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军 |
桑贯宇 |
张志军藏品:西南解放纪念邮票,带厂名 |
拍卖市场上的话题珍品:大一片红 保利供图 |
开启生肖邮票收藏热潮的80猴票 保利供图 |
梅兰芳京剧艺术 保利供图 |
书画类题材仍受欢迎 保利供图 |
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受访嘉宾 张志军 广东省收藏家协会邮币卡专委会秘书长 桑贯宇 保利拍卖邮品钱币部总经理 如何跨越时间、空间坐标,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历史人文?藏者自有方。 2019首届粤港澳大湾区集邮展览于国庆期间在广州举行。这是在广东首次完整展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发行的全部邮票以及逾23种珍邮,展品价值超过5亿元。这个“广东最贵邮展”,不仅吸引了广大市民热情参观,不少收藏界人士也专程赶来广州观展,与羊城晚报记者探讨,关于中国邮票的收藏价值问题。 与其他收藏门类相比,中国邮品作为历史不算长远的门类,如何区分新邮、老邮的价值?鉴别判断的难点是什么?在网络信息时代,邮票的核心价值是否会发生变化?邮票收藏在近几年的市场波动中有什么新特点?实力雄厚的中国收藏家在邮品板块有何新特点?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收藏界、拍卖界专家,从方寸观天下,从趣玩看文化,从市场看未来。 壹 藏邮文化 邮票收藏体现文化经济实力? 羊城晚报:虽然近几年邮票收藏市场多有波动,但中国资本仍在各收藏板块展示实力。具体到邮票收藏,2018年一年内出现两件过千万的中国邮品成交,你觉得这是否反映出,邮票收藏在中国仍有市场前景?中国资本在邮票板块的兴趣与实力?反映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 张志军:从邮票收藏的整个全球形势来看,中国的确算是市场最火的,参与人数最多的,珍贵邮品也是中国拍出的数量多,价格高。这当然表明了中国的整体经济状况与收藏家实力雄厚。 邮品市场还出现了一个新现象,现在开始流行网拍、微拍,成交量上几乎能与线下交易相比肩。中国由于网络销售渠道、支付手段发达,在邮票收藏的网络拍卖方面,中国已经是在世界最前列水平。像赵涌在线、中邮网这些邮票钱币在线交易平台,成交量增长惊人, 不仅对于传统邮币藏家,有消除地域界限的好处,对于吸引年轻藏家群体也有好处。 桑贯宇:去年是首次一年之内两件中国邮品超过千万的,光是我过手的百万级以上邮品,去年就有六件以上,所以也可以说尽管市场波动,但大家对高端邮品的认知是越来越高。当然这与中国藏家的经济实力也有关,对精品的追逐还是非常有实力和兴趣的。 羊城晚报:进入到了网络信息时代后,邮票通信的功能大大减少。你觉得邮票与邮品收藏是否会消亡?目前,邮票的核心价值是否已经从实用价值转向文化收藏价值? 张志军:从时间与空间坐标来看,这么长时间内全世界还没有一个邮政所倒闭,有哪个国家是不出邮票的,邮票除了实用功能,还有一个从国家层面展示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用担心“邮票会消亡”这个问题。就连很小的国家,你去旅游也会希望能买一个特色的当地邮票作为旅游纪念。存在价值仍然有,但未来应该会更多向文化收藏价值转变。比如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特色人文地理,都可以通过邮票的形式来呈现。系统地收藏邮票,你会发现它记载了我国从建国到现在的所有大事件,收录了我国大江南北大好河山景色地貌,这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浓缩,也重新定位了集邮的意义。 桑贯宇:我一直认为,未来50年邮票不会消亡。尽管日常生活使用中已经越来越少,但它的文化经济政治等价值还在,会转化成收藏品。没错,邮票的核心价值已经开始从实用价值转为一种文化收藏的价值,从这个角度看,邮票的价值,今后可能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文化收藏价值的大小。 贰 如何从邮票收藏中,赏鉴微缩历史? 羊城晚报:在你心中,有无哪一个邮品,最能反映出中国每个不同时期的不同变化? 张志军:从早期的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再往后的J票T票,我们可以看出主题上的明显变化。例如都是新中国成立周年系列纪念邮票,我们看三十周年系列,是工、农、兵、科学主题,而到了2009年的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纪念邮票,反映的主题是奥运、澳门回归、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大事,可以看出建设重心、生活发展的变化。 桑贯宇:除了新中国成立周年系列的纪念邮票,从邮票发行的方法和侧重点上,也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变化。