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东莞大力倾注民生发展,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
华阳湖整治成为国内的一面旗帜,曾经作为中组部的经典案例被全国推广 |
长安镇一度黑臭的河涌,经过整治,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
无论来自哪里,市民都能在东莞过上幸福的生活 |
长安莲花山下镇貌 |
|
医疗、教育、就业创业、环保……这些民生焦点,已经成为东莞人津津乐道的生活亮点。多年来,东莞大力倾注民生发展,仅2017年以来,就投入了1514亿元用于民生保障和改善,占到了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七成。 正因如此,东莞在民生各个领域领跑全国。不但医疗卫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教育均等化水平也显著提升,以职业技能培训破解就业矛盾等做法,还获《人民日报》大力点赞。在北师大发布的《2018中国民生发展报告》中,东莞民生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三,连续三年成为广东省地级市中的冠军。 医疗: 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优质服务 日前,年过六旬的林叔准备从谢岗医院出院,他此前因腿部骨折,已经住院休养了一个多月。他告诉记者,换作是前几年,自己肯定不会在谢岗当地做手术,而会选择去市人民医院或者周边镇的医院。而如今,这里的专家也都是来自东莞市人民医院。 正如林叔所言,就在三四年前,谢岗医院在周边居民的心目中还是一家“不上档次”的小医院。转变发生在2015年7月,东莞尝试让市人民医院与谢岗医院组建了全市首个医联体——东莞市人民医院谢岗院区。医联体成立后,东莞市人民医院派出了36名医疗护理技术骨干率先到谢岗医院执业坐诊,实现了医疗技术共享、检查结果互认、疑难病例远程会诊,市人民医院专家还直接参与并指导各项手术。 足不出镇,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服务,并非谢岗的林叔才有,如今东莞全市的居民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福利。因为全市90余所医疗机构都参与了组建医联体,建成医联体75个,所有三级甲等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并发挥引领作用,33个镇街(园区)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立医联体关系。公立医院参与率达100%。同时,东莞还试点组建医疗集团,以横沥医院、中堂医院、石碣医院三家医院为试点,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组建医疗集团等形式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医联体建设,这仅仅是东莞大力实施“医改”,方便群众就医之一环。为了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高市民就医可及性和便捷性,东莞还通过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等措施,成功打造群众“15分钟健康服务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东莞推出“健康东莞”APP,无论是挂号、预约医生和医院,社保支付、诊疗记录查询、双向转诊等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截至2019年上半年,通过平台预约人数达417.8万人次,下载APP达16.5万次。“信息化平台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序、高效的看病就医和诊疗服务新秩序,更是改变了行业生态”东莞市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可形成有效的就诊分流机制和上下联动的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机制,使群众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间的诊疗过程形成一个闭环,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新秩序,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的同质化。目前,全市已完成9家公立医院以及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试点工作,群众可以通过APP实现“便捷预约、移动支付、线上转诊”等“一键诊疗”服务。同时,已有3家医疗机构试点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市民还可以通过APP或者试点医院开发的信息平台,预约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 去年,东莞被国务院办公厅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市”通报表扬并予以督查激励。在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中,东莞位列21个地级市中第二名。目前,东莞已经完成20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诊疗量占比升至28%,参保人报销后次均门诊支出约24.9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实有床位数、住院量、门诊量分别约占全市医疗机构的30%、25%、26%,三项指标保持名列全国前茅。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东莞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081支,签约群众237万人。数据显示,2015年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后截至2018年底,东莞实际为群众减轻医药费用负担305亿元,全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下降至25.94%,为新医改十年来最低值。 教育:均等化水平高,五成随迁子女读公校 来自湖北的刘德胜,已经在东莞工作了15年。今年,他们家迎来了一件大事,通过东莞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的政策,他的三个孩子都顺利进入东莞市的公办学校就读。 广东是全国外来务工人员最多的省份,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就读数量占在校生总数的八成。孩子读书,一度成为众多外来务工人员心中的痛。2009年东莞开始实施东莞市积分制入学办法,非东莞户籍的务工人员,可以通过在莞工作年限、购买社保年限等方式进行积分,按父母在积分榜上的排名获取入学资格。 