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以生态特色优势融入大湾区建设 韶关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版次:T37    作者:张文、沈明礼、蔡仁银

     韶关乳源南水湖

     韶关乳源大布田园风光

     果农分享丰收喜悦 肖雄 摄

     韶关南雄 北宋三影古塔

     韶关城区三江六岸

    

  统筹/毕式明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沈明礼 蔡仁银

  图/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金秋九月,韶关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平畴沃野水稻金黄,丘陵山岗瓜果飘香。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韶关生态农业博览会开幕,之后持续一个月时间里,农特产品、风味美食、民俗表演各擅胜场,更有29条金秋农旅精品线路引领游客体验粤北美丽风光。

  迎来“丰收”的,不只是农业。在城市绿化、招商引资、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韶关市连日来喜讯频传——

  9月19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决定对今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的城市进行表彰,这项代表一座城市绿化成就最高荣誉的名单中,韶关榜上有名,成为粤东西北首个入围城市;

  9月20日,第五届“珠洽会”开幕,韶关市精选29家企业及其代表性产品参展,成功签约项目24个,计划投资120亿元;

  9月23日,计划投资65亿元,以构建国内一流智慧数据谷和打造国内最大体量单一数据中心为目标的华韶数据谷项目在黄沙坪创新园动工;

  24日,中金岭南公司绿色化升级改造项目启动,将打造成为冶炼行业转型升级绿色样板工程……

  今年以来,立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腹地和重要屏障的功能定位及城市发展战略,韶关主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先后举办多场对接大湾区城市发展推介会,引导大湾区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向韶关功能性转移,大湾区已经成为辐射带动韶关加快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8月16日召开的韶关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韶关将以生态为特色优势融入大湾区建设,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力争通过3到5年的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与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并持续用劲奋力,把韶关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

  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生态第一市”

  韶关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基础良好、生态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东绿色生态第一市,森林覆盖率、活立木蓄积量和有林地面积等核心指标保持全省首位,还是无黑臭水体的城市。在此基础上,韶关市提出,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各种举措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今年4月召开的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动员会上,韶关市提出力争2021年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同期在7个县(市)开展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

  随着今年7月乳源瑶族自治县、翁源县建设国家森林城市通过国家备案,韶关7个县(市)中已有5个正式迈入创森行列,其中始兴县作为全省首批创森试点县之一,各项森林城市建设工程推进顺利,有望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国家森林城市。

  目前,韶关市正贯彻落实相关规划和方案,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善美韶关”为主题,按照“一核七星、三屏六廊、多节点”的总体布局,并投入30多亿元,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森林服务、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支撑5大体系24项工程。

  今年上半年,韶关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3,成为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反映的,是韶关市着力补齐生态保护短板,全面统筹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治理工作,坚决打赢“碧水攻坚战”“蓝天保卫战”和“净土防御战”的决心。

  韶关市提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除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还不断加强水土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好河湖“五清”专项行动和重点河段专项整治行动,以全国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大宝山、凡口矿等周边区域土壤治理与修复,同时持续深入开展扬尘专项整治,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以上,在全省排位逐年提高。

  去年以来,韶关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创建国家公园为目标,围绕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大核心功能提升,加快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更加牢固的生态屏障。

  此外,韶关还以入选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开展矿山治理及土壤修复等65项工程,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山清水秀、林草环绕、碧湖青田、城美人和”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通对接大湾区“水陆空”快速通道

  韶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湘赣地区发展的枢纽位置,是大湾区的重要腹地,也是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的重要生态支撑。目前,韶关招商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基本来自于大湾区,大湾区已经成为辐射带动韶关加快发展的最重要引擎。

  今年5月至7月,韶关市分别在广州、深圳、佛山举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推介会,引导大湾区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向韶关功能性转移,并不断推动项目落地。今年6月底,韶关市2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65.05亿元。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推进实施有利于韶关补齐发展短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韶关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武广高铁、京广铁路、韶赣铁路及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与大湾区城市形成1小时生活圈。在现有交通优势基础上,韶关加快韶新高速、丹霞机场、北江航道扩能升级等一大批工程建设,着力打造以高速公路、铁路、航道、机场为骨架,以高质量旅游公路为筋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打通与大湾区对接的“水陆空”快速通道,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扩张和配套需求。

  与此同时,韶关市还积极打造与大湾区接轨的营商环境,大力实行市领导挂点联系企业制度,落实减税降费和人才支持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模式延伸至镇村,“马上办”服务模式走在全省前列。

  韶关市提出,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力争今年实现网上可办率75%以上,行政审批效率走在全省前列;打好降低经营成本、建设法治诚信环境等组合拳,打造投资成本洼地、营商环境高地。

  随着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大湾区联通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快速大通道正加快建设,特别是广州正加快广州火车站、火车东站的高铁站改造进程,届时韶关前往广州市中心时间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韶关紧抓这一机遇,创造条件推进“广韶同城”融合发展战略,助推韶关融入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与大湾区功能互补、产业分工、市场对接和错位发展。

  对接大湾区,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日前,国家发改委印发通知,拟支持北京京西、大连沿海等8个地区建设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韶关成为广东唯一入选地。对于韶关市来说,这又将是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韶关产业基础良好、特色鲜明,尤其是精密铸造、锻造加工、精密仪器等行业与大湾区城市的相关企业形成了较好的配套关系。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韶关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依托宝武集团韶关特钢产业优势建设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打造特钢全产业链生态圈专业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9月20日,第五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广东(潭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幕,韶关市筛选29家企业及其最具代表性产品参展,其中韶关企业研发生产的高端半导体显示靶材成功打破了日本、美国公司的技术垄断,移动式破碎筛分站填补了广东行业空白,广受洽谈会嘉宾和媒体的关注。

