就是一笔很重要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传承,应有一个度,要很清楚地看到和平衡其利弊。

  尽管王梦云创业的方向与自己所处的行业不是同一个领域,但作为过来人,王发廷也并未置身事外,而是经常跟女儿交流。“经常有意识把看到、听到和想到的一些问题、现象或事件与女儿交流,从而训练她在经济、管理和宏观、技术等不同层面的观察和思考。”

  “如果没有父亲,创业的过程可能会吃力很多。”对于父亲的指导,王梦云很感恩。“他领导的公司有几百人,我自己的公司则是从两三个人到现在二十个人,在扩充过程中会有很多管理上的不适应,比如,如何平衡员工之间的利益,如何传递目标,如何把我们的愿景分割成不同的目标模块,发现不同人的闪光点,父亲都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对我帮助很大。” 

  创业竞争更激烈 两代人须取长补短

  不像父女更像师徒加朋友

  对话

  羊城晚报:您对女儿的培养有怎样的规划和思路?

  王发廷:在女儿上学期间,由于我工作地域的关系,在一起的机会比较少。但她进入大学以后,我们通过电话、视频聊天或者在假期,经常会一起讨论各种问题。现在想想,我们之间的关系,有点不像是父女,更像是师徒加朋友的关系。在生活方面,我关心她的太少了,总觉得这是她妈的事。

  羊城晚报:你是从何时开始有创业的想法?

  王梦云:我高中的时候就有了创业的想法。我爸爸就是创业者,平时我们更喜欢去讨论经济方面的事情,为什么这个人他做这件事能成功,为什么这个产品这么受欢迎,这是我们平时比较关注的。

  给女儿创业打80分

  羊城晚报:你们觉得一代创业者和二代创业者有哪些特质上的差别和各自的优劣势?

  王发廷:老一代创业者都经历了磨砺,有着比较强的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抗压能力强;年轻一代的创业者,有着更宽广的视野,对商机敏感,有着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新知识、高科技基础。

  一代和二代创业者各有优劣势,这是由时代和阅历的不同所产生的。未来必将是二代、三代创业者的时代。成功的一代和二代创业者,更多是应该是寻找共同点,相互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很重要。

  羊城晚报:女儿创业过程中哪个时刻让你觉得很骄傲,现阶段可以给她打多少分?

  王发廷:当她决定通过互联网平台来扩大业务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骄傲。她的想法和思路,比起我们年轻时,想的要大得多,也长远得多。现阶段要打分的话,至少80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