刘德胜家里一共三个孩子,其中一对龙凤双胞胎。为了不缺席孩子的成长过程,刘德胜和妻子选择把孩子们都带在身边。今年,双胞胎年满6岁,满足积分入学制的申请条件后,两个孩子现正就读于东城第一小学一年级。对孩子入读公办学校,刘德胜表示丝毫没有压力。由于在东莞工作年限长、购买社保时间长以及时常助力社会公益活动等原因,刘德胜的积分在排行榜上名列第七。因此,家里三个孩子就读公办学校可谓顺风顺水。“一年比一年好。往年提交资料需要到不同的单位盖章、审核,跑来跑去很麻烦。今年5月份的时候,已经可以直接网上提交申请材料,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所有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随迁子女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东莞将“增加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学位供给”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指导各镇街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努力挖掘公办学位潜力,增加积分入学学位供给。从2017年起,结合教育资源的实际,同步实施积分制入学民办学位补贴政策。2017年-2019年,全市共向随迁子女提供民办学位补贴31.8万个,市、镇共投入经费约7.18亿元。截至2018年年底,在东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和享受民办学位补贴的随迁子女共有32.5万人,占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在校生人数的50%以上。 在教育上的投入,东莞远不止这些。市委、市政府设立10亿元公办中小学建设补助资金,对各园区、镇(街道)加快建设公办学校给予补助。市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上进一步优化程序、提高效率,2018年至今共审核45个建设项目纳入“绿色通道”。到2019年9月,共25个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将完成并可以投入使用,其中幼儿园4项,小学15项,中学6项,新增学位共26115个。 记者了解到,2018年以来,东莞向普惠性幼儿园发放补助资金1.7亿元,给予困难学生助学减免1.73亿元。截至2018年秋季学期初,全市经批准开办的幼儿园有1125所,在园幼儿共35.5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103.84%。大手笔必将带来大收益,2019年东莞全市高考本科上线率达72.4%,创历史新高。 就业创业:提升工人素质, 建“技能人才之都” “真的是太感谢东莞市政府小额创业贷款政策的支持,不然都不知道何时能开上店面。”接受记者采访时,卢丽娇激动地说道。作为一名非莞籍人员,在东莞市政府小额创业贷款政策帮扶下,她成为一家奶茶品牌店的老板,且生意越来越红火,有固定的客户和稳定的营业收入。 卢丽娇只是享受到东莞市就业创业政策实惠的一个缩影。东莞市政府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多年来已形成一整套促进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包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鼓励创业四个系列20多项补贴政策,平均每年核发各项就业创业补贴近3亿元(含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惠及约18万人次。仅2019年上半年,东莞就核发各项就业创业补贴近9000万元、落实小额创业贷款贴息9300多万元、帮扶了近4000人创业。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的发展离不开一大批产业工人作出的积极贡献。历年来,东莞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技能人才上升为全市重大人才战略。2018年,东莞出台了《关于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意见》,以“技能人才之都”建设为统领,在创新机制上,探索建立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国际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等一批培养机制,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在优化存量上,实施一揽子技能素质提升政策,激发劳动者技能提升动力;在扩大增量上,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进一步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计划用3年左右投入10亿元推动100万人提升技能学历素质,让广大劳动者与产业同步升级,与城市共同成长。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司琪告诉记者,力争到2021年,东莞全市技术工人的比例提升10%以上,培养1万名国际化技能人才,引进培养1万名急需紧缺的“工匠精英”,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新增技术工人6.17万人,总量达68.3万人。“一镇一品”培训产业人才18万人。发放培训补贴1780多万元,推动近万人技能等级晋升。而2019年目标是,全市技术工人比例提升3%以上,技工人才累计增加15万以上,推动40万人以上提升学历技能素质。 治污:重返绿水青山,打造品质东莞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年前,麻涌华阳湖周边的居民怎么也体会不到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当时,他们一心想着,是如何逃离环境恶劣的故乡;而如今,乘着华阳湖生态整治的东风,不但人居环境得到巨大改善,当地的经济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0后的钟叶枝是麻涌大盛村人,他开的手信店就在华阳湖边的商业区“印象水乡”里边,主要售卖当地的特产、手信等旅游特色产品,记者到访之时,他正忙着第二家分店的装修以及网络销售渠道的搭建。“以前哪里能想到,家门口还能开店赚钱?那时候就想着,去东莞市中心或者广州、深圳等地发展”。 农业一直是麻涌重要驱动力。曾经一度,华阳湖周围养殖场私搭乱建、工业废水偷排偷放,河水发臭发黑,村民连到河涌里洗手都不敢,怕碰了河里的水身上痒。而在麻三村民萧镜洋的记忆里,下河洗澡并非梦想。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他,见证了华阳湖的过山车式改变。“我们小时候河水还是比较清澈,后来周边建起了工厂,搭起了养殖棚,这才逼着大家逃离。”萧镜洋说,他年轻时打过工、做过苦力,虽然漂泊不定,但就是不愿待在老家。直到2013年,正式成为华阳湖游船上的一名船夫。 这一年,也是华阳湖重力治污的一年。