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为“技能奥林匹克金牌第一”击节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10日        版次:A04    栏目:时评    作者:阅尽

  首席评论

  □阅尽

  据羊城晚报报道,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取得16金14银5铜的优异成绩,再次名列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其中,广东省选手共获得8金3银1铜和8个优胜奖,参赛项目和选手全部获奖,金牌数占中国代表团一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

  世界技能大赛乃当今全球地位最高、规模和影响力都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有“世界技能奥林匹克”之誉。而参加赛事的广东选手是一批“95后新工匠”,能获得如此佳绩,确实令人振奋。虽说,技能大赛不像真正的奥林匹克赛事那样风光和耀目,但其金牌的含金量绝不容低估,背后蕴涵的重要价值及意义更值得大书和发掘。

  作为世界职业技能竞技的最高舞台,广东选手以占全国金牌半壁江山的实力,助推中国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这既展示了广东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强大,也代表着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景。某种程度上,它亦象征着中国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制造业强弱的重要体现无疑是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品牌背后则是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和其所代表的“工匠精神”。瑞士手表、德国汽车等能以精细化和高品质闻名遐迩,就在于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这些国家,作为蓝领的技能型人才,无论社会地位还是薪资待遇,与白领并无多大差别,许多技术专家更是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我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长期以来并不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由此导致不少产品的粗糙与低端化。作为世界贸易出口第一大国,早年我国很多产品都沦为国外的地摊货。曾风靡一时的国人涌向日本高价买马桶盖,以及“卫星上天,竟生产不出小小的圆珠笔芯”的争论,也正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典型缩影。

  没有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就筑不牢制造业强大的根基,更没有品牌的精髓内涵。可喜的是,随着政策的导引,工匠精神和技能型人才正愈来愈受到追捧。广东近年来大力发展技工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广东品牌、广东制造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广东能够在全球技能大赛上获殊荣,显然与“广东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并不只是要在竞技场上与国外选手比高低,而是要让他们在生产一线发挥作用,为制造业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为此,不仅要重奖那些在世界技能赛事获得殊荣的选手,让其成为社会的标兵与楷模,亦要大力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让那些在职业岗位专注敬业,刻苦钻研技术、精益求精的技术人才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大国崛起离不开大国工匠,而大国工匠的背后则是千百万默默无闻日复一日专注于职业与技术的小工匠。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作者是本报首席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