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惠州竭尽所能坚守初心再领使命

岭东雄郡争创一流 让百姓幸福看山望水记住乡愁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7日        版次:T43    作者:陈骁鹏

     惠州惠城区合江楼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惠州西湖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惠州巽寮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惠州罗浮山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骁鹏  

  今年9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指导意见》,主题教育在全国如火如荼铺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成员之一的惠州积极响应,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从9月16日开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羊城晚报记者观察发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惠州全市掀起学习浪潮的同时,这座城市走出了第一步,也在实际行动上坚守“初心”,践行“使命”。

  今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开局之年。回顾发展历史,深圳建特区前,是惠阳地区宝安县辖下一个小镇,与惠州同根同源。9月19日,惠州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提出要像当年惠阳地区倾全力支持创建深圳特区一样,全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尽惠州所能,深度对接深圳所需,纵深推进深惠联动发展,为全省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惠州市委提出,争创一流的惠州,积极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抢抓改革开放“二次创业”历史机遇,按照“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的思路,积极融进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一流的宜居环境,朝着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阔步迈进,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感。

  城市历史:

  惠州的初心与使命

  事实上,惠州是原惠阳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深圳在建特区前也属惠阳地区管辖,两地同饮一江水,同是一家亲。深圳建特区之初,为了尽快建成商品出口基地,当时的惠阳地委和惠阳地革委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想尽办法,筹集资金支持深圳特区建设。

  记者了解到,现如今深圳正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关键时期,惠州正在拿出实招硬招,深度对接“深圳所需”,全力支持,这既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深惠同根同源的情感所系,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所在。

  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平民老百姓,初心与使命,是惠州这座岭东雄郡一直以来所恪守的信念。

  惠州市龙门县72岁老人陈金焕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军队生活让他与党,与国家有了深厚的感情。近年来,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让陈金焕盖起了楼房,也让他对“家”和“国”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升华了对国家的情怀。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无以为报,唯有在家里升国旗寄托感恩之情。从2001年1月开始至今,陈金焕每日都在家中升国旗,18年来,家里升降国旗的动作重复了13000多次,升起的国旗换了50多面,旗杆也从水管换成了钢管……“所有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陈金焕说,每次看着国旗冉冉升起时,他心里都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

  陈金焕对初心的执著与追求,是惠州数百万百姓的缩影,透过陈金焕,我们可以看到惠州人民对于初心的坚守。通过梳理惠州建市的历史,我们也不难发现:惠州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改革开放后,惠州沧桑巨变,创下了广东乃至全国多个第一:第一个到香港招商引资、中国大陆首家港口型股份制企业的惠州港、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落户、国企改革授权经营开创全国先河……目前,惠州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稳居全省第5位。2018年,惠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103.0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5418元,而40年前分别只有6.76亿元和360元。

  迈进新世纪,惠州有了自己发展的轨迹和特色,既是世界级的石化基地,也是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石化、电子两大支柱产业夯实了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更有了新的使命跟担当,主动对标深圳。该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只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所需的,就尽惠州所能,让两地人流、物流、资金流更加畅通,为全省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贡献。

  沧桑巨变:

  从轮渡摆渡到大湾区与粤东北联动发展大动脉

  “道路通,路路通”,道路规划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回望改革开放初期,惠州市民跨越东江,还必须依靠轮渡摆渡。如今已陆续架起了惠州大桥、中信大桥、合生大桥、隆生大桥等,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也拟于今年年底通车。

  “30年前的惠州只是村落聚集地,没有高楼房,没有超市,也没有高铁,更不能线上抢票,每次回家都需早早跑到老客运站排队买票,低速路上颠簸六七个小时才可以到家,现在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在惠30多年的市民林佩峰说,中间不停竖起大拇指,感叹“变化真快”。

  近年来,惠州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已初步形成陆海空铁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惠州市境内已建成1条高速铁路、1条城际铁路和2条普速铁路,轨道通车里程总长约238公里。”惠州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共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争取在未来十年将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优质的交通规划助力惠州更好更快建成国内一流城市。记者从惠州市交通局了解到,目前惠州正在谋划“4+1”交通轴线和“5横5纵”快速骨干路网,以形成外联内畅大交通格局。通过这一规划,惠州也将全方位与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对接,构建大湾区东岸的大交通体系,并建成半小时通达广深港等城市的快速通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惠州境内还有赣深铁路、广汕铁路两条高速铁路在建,设计时速均为350公里,在建高铁里程总长约201公里。记者了解到,惠州市还拟规划建设3条城际铁路,即莞惠城际北延线(莞惠城际小金口站至赣深铁路惠州北站)、深惠城际、深大城际,其中,莞惠城际北延线长约8公里,深惠城际惠州段长约60公里,深大城际惠州境内还处于规划初期。

  同时,惠州还将加快千万级新干线机场建设,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为深圳机场打造国际航空枢纽腾出空间,将加强惠州港与深圳港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亿吨大港,打通大湾区与粤东北联动发展的大动脉。

  二次创业正当时:

  创新创业开放新高地呼之欲出

  2019年,不仅是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开局之年,也是惠州改革提速之年。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该市正以开放的姿态抢抓改革开放“二次创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等重大历史机遇,集中力量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打造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提升城市能级,以新担当新作为把惠州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

