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我做的英雄,就好像我身边的人一样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13日        版次:A08    栏目:人文周刊·百家    作者:

  羊城晚报:在塑造英雄模范时,使用夸张等手法,您认为会不会对其形象有影响?

  王增丰:也有人对我提出过这个问题,说会不会夸张得过分了?会不会丑化英雄?我认为不会。例如,做刘盛兰的塑像,我从几十张照片中找最能体现他性格的形象,抓住他善良、厚道、勤恳、谦虚、勤奋等特征来呈现。他笑,笑得很憨厚,这不是丑化,是把他所有的优点集中到脸上来表现。我没有过分地去夸张,缺一个牙齿,也是他本有的面貌。不管怎样,你做出来的塑像,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刘盛兰,你就成功了。如果让人认不出来,那说明你的功夫没到家。

  羊城晚报:对于取材和创作方向,您有什么想法?

  王增丰: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要做贴近时代的东西。一个人的一技之长,都是社会和老师教给我们的,所以要用来回报社会。回报社会要多做一点正能量的东西。我认为,创作一定要有自己的一点风格,有一点自己的人格。你要做自己的东西,走自己的路。不要去模仿人家,也不要重复自己。这样才能够称得上艺术家吧。

  还有一个文化创意的问题。现在一些泥塑创作集中在神佛题材,风格也有点千人一面。前几年文化部的一些老专家问我,为什么五六十年过去了,一些泥塑还是这么个形象?有的工艺大师过去凭这个评到了很高的职称,但这反而成了他的累赘,限制了他。传统可以千年不变,但是你的技法、思想一定要注入新时代的一些内涵和精神。

  羊城晚报:您想表现英雄人物人性中一种快乐的东西,这会不会跟您创作上的价值观有关系?

  王增丰:有很密切的关系。你可以关注一下,我做的英雄人物和西方做的雕塑,是完全两回事。那些公园里面的雕塑大多是严肃、高大、正统的,让人感觉非常肃穆。我做的英雄就好像我身边的人一样,脸带笑容,甚至我还会展示一些他们本有的缺陷。例如,做山东拾荒助学老人刘盛兰,他本人的眼睛一大一小,牙齿也是缺的,我把这些做出来,并不是丑化他,而是以此真实的细节来辅助展示并突出他性格上的憨厚、腼腆,让他的面目和笑容更贴近生活原型,更真实。我认为,漫塑最能够反映当下,也最入世。它不仅可以表现平民百姓,还可以表现英雄。在表现英雄的时候,它不会站在特别高的位置,让人有距离感。漫塑弥补了一般雕塑在这方面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