以前邮票发行可能更多自上而下地考虑题材,所以以前的老“纪”“特”,更多地体现出国家层面的宏观视角,例如国际邦交友好主题;而现在尤其近20年来,邮票发行更多是由不同地方根据各省特色为主题,呈报审批发行,所以更多呈现本土特色和贴近人民生活。 羊城晚报:作为发展时间较短的一个收藏门类,如何看待邮票的收藏价值? 张志军:所有收藏门类,都会讲“物以稀为贵”。要论邮票收藏价值,它的发行量和存世量很重要。哪怕是近几年的新邮,例如“非典邮票”就是一个代表。抗击非典是2003年的大事件,而且因为是事后补发邮票,而非提前计划发行,所以发行量不大,加上当时很多赠送给了医务人员,流到市场上的不多,价格在新邮中就比较高,从面值八毛钱溢价到一版一两千元。另外,由于邮票缩量发行,像2006年的“乌兰夫邮票”只发行690万,而在此前后十年之内的邮票,都是发行一两千万的,因此也成为20年内发行量最少的单枚套票而有溢价。 桑贯宇:我认为邮品收藏,除了考虑物以稀为贵的存世量之外,邮品本身的文化含量,也是收藏时候很重要的值得考虑的因素之一。除了经典的“80猴票”带起的生肖邮票收藏热潮外,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欢迎。比如1962年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就十分经典,面值3元,现在市价10万左右,溢价十分可观,在二手市场也很抢手。像书画类如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等的作品,文化内涵比较深厚,也有审美上的欣赏价值,在市场上就会比较受欢迎。 叁 收藏要点 新邮老邮热点门类如何收藏? 羊城晚报:与其他收藏门类相比,中国邮品作为历史不算长远的门类。在邮品收藏界,如何区分新邮、老邮的价值? 张志军:这的确没有很清晰的划分,一般来说,藏家们会有个大概的时间划分。从开始的“老”纪念邮票、特种邮票,到1970年代开始的“J票”“T票”(新纪特邮票),到1992年开始是编年票,所以我们一般从编年票开始,笼统地称为新邮。 但并不一定只有“老票”才值得收藏。因为老票的价格已经升了好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了,你再投入,它更多的是保值而不是升值。而新票中例如《西游记》本身价格较低,相对来说,上涨空间会大。尤其对于刚入门的藏家而言,高价邮品还是要建立在从基础开始的收藏,更为稳妥。 羊城晚报:新邮品种中,如何判断值得关注的题材? 张志军:新邮中也会有好品种。对于新邮,行家们会说,每年找个“票胆”,这就是考验藏家眼力的事情。一般来说,每年都会关注的,第一是生肖邮票,不管价格升跌,作为一份情怀,大家都会关注。其次如果有突发大事而发行邮票,例如抗震救灾,因为不是计划内发行,所以量少,也有历史意义,价格也比较稳定,也可以关注。 至于历史文化类也是传统受欢迎的种类。比如四大名著,每年都要出一到两套。还有名家作品选,比如以前的齐白石,这两年的刘海粟,或是古画类,从视觉审美或历史文化意义上来看,都是比较好的题材。 另外,新邮中还有分雕刻版、影写版,一般像山水古画类都是使用雕刻版,出品比较精美,立体感强烈。所以哪怕是从欣赏角度,我们也比较喜欢雕刻版。 羊城晚报:还有一类高价邮品近年来十分受到市场欢迎,解放区票、“稿”字邮票等,你如何看高价背后的原因?是否有相应的历史文化意义支撑? 桑贯宇:解放区票的高价是有历史原因的。在解放区票中,我们一般把日本投降的时间点作为前后期的分界,前期大部分解放区票跟传统的邮票是不一样,它并不是给市民用的,而主要是战争期间机关通讯使用,所以收到后会按制度被销毁,因此不仅发行量少,存世量更少。所以像现存的“稿”字邮票,目前都还没有发现有用过的“稿”字邮票。 后期到了1945年、1946年才开始有了给普通人使用的解放区邮票。此期间就有些很有意思的事情。你要了解一些历史就会知道,在1949年上半年之前,南方是不会有解放区邮票出现的。 张志军:解放区票因为更多的是文物历史价值,所以也会有人细化他们的收藏。一来当时的邮票纸质与现在的不同,图案也不同,存世量更少,所以价格高。当时由于历史时期、制作工艺、设计水平等原因,没有像现在的印刷技术那么发达,就会出现一些倒印、错版、漏版,反而成就了一些收藏者眼中的珍品,这也是这个区块比较容易出高价爆品的一个原因。 羊城晚报:解放区票收藏时有何要注意的要点或难点?例如由于历史时期、制作工艺、设计水平等原因出现的一些错版、漏版,会否因为时间地区跨度复杂,而带来鉴别、收藏难度? 桑贯宇:其实人民邮电出版社有出版解放区邮票目录,你也可以对着目录来收集。为什么大家还会觉得解放区邮票收藏比较困难?我认为,可能一来存世量不大,价格比较贵,二来与其他邮票相比,解放区邮票不太好看,欣赏价值没那么高,主要是历史文物价值,第三,收藏渠道比较少,能看到真品的机会也较少,所以造成了收藏上的难度,也更有挑战性。 张志军:因为当时的印刷、防伪的技术不高,所以也会有后印作假,包括台湾高仿的都有。但大多数人因为很少机会见到真品,所以担心被骗又对这个区块感兴趣的话,也可以找一些评级公司,对邮票真伪进行鉴定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