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

从测量员到“楼王” 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5日        版次:A03    作者:鄢敏、 丰西西

     陆建新

    

  学习 南粤楷模

  践行核心价值观

  文/羊城晚报记者 鄢敏 丰西西

  图/羊城晚报记者 黄巍俊

  437.5米高的广州西塔,441.8米高的深圳京基100大厦,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0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这些宏伟建筑背后,是一位工程师扎根建筑工地37年的辛勤付出。他就是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

  9月21日,陆建新被授予“南粤楷模”荣誉称号。“行走在工地,三十七年,脚踏实地,走出了大国工匠的成长道路;扎根在一线,一万三千多个日夜,严谨精细,铸就了大国建筑的钢骨脊梁。”这是对他37年如一日坚守在建筑施工最前线的真实写照。

  参建工程总高度逾3600米

  深圳国贸大厦,中国第一幢超高层建筑,这是陆建新“楼王”之路的起点。

  1982年,18岁的陆建新在深圳国贸大厦从事施工测量,他的任务是控制大楼整体垂直偏度不超过25毫米。

  那一年,陆建新刚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毕业,成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的一名基层测量员。从这里开始,他与超高层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陆建新被派到深圳发展中心的工地,参与建造中国第一栋超高层钢结构大厦。当时,国内企业还没有超高层钢结构施工经验。一家落标的境外企业调侃到:“你们就等着盖出第二座比萨斜塔吧。”负责测量的陆建新暗暗较劲,他认真研究测量方案,反复校核安装精度。日复一日的勤奋和严谨,最终换来了深圳发展中心的屹然挺立,向世界证明中国企业也行。

  此后,陆建新参与承建的大楼越来越高。从437.5米高的广州西塔,441.8米高的深圳京基100大厦,492米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到600米高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他见证着一幢幢百层高楼的拔地而起。

  37年的工作生涯里,他先后参与建设了44项工程,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余米。中国现有的7幢百层高楼,陆建新参与承建了其中4幢。

  创造“两天一层楼”的世界纪录

  长期奋战在施工一线,陆建新身经百战,攻克大大小小施工难题可谓成百上千。但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上,他自称遇到了平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平安金融中心是深圳第一高楼,地面高度600米,钢结构总用量达10万吨。建造时,业主要求提高工作时效,这样一来就需要比往常更多的塔吊。但是在实际施工时,陆建新发现无论如何安装塔吊都难以避免摇晃,让他很担心安全问题。

  他和团队想了很多方案,最终认为搭建塔吊的其中一个极小零件销轴是关键所在。“焊接是非常困难的,当时心里很焦急”。因为前后四台塔吊周转一圈,只有在周转的时候才能换。

  经过三个月的辛劳与磨练,他与团队攻克了这项世界级难题,研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塔吊支撑系统。

  最终,这一项技术革新不仅节省工期至少96天,而且创造了7680万元的工期效益。2017年,该项技术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刻苦钻研精神,陆建新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提高建造速度。2007年,陆建新接手广州西塔建设项目,发明了斜钢柱无缆风绳临时固定技术,带领团队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世界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国贸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的“深圳速度”;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大厦,创造了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而在21世纪,广州西塔“两天一层楼”的速度,陆建新让中国企业刷新了世界速度。

  现在的陆建新,依然奔走在施工现场。

  每周一6时50分,他都会准时出现在工地,组织劳务召开安全晨会。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始终如一。项目图纸再厚,他也会在第一时间看完,并仔细研究。确保项目不因错看、漏看图纸而打糊涂仗,不因没有发现设计不合理而打窝囊仗。

  如今,55岁的陆建新依然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全心投入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社会上有人称我‘工匠’,也有人称我‘楼王’,我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干了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