  9月23日,华韶数据谷项目动工仪式在黄沙坪“互联网+”特色小镇举行。项目计划5年内投资65亿元,建成5万个机柜的绿色数据中心,打造成国内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以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项目从5月23日签约到进入施工阶段,仅用4个月时间。

  按照部署,韶关市立足生态、区位、文化和产业基础优势,主动对接大湾区产业扩张和配套需求,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坚持绿色发展的发展路径,注重引入大湾区的资源参与韶关产业建设,奋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

  目前,韶关钢铁等传统产业进一步改造提升,先进装备制造、旅游文化、大数据、商贸物流、医药健康、现代特色农业等六大新兴产业占比逐年提高,韶关与大湾区产业体系深度融合、特色鲜明的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韶关市提出,狠抓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力争今年引导12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改,3至5年形成产值超500亿元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强产业园区建设,韶关高新区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把华南装备园建设成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配套区,推动每个县(市、区)形成至少1个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支柱产业集群;加强与大湾区科技创新对接,力争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到230家,实现“一个突破、三个倍增、五个大幅增长”目标。

  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

  今年韶关市提出不断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实施“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城市发展战略,奋力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在全省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下,加快中心城区组团发展。

  韶关城区近年来建成300多公里绿道,以江为脉绕山成环,以路为轴串绿成网。行走在三江六岸的绿道之上,一副山、水、城相融合的画卷便会在眼前徐徐展开。20余间风度书房散布在韶关城区各个区域,更如一张亮丽“城市名片”,赋予韶关这座千年古城书卷气息;随着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市民素质的改善和提升,“善美韶关”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韶关市提出,通过几年的努力,把韶关新区打造成为对接大湾区先行区,推进芙蓉新区和韶关高新区融合发展,推进曲江城区与主城区实现融合发展,力争市区建成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110万人以上。

  随着城市提升步伐的提速,韶关城市建设短板加快补齐,城市公共配套设施持续完善,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心城区集聚度和首位度明显提升,正在逐步形成在城市功能上分工合作、在产业结构上互相补充、在基础设施上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

  与此同时,韶关市持续推进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和乡镇(镇街)提升“139”行动,同步整治国省道路域环境,补齐道路、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力争今年完成首批20个试点乡镇提升工作,到2022年全市7个县城基本完成品质提升工作。

  韶关市提出用心用情用力为老百姓办实事,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深入开展卫生强市创建工作,狠抓社会保障工作,时刻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高全市人民幸福指数,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大湾区“后花园”

  韶关市是广东省内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拥有丹霞山、珠玑巷、南华禅寺等重点旅游景区,拥有密集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立足这一优势,韶关市提出主动对接大湾区大市场,统筹谋划全市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把韶关打造成为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

  自2016年10月被纳入全国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以来,韶关市编制《韶关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将全市1.84万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大景区和重要旅游目的地来谋划与规划,全域打造、全面提升,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韶关市重点推动大丹霞旅游升级发展,加快丹霞山山门和阅丹公路建设,全面拓宽丹霞山发展空间,实现丹霞山与韶关城区“山城融合”,构建大丹霞旅游经济圈;完善大南华景区规划,推进禅意大道建设,加强曹溪文化小镇管理运营;加快云门山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大南岭旅游产业集群;实施珠玑古巷改造提升工程,打造姓氏之都品牌。

  依托四大重点景区建设,韶关市示范带动古驿道古村落、红色旅游资源和市区历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精心打造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与此同时,韶关市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旅游公路项目建设,完善景区交通线路,力争年内开通“四大重点景区”旅游交通专线;推动“厕所革命”,今年建成91座旅游厕所;扶持一批星级民宿,建设一批星级酒店,打造一批高品质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场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韶关旅游业发展,把韶关列为全域旅游改革试点市。韶关市把旅游产业作为引擎产业,先后打造了79 条精品旅游线路,每年举办72场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了“春赏花、夏摘果、秋观叶、冬泡泉”为主题的四季旅游产品,成为大湾区的“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打造乡村振兴“韶关样板”,力争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今年8月首批245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名单公布,韶关市11家企业(基地)成功入围;9月5日,2019年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招商推介在广州举行,现场20个现代农业项目签约,金额达31.6亿元;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韶关生态农业博览会开幕,活动通过“1+3+6”模式营造出“全域庆丰收,全民闹丰收”的氛围,还成功入选“70个全国最具特色乡村庆丰收活动”……

  近年来,韶关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举全市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村作为发展重要战场,充分挖掘韶关发展的后劲和潜能,打造乡村振兴“韶关样板”,力争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韶关市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引进大湾区优秀农业龙头企业,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打响韶关优质农产品“金字招牌”,着力打造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如今韶关市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确定以优质稻、蔬菜、水果等6大产品为全市主导产业,茶叶、油茶等6大产品为各县(市、区)特色产业,接下来韶关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打造若干千亿产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脱贫攻坚方面,韶关市通过用好用活产业发展、就业带动等帮扶举措,全面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持续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今年剩余未脱贫贫困人口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27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十项”出列指标、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综合成绩排名全省前列。

  韶关市还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通过抓好278个省定贫困村、重要交通干线沿线、主要水道沿岸、重点景区、中心城镇周边村庄的连片集中整治工作,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和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全域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当前,韶关市正持续推进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同时做好农村“三线”整治和拆后土地规划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拆出发展新空间、安全宜居新环境和美丽乡村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