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南海

重走烈士英雄路 不忘初心看今朝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版次:T23    作者:张闻、黄文菲

     大沥镇中小学生听抗日英雄讲抗战故事

     大沥举行对烈士公祭

     南海区党政干部给大沥镇英雄烈士纪念碑献花圈

     西樵镇社区党支部和青商会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西樵红色文化长廊吸引游客 区庆发 摄

  9月18日,清晨,微风带来了金秋的凉爽,感受着山间微微寒意,西樵镇青商会和社区党支部一行人来到“南海县西樵山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前,重温革命志士在西樵山艰苦卓绝的斗争和日寇在山上进行两次屠杀的历史事实,挥举右手重温入党誓言。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西樵镇这群时代健儿自发组织公祭活动,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言表。

  这正是佛山市南海区近年来开展红色教育的一个缩影。南粤大地上,南海是广东仁人志士的热土,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南海致力讲好这一位位仁人志士的故事,让南海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闻  通讯员 黄文菲

  梳理好最基层的红色故事

  走在南海区这片热土之上,从北部的里水到南部的九江,甚至如今的广州荔湾、越秀,都属于旧南海县管辖范围。大潮起珠江,率先接受革命先进理念的广东掀起了一场又一场不屈不挠的抗争;街头巷尾中,曾是朴实农民、市民、商贾的南海人为了中国实现独立、富强抛头颅、洒热血,哪怕仅是无名英雄!

  说一说众所周知的几个人物,或许就能“管中窥豹”一览从南海走出的风流人物:在南海西樵镇,黄飞鸿、詹天佑、陈启沅、区梦觉英勇事迹贯穿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丹灶不但是戊戌变法志士康有为、康广仁的故乡,在清末广州黄花岗起义72烈士中,著名的南海十三烈士有9人皆出自丹灶镇;大沥镇不但是1927年配合广州起义大沥战斗所在地,中国共产党更在这里发展了南海县农村第一批党员,成立了南海县农村第一个党小组,建立了南海县第一个区级和乡级农民协会,梁复燃、陈道周、谢颂雅、张霭泉等一批革命先烈事迹经久传颂;狮山官窑的中共南海县委旧址、里水北沙的中共南三花工委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在南海的重要根据地……根据原南海县政府编印的《南海县革命烈士英名录》梳理,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到20世纪80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出自南海的能查明身份的晚清献身英烈5人、辛亥革命烈士13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烈士172人、国民革命军抗日阵亡英烈92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革命烈士158人。

  半个世纪以来,南海人心中从未放下对革命先烈的缅怀。1945年抗战胜利后,西樵山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建立,1958年南海县政府修建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还有狮山镇的义民纪念碑、九江李卓峰纪念碑等。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珠江纵队独立第三大队队部旧址1994年被认定为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南三花工委旧址1994年11月公布为南海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梦觉故居从2016年启动建设,2018年10月获评为佛山市第二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此外,还有大沥革命历史展览厅、康有为故居、陈启沅纪念馆、黄绍强故居等。

  用“初心教育”发扬先烈遗志

  珠江后浪推前浪,革命自有后来人。让先烈的精神指引我们未来前进的道路,让一代代后人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是南海区委区政府的牵挂。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迈入现代化的南海英才辈出。据2019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南海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9亿元,增长6.2%,地区综合实力连续五年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区第二名。先烈当年的梦想,正一步步在如今的南海实现。

  今年以来,南海区继续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9月17日,由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顾耀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崇剑、区政协主席张辉明等带队,区委区政府一行人冒雨来到位于狮山镇显纲村的中共南海县委旧址,怀着崇高的敬意,一边参观相关革命历史展览,一边听取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介绍。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资料,记录着革命先辈们在革命岁月中的顽强抗争。大家共同追忆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事迹后,在中共南海县委旧址,顾耀辉领誓,区领导党员同志一同重温入党誓词。面对鲜红的党旗,大家高举右拳,字字铿锵,牢记入党初心,自觉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随后,一行人来到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怀着深深的哀思和崇高的敬意,面向革命烈士纪念碑默哀、行鞠躬礼、敬献鲜花,并瞻仰纪念碑。在大沥革命历史展览厅里,通过参观实物、图片、影像资料等,一行人重温了1927年广州起义大沥战斗的史实和大沥红色革命的发展历程,一同缅怀革命先辈,学习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激发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革命斗争精神。

  实际上,红色教育近年来一直贯穿着南海区各个群体。以大沥镇为例,在大沥革命历史展厅建设过程中,大沥相关工作人员多次拜访广州起义纪念馆,并对包括大沥战斗发生地在内的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了实地考证,收集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而西樵在建设区梦觉故居过程中,西樵镇松塘村工作人员多方考证区梦觉各个时期的革命史实,区梦觉养女区惠风也多次捐出母亲生前使用物品。大沥和西樵更着力培育红色讲解员,其中,大沥革命历史展厅所在的沥兴社区目前已有5名小小红色讲解员,为前来参观的游客、学生进行讲解。

  此外,每年清明、国庆等节日,南海多个镇街、学校都举行公祭活动,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风范通过公祭、演讲比赛、红色旅游等形式“润物细无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唤醒人们的“初心”,激发大家爱国爱乡之情。

  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2018年,党中央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五大中心任务。红色文化的摇篮在乡村,如何利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成为南海区各镇街探索的课题。

  如今,南海区各镇街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上都有了让人欣喜的成果。在丹灶,南海区首个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基地“有为党校”围绕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综合素质四大教学模块,梳理出80余门核心课程,建立了30多个现场教学点,针对基层党员干部、三农工作队伍、新型职业农民、双创人才骨干等不同群体,提炼出“党员干部培训”和“乡村振兴主题”等十大特色主题班,针对性培养出一批服务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的党员人才。大沥镇通过与广州等党史部门联合,继续深挖历史档案,梳理身边烈士的故事,在白沙、钟边、大圃等有红色文化沉淀的村居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维护,打造红色学习线路。目前,白沙村红色展览馆已正式开放,较好呈现了烈士杜路对中共南三花工委的领导工作。红色文化,正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坚实的动能。