  今年6月,《惠州市金山新天地分区规划(草案)》(下称《分区规划》)正式对外公示征求意见,将原规划惠南新城惠城部分,以及马安中心区、大沥片区等地统一规划纳入金山新天地新城片区,形成“一核多心、一脉多廊、七大分区”的城市设计总体结构。据《分区规划》显示,片区定位为惠州未来城市中心、一流城市核心样板,以及湾区东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科创新中枢。结合区域金山湖、惠南湖、西枝江等多山水的自然属性,将逐步发展为国际滨水新青城,湾区科创新磁极,建设产城人融合的生态标杆。

  在历史的期待和时代的呼唤下,惠州近期具有高前瞻性的规划频出,惠州在粤港澳城市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热土。今年6月份,惠州市与慧聪集团、龙光集团、德捷公司举行“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慧聪集团总部)项目签约仪式。

  “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项目总投资额超人民币150亿元。项目建成后还将引进规模和影响力在行业排名前列的30-50家产业互联网企业入驻,产业链上下游产业2000名互联网专业人才进驻,形成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大湾区产业互联网生态中心。

  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高水平推动能源科技岛建设,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科学编制稔平半岛发展规划,加快海上风电、LNG接收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大科学装置和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省实验室的协同集聚效应,建设能源科学城、能源科学实验基地,引导相关的能源龙头企业在惠州设立技术研究中心,把惠州打造成全球著名的能源科学实验基地……惠州正在整合全市多种能源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激发经济新动能,依靠创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建设重大发展平台和载体,增强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加快形成创新创业开放新高地和发展引擎。

  执经济建设之牛耳:

  企业“直通车”平台解决企业难题

  企业是城市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造血单元,没有血液的流通与良性发展,难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毗邻深圳的惠州而言,如何能让高科技企业落地生根,显得至关重要。

  不被外界所熟知的是,数据显示:去年,惠州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1108家,增长了3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6%,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1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81家;共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

  羊城晚报记者观察发现,“打造创新创业开放新高地,优化营商环境”,是惠州“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策略的“执牛耳”之举。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惠州市委、市政府搭建企业“直通车”平台,所有的企业都可以通过市、县(区)两级“直通车”平台登记预约,由市、县(区)领导每月第一周周五(节假日顺延)现场约见企业负责人,形成“快速通道”,面对面研究解决企业遇到的疑难问题。

  今年1月25日,焦点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严玉球参加惠城区首场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活动,反映困扰了企业14年的土地问题。“直通车”活动一结束,当地镇(街)领导干部马上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会商,仔细调查事情的前因后果,并积极研究解决措施。严玉球说:“记得当时马上要过年了,干部们却忙不停,挨家挨户上门拜访村民,帮我们解决问题,两个月就解决了,非常感动。”

  上述场面在惠州已属常态。记者从惠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了解到,从今年1月25日开始,目前“直通车”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7期,全市通过“直通车”活动平台共受理企业诉求518宗,办结431宗,办结率达83%。“通过参加‘直通车’活动,一些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悬而未决、久拖未解的难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置和解决,企业呼声得到实实在在回应,企业困难得到实实在在纾解。”

  该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企业“直通车”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企业困难和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我们建立责任倒逼机制,‘直通车’问题落实部门、责任到人,列出解决时间表,形成‘一对一’责任制,倒逼政府部门加快提升服务效能,以责任落实、问题解决、目标实现为强有力约束,提高解决问题效率。”

  据统计,从“直通车”运行效果来看,企业特别是在平台上反映诉求的企业,对“直通车”的活动效果和部门解决问题的结果,平均打分超过85分,普遍表示了较高满意度。众所周知,今年整体市场环境较往年来说都要困难得多,但惠州企业数仍在不断增加,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岭东雄郡使命:

  让百姓幸福

  看山望水记住乡愁

  近年来,惠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新时代,惠州提出进一步擦亮“惠民之州”品牌,持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文明创建工作以来,惠州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大步流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之城、好人之城、生态之城、幸福之城。今年公布的2018年广东省文明城市创建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测评,惠州市两项成绩均位列全省地级市(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其中龙门县均位列全省(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第一。同样,博罗县也正在以高标准、高质量深入文明城市创建,力求2020年以高水平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县级)称呼。

  惠州市提出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以争创“国内一流城市”为目标,切实加强惠州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力争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

  在惠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惠州人共同守护的目标。尤其是去年博罗被中央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人人争当守护者现象变得更为常见,妇女、儿童、老人都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74岁老人李友妹就是其中之一,平时她主动带领乡邻整理屋前屋后,带头争当“保洁员”,维护村容村貌。看到村道路边有垃圾,她总会不辞辛劳地拾捡,还经常从自家拉出水管给路边的树浇水,“顺手的小事,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

  “一流的生态环境是惠州建设一流城市的独特禀赋和最大优势,必须守护好生态屏障和滨水自然生态,使‘看山望水记住乡愁’的美丽惠州更加令人向往。”

  记者了解到,1990年惠州常住人口为231.25万人,只比户籍人口多5万人,而截至去年年末,惠州常住人口达到483万人,比户籍人口多了100万人。

  近年来,惠州市着力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上做岀了不懈努力。

  每个到过惠州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是一座可呼吸的城市。今年6月18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2019年5月和1~5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惠州5月份和1月-5月空气质量均排名第五。“惠州气质”再次刷屏微信朋友圈。这是继惠州环境空气质量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国重点城市前十、珠三角前列后,惠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再次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盘点数据发现:2013年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惠州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三。今年前5月空气质量优良率98.7%,优良天数149天,刷新近3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