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做好湾带联动大文章 构建特区发展新格局

集国家政策之天时、交通枢纽之地利、著名侨乡之人和,汕头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版次:T20    作者:赵映光、王漫琪、黄东华

     汕头小公园

     汕头智能装备制造业 方淦明 摄

     汕头开放广场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汕头经济特区标志

    

  文/羊城晚报记者 赵映光 王漫琪 通讯员 黄东华 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梁喻 

  地处韩江、榕江和练江三江汇流出海口的汕头,是一座向海而生、因侨而兴的粤东滨海城市,港口优良,人口密集,侨胞侨眷众多,潮人足迹遍布全球。汕头地理位置优越,160年前率先通商开埠,被恩格斯誉为“远东唯一有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在新中国成立70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作为首批国家经济特区之一的汕头,集合了国家政策之天时,水陆交通枢纽之地利,著名侨乡之人和,凭借着“杀出一条血路”的冲劲,在全国经济版图上留下了突出的印记,从“省尾国角”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汕头这艘动力十足的“改革开放”号红头船,在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大背景下,再次迎来了大有可为的重大历史机遇,正着力打好“侨”牌,做好湾带联动大文章,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朝着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建设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的新定位,满载着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期许,奋力驶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全新历史轨道。

  雄心:2035年建成

  省域副中心城市

  从手工作坊到形成完整的工业结构,再到目前纺织服装、玩具动漫、化工、生物制药等骨干产业集群的构建……70年里,特别是近40年来,汕头这座“百载商埠”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均得到了飞速提升。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汕头2018年全市GDP为2512.05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百倍,领跑粤东四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经济特区建立之初增长68倍。今年上半年,汕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7.85亿元,同比增长6.0%;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35亿元,增速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位。

  今年7月份,汕头又迎来了一个重磅利好消息——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加快沿海经济带高快速通道建设,打造以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都市区为两翼的沿海城市带、产业集聚带、滨海旅游带,以新格局、新框架、新战略,激发粤东西北地区强劲的内生发展动力。

  其中,“着力打造广州—深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汕头、湛江建设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被摆在了重要位置,这也将汕头提升到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此后,于7月26日至27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再次提出沿海经济带要与大湾区高水平互动发展,构造贯通我省东西两翼的跨区域产业链,形成“湾+带”的联动优势。

  好风凭借力,汕头快速响应,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郑重许下承诺,明确一个总的发展目标和八项具体行动,以此推动《意见》在汕头市落地实施。

  《方案》中提出,到2035年,汕头要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与全省一道迈入全国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行列。

  同时,《方案》对各项具体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推出了“八项行动”,涉及交通设施、产业发展、制度改革、规划建设、教育医疗、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开放创新、社会治理等汕头各个发展重点,可以说是汕头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内秀外名的活力特区、和美侨乡、粤东明珠和沿海经济带东翼经济中心、区域科教文卫中心当中,必须要做好的“汕头功课”。

  改革开放初期,汕头作为我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发挥了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重要“窗口”的作用,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站在“二次创业”的全新历史起点上,再次被赋予重任的汕头已立下雄心壮志,蓄势待发,再立潮头。

  路径:机制体制创新主动融湾建设

  对于汕头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的杨英教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它有两个基本内涵,第一是经济要有特色且上规模;第二是实现规模之后,要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合理分工与协作,辐射、影响及带动整个大粤东的发展。

  那么,汕头将如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呢?汕头在《方案》中明确定下了实施路径:立足自身的华侨资源和侨乡优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化沿海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主动做好湾带联动大文章,加强产业共建,进一步增强汕头内生发展动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有业内专家曾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三个关税区、三个货币区、三个合同区、三个法律区、三个教育区。如今推进大湾区建设就要实现有别于过去的新协调、新合作、新互动。因此,在不同的机制下,汕头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更要注重从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发力。

  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在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其实拥有很多城市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这也是汕头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王珺教授曾就此建议汕头:应主动争取,抢抓国家支持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的契机,在跨境贸易、财税金融、出入境等方面探索创新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经济管理新模式。在深入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下功夫,发挥侨乡资源优势,助推汕头加速发展。

  在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陈鸿宇教授看来,汕头提出的做好湾带联动大文章对于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十分必要而且具有良好基础的。陈鸿宇表示,汕头的华侨华人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汕头设立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正好处于粤闽台交会区域中心,是珠三角核心区向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辐射和转移的重要节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板块、粤台经贸合作的桥头堡,为汕头积极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区位优势。