  此外,借助红色旅游持续增长的热潮。今年“七一”期间,南海推出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南海博物馆→松塘村→简村,以及中共南海县委旧址→黄少强故居→南国桃园→叶问纪念馆。据了解,目前西樵镇相关工作人员已走家入户了解各村居红色文化基因,并通过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和划拨党费等形式打造红色景点,为西樵“全域旅游”注入新的旅游景点,“希望红色旅游能成为西樵又一大旅游增长点”,西樵山森林公司负责人这样展望到。

  

  先烈事迹

  70载峥嵘岁月,70年翻天巨变,70载华彩篇章,承前启后正当其时。

  近百年来,为了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佛山南海更是革命志士的摇篮,无数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的生活。佛山南海1073.82平方公里土地上,处处好男儿,村村热血地。

  近年来,南海区各镇街通过梳理,涌现出无数身边的革命事迹,这些事迹值得后人以史为鉴,代代铭记。

  大沥战斗:响应和配合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30分,广州起义枪声打响。为响应和配合广州起义,在广佛交界的南海大沥曾发生激烈战斗。

  攻打大沥圩的战斗于12日凌晨开始。一方面,时任中共南海县委委员谢颂雅带领赤卫军第1团30多人,从龙溪出发,划小船到大沥滘口,和几十名赤卫军汇集,一起向大沥圩进发。同一时间,时任中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县委委员周侠生率领南海农民赤卫军第1团200多人从松岗出发,两支队伍作钳形攻势向大沥夹击。12日早晨,赤卫军胜利完成了攻占大沥圩的任务,接管了反动民团的四堡分局。

  13日,广州起义军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反扑。支援石围塘的南海农民赤卫军第1团数十名战士,沿广三铁路撤退到了大沥。得到反扑得手的消息后,国民党南海县政府立即动员和组织各乡反动民团围剿赤卫军。当各乡反动民团2000多人于13日入夜前把大沥圩团团包围时,驻大沥圩赤卫军只有200多人。紧急关头,陈道周立即召开县委战地会议。鉴于敌众我寡,为保存革命力量,会议决定14日凌晨乘敌不备,突围向松岗方向转移。为保证突围成功,70多人组成的决死队被立即挑选出来,由县委委员张霭泉率领,掩护大队伍转移。

  14日凌晨,就在反动民团发起进攻的同一时间,陈道周、周侠生带领的大部队往大沥以西的松岗方向突围。在决死队的掩护下,大部队突破敌人重重包围,安全转移。然而,陈、周两人在抢渡张边河时不幸牺牲。决死队在掩护大部队撤出大沥圩后遭到敌军堵截,展开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经历3天的浴血奋战,广州起义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告失败,南海农民赤卫军的104名指战员从此长眠于松柏之间。

  西樵山屠杀: 240多名手无寸铁村民遭难

  1938年10月11日,广州沦陷后,日军开始把目标锁定在南海,并企图从西樵的海口登陆进攻官山,当时百多日军十几艘橡皮艇向着官山进发。训练有序的自卫队早已在3公里长的河岸沿线上埋伏,等日军靠近,便把对方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自卫队在牺牲一名队员的前提下,打死了十几名日本鬼子。

  尝到失败苦果后,恼羞成怒的日军在10月底出动飞机、迫击炮,从海陆空包抄西樵,再次进犯。尽管自卫队誓死抵抗,可面对对方的飞机大炮,终因武器落后,最后不得不选择掩护群众撤退。据《西樵山志》记载,日寇窜到西樵山上,到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辜被杀害者多达170余人,尸横遍地。

  1939年农历十月廿四,日寇从三水西南、九江、太平等处起兵包围西樵山,并出动战机轰炸,山上八条村都惨遭其害。云端村成为此次大屠杀中受害最严重的村落,村里马、冯、关、冼各姓,不论老弱妇孺,都被日军拉到马家祠堂前的水井旁,用机关枪扫射。据《南海文史资料》统计,在那场屠杀中,云端村当场被杀害的村民70余人,伤者20多人。

  南海侨胞:竭力支持家乡建设

  实际上,如果从祖籍南海归类,南海籍爱国志士影响力遍布世界,例如廖仲恺夫人、“中华民族模范”何香凝,“飞虎队”将军陈纳德夫人、“中美民间大使”陈香梅,而这次要讲的,是另一位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南海籍爱国志士马万祺的故事。

  1919年10月,马万祺出生于南海盐步,是澳门工商界巨子、著名爱国人士。12岁时,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学生声援东北义勇军和上海十九路军的抗日救国行动。1941年,马万祺移居澳门。在澳门,他先后开设了多家商行、公司,千方百计把大批棉纱布匹与药品运到内地,支援内地抗战。1943年,马万祺新婚大喜之日,正值国内抗日战争艰苦严峻之时,他毅然把为结婚筹备的5万大洋捐献了出去,用于救助战火中受难的儿童。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马万祺亲任团长,带澳门各界同胞代表回内地慰劳解放军。对于家乡南海的建设,马万祺尽心竭力支持。1962年,他带头捐出巨资在南海西樵创办了华侨中学,并亲自担任华侨中学董事长。

  除了捐建华侨中学,马万祺还捐巨资兴建南海人民医院门诊大楼。1983年,他又与何贤、冯景禧先生和旅港南海商会捐资350万港元复办南海中学,还有支持西樵大桥的建设等,为家乡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