在当地政府的全力整治下,围绕湖边的223个养殖场被全面清拆,158家污染企业被关停,并在湖的沿岸都种上绿植,共建成35公里水上绿道,42公里岸上绿道,生态整治一时间成为华阳湖地区干部和群众同心同力、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 清空的工厂用地和养殖场用地,经过重新整治规划,用来发展集体经济和第三产业。以麻三村为例,通过出租旧厂房、新大楼等,2018年集体总收入1482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21.98%。纯收入1177万元,增长率30%。荷花绽放莲蓬累累、湖风拂面阵阵清香,这样优良的环境,更是吸引了万科、碧桂园、龙湖、金地等大批地产商,周边的房子,让广州、深圳等地的城里人纷至沓来。 “现在每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年底家里每人还能拿到村集体10000多块钱的分红。”萧镜洋说,这一块收入还是小头。由于旅游开发起来,村里很多人的房屋都出租了,有的村民一年光收租就高达20万。家门口就业和创业的同时,还能享受优质的人居环境,华阳湖周边村民们的美好生活,对东莞人而言并不稀奇。为了改善环境,优化产业结构,东莞以水乡地区为突破口,投入17.1亿元推动水乡地区污染企业整治退出。随着环境品质的提升,许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逐步集聚,仅麻涌一镇就先后吸引了京东、云南城投等19个优质项目落户,总投资额达538亿元。 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追求,东莞一直不断加码。2018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聚焦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提升。今年初召开的中共东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全力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 “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和价值追求可以说恰逢其时,这是在粤港澳大湾区框架下对东莞的精准定位,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东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讲师曹秋静认为,“品质”二字的内涵十分丰富,包含城市更有品位、产业更有竞争力、对外开放更有优势、体制机制更有活力、基层更有战斗力、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等内容。 根据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东莞启动了580多个城市品质提升第一批次项目,带动投资近千亿元。首先是治水,2017年,东莞的污水管网敷设760公里,等于过去5年总量的1.6倍;2018年更是达到1500公里,翻了一番,力度前所未有。其次是大气治理,东莞开展“蓝天保卫战”,严格环保执法和达标排放,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让有污染的企业逐步减少。同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人居环境。全市重推精细化管理,以“洁净城市”等举措为抓手,推动整个城市品质的提升。 数说 砸巨资惠民生, 钱都用到了哪儿? 2017年至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分别为450.6亿元、492.9亿元和571.1亿元,平均每年增加支出约60亿元。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分别为240.9亿元、311.7亿元和33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约45亿元。 其中,在教育方面,2017年-2019年,市财政合计投入94.73亿元;投入4.27亿元,累计为34.5万人次符合积分制入学条件的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发放了民办学校学位补贴。投入2.04亿元,为全市所有民办学校从教满一年同时符合相关条件的教师发放从教津贴。 在医疗卫生方面,投入9.92亿元,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市民免费提供两癌筛查、唐氏筛查、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等服务。投入42.81亿元,用于社会养老、医疗、生育社会保险缴费。投入14.28亿元,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扶助残疾人等社会救助体系;投入6.98亿元,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此外, 2017年以来市镇财政投入65.99亿元,大力减轻村(社区)在治安、环卫、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压力,资产负债率连创新低。 民生硬指标 1、低保标准从2016年每人每月610元提高至2019年1月起980元,特困(五保)供养标准同步从2016年每人每月1370元提高至1568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调整为1685元。 2、养老机构共51家,养老床位10943张,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32镇街593个社区(村),受补贴的老人12714人。 3、建成561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每年免费向市民开展不少于1000场次的艺术普及活动;推动全市各镇街近100个公共体育场馆全面向市民开放。 民心大工程 1、完成第一批、第二批共46个交通拥堵点治理工作,第三批22个交通拥堵点治理将在国庆前全部完工。 2、高标准建设市民服务中心,将于9月28日对外试运行。规划设置270个窗口、设置151个综合窗口,实现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窗口业务进驻全覆盖,提供“一站式”服务。 3、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已新建截污次支管网超过1000公里。打响蓝天保卫战,2019年1月-7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7,同比改善10.5%;优良天数比例(AQ1达标率)为90.6。 4、城市景观大提升。包括东莞大道绿脉提升、中心城区夜景灯光品质提升、广深高速沿线景观节点和立面项目49个、广深铁路和广深港高铁(东莞段)沿线环境景观综合整治等。 5、打造一批市民休闲设施。建成东莞植物园期(专类园)。打造中心城区街头小景。推进“一镇一公园、一村一景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