  目前,华侨试验区已成为汕头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在落实高效服务机制、探索跨境金融产业等机制体制创新方面做了不少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全国首个以华侨为核心概念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华侨板”正式挂牌开板,对于汕头积极与港澳地区开展产业共建,吸引海内外华侨华人投资,帮助解决汕头实体经济向海外融资难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

  陈鸿宇认为,从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层面看,建设以汕头为核心的粤东城市群(汕潮揭梅城市群),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对接海西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构筑中国东南沿海大都市连绵带的重要环节,汕头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他建议,汕头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树立汕头自信,坚持改革开放,继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打造好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高标准的营商环境,提高“放管服”改革覆盖面,提升行政服务效率,不断完善努力内连外通的交通基础设施,擦亮特区招牌,在办好自己的经济特区的同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和广东改革开放格局中发挥汕头独特的作用。

  行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宏伟蓝图既已绘就,汕头特区再出发的壮丽前景催人奋进,但心潮澎湃之余通过真抓实干,真正将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才是题中应有之意。

  为加快与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的“硬联通”,从海陆空全方位拉近与大湾区城市的时空距离,让人员、技术、资金、货物等生产要素便捷流通、有效聚集,汕头在《方案》中提出,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均衡通达程度”是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关键一环,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汕头市各项交通运输事业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口从仅有1个5000吨级的老港区,发展成为沿海25个国家级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一带一路”重点建设的15个沿海港口之一、广东五大枢纽港之一;全市公路密度从全省倒数第四位发展到排名第三位,高速公路密度与珠三角基本持平;铁路融入全国高速铁路网。

  今年7月10日,继去年底动车首次开进汕头市区后,汕头与香港也正式进入了高铁互联互通时代。此外,目前在建的时速350公里的“广汕汕”铁路,是粤东地区对外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主要客运通道,该项目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东南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和海西三大经济圈的融合发展意义重大;而拟建设的广梅汕铁路汕头站至广澳港区铁路、汕头至漳州铁路和粤东城际轨道,未来将形成粤东1小时经济圈以及粤东与珠三角、厦漳泉2小时经济生活圈。

  在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的同时,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高速公路网络也进入快速建设阶段。目前,汕头境内共规划布局7条高速公路,在建的高速公路有汕湛高速公路、潮汕环线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有南澳联络线高速公路,基本形成了以汕头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的高速公路大环线。

  外通的同时汕头也不断加强下辖各区县的内联互通——汕头海湾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国道228线(凤东路)等项目的建设目前正在节节推进,旨在打通汕头湾南北交通主动脉、引领中心城区“东融西联”,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体系。此外,汕头也正在着力打造汕潮揭半小时交通圈。

  前不久,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简称亚青会)主场馆在汕头东海岸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汕头亚青会筹备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2021年亚青会举办权花落汕头,使汕头成为了国内第5个承办亚洲综合性运动会的城市。这也是汕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级别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意义非凡。

  为努力把汕头亚青会办成一届精彩、圆满、难忘的体育盛会、文化盛会、青春盛会,汕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筹办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任务,作为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提升城市品质与文明素养的新机遇、新引擎进行精心部署实施。

  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助推高质量发展

  今年8月9日,中国共产党汕头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根本保证。要以解放思想为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以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先导,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以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提升发展能级,推动沿海经济带东翼成为全省新的增长极;以提高民生福祉为指南针,回应百姓诉求,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举全市之力办好第三届亚青会,改善城乡面貌,展示中国气派、广东风采、汕头魅力。

  根据相关规划部署,汕头将通过强化产业共建、经贸合作等措施,加强与珠三角区域合作,研究梳理珠三角地区在产业布局、社会管理、人才培育等方面对汕头有指导意义、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助力汕头特区再出发。

  同时,汕头将布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省重大产业项目布局,聚焦省实验室的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产值超500亿元、1000亿元的高水平产业集群和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风电企业集群、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完整产业链、建设粤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粤东海运物流集散中心等。

  作为沿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汕头也将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发展壮大现代化临港产业,打造技术领先、配套完备、链条完整的现代航运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临港商务服务业等五大产业集群。

  方向既已明确,行动则需笃定。正如汕头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所强调的,汕头接下来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千方百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竭尽全力支持现有企业提质升级改造,下苦功夫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坚定不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新时代汕头改革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