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远古 连接 现代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21日        版次:A10    栏目:名家话收藏    作者:柯少君

    

     《浮山》李华弌 佳士得供图

  千年水墨看今古伍

  文/柯少君

  现任佳士得香港中国书画部资深专家暨拍卖主管,主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及拍卖目录编辑。主修西洋艺术并取得澳洲墨尔本RMIT大学艺术硕士学位,曾任职画廊推广中国当代书画。1999年加盟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部,2005年擢升为专家。具有中西文化知识及丰富的艺术品拍卖经验,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艺术市场动向及意见。

  沉醉回忆 不可以吗?

  多年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丰盛之旅》,讲述年老妈妈不习惯与儿媳在城市生活,常嘀咕儿子要返回家乡丰盛镇,儿子童年也在家乡渡过,但在城市事业正有所作为,每次都敷衍妈妈说没办法,也把问题推在工作和妻子身上。终于老妈妈忍受不了,自己偷偷踏上回乡之路,故事就是描述她路上遇到的人和事。

  沉醉回忆,是否只属于老人的专利?是老人从忙碌的职场或家务释放下来,有空余时间让人找回过去,还是眼下生活无趣,总觉得以前的生活是最好的?这样,就不单单是老年人,是每个年龄层也有的问题,青年人也有美好的童年回忆,只是每天要努力生活已经累人,没能奢侈一下去怀念过去而已。

  我很羡慕当代艺术家,他们创作的题材、方向多元化,没有框限。主题可以是社会现状、都市人情绪,也可以是个人或群体共同的回忆,或是走回更深更远,向前人古人致敬。曾经旅美的当代水墨家李华弌,就能出色地把上述各种元素放进他的作品里。

  宋人法度 当代演绎

  李华弌在其水墨山水创作中,追求写意自由,虽自由但不会任性妄为,他讲究墨水、毛笔、纸张的选择,描绘山石皴法、树干叶脉,线条严谨。而他的泼墨手法也绝不马虎,尝试以不同工具去控制水墨的浓淡和流动,这是宋人山水重法度的一种坚持。李华弌曾经以南宋画家陈容的名作《九龙图》 作为互动对象,创作了《龙潜山脉》,把龙的动态、走势,化成自己山水中的龙脉,取古人名作之气势,写自己真实之感悟。保持古意,又不失个人特性。亦体验当代画家对古代书画的深入研究和尊敬。

  作品命名 引导方向

  能看到一件作品完美完成真让人有种快感,而给予作品命名也事关重大。这会设定并引领读者观众们欣赏作品的路线。《浮山》是李华弌于2006年完成的作品,我还没有探究画家命名原委,已被浮山二字吸引,希望能快点站在画前,探视浮山真貌。

  壮丽雄伟的美学是李华弌探索的主题,他借鉴了历史悠久的北宋传统山水作品,并将其推升至新的境界。在作品《浮山》中,李华弌采用了抽象表现主义的创作理论和原理,以及泼墨技法,创作出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形成一种挥之不去的不安感。画中精心描绘的三棵松树,凸显出李华弌对于佛教教义的兴趣,源自于他在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敦煌石窟中所研究的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的壁画。佛学的核心思想认为,个体可以透过三个修行指标,即“无常”、“苦空”以及“无我”,达到超脱物质世界的境界。当观者的视线从位于画面中央的三棵松树移往位于下方的两丛树丛时,使得这种深沉的思想回荡于作品之中。如同带领观者进行一场自我反思的旅程一般,李华弌画出了人与自然之间一场个人与哲学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他研究许多前文人画家后所形成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说起作品命名,想起白先勇写的小说《台北人》,女主角名字叫雪艳,是个美艳不可方物却冰冷如死神般的角色,那要给个什么姓氏?常见的陈李张王,带不出戏剧性,作家想到尹,音同隐,隐约的如雪般艳,永远的尹雪艳,觉得独特,不是平常看到的,像有一丝丝还未看透,这一丝迷惘,令整件事情更迷人,更吸引。

  滋养现在 培植未来

  说回《丰盛之旅》,母亲终于回到家乡老房子,坐在台阶上,看着满院深深青草,周边静悄悄的,仿佛听到儿子踏着小单车的笑声,然后问她:“妈咪!我可以再玩一会儿吗?”

  “我们再待一会儿吧!”现实中长大了的儿子来找她了,坐下来聊到童年往事,儿子说:“每次你说起往事,沉思在回忆里,问我还记得吗?我都说没有呀!有这事吗?其实,我是记得的,只是当下不想记起。回不到过去,有些悲伤。”

  我觉得不会呀!现在不是很好吗?回忆是用来滋养现在的,现在,是未来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