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文明肇始:器立三足,彩以三色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21日        版次:A10    栏目:名家话收藏    作者:王奇

     图二 陕西临潼白家村出土三足赤陶,距今七八千年

     图一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铜甗(yan)

     图三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羽觞(春秋战国时期)

  古道奇说

  □王奇

  去博物馆参观的人不难发现,不仅古鼎为三足而立,古鬲、甗、甑、爵、斝、盉等皆然,三足形制其他国家无之,惟华夏独有。与三足同时,先秦器物的色彩独选赤、白、黑三色,别无它色,亦为神奇!国学之中,“三”之数寓意博大精深,自伏羲氏以来,多用以表象天、地、人三道,三足及三色正是其表象,中华文明由此肇始!

  图一为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铜甗,龙形三足,器表为兽面文及云雷文地子,手柄上立虎形兽。三代青铜器中常见三足而立,此为其中一例。

  伏羲氏,又称“庖牺氏”,生活于距今七千年前后,姓风,生于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定都陈(今河南省淮阳县),以龙命官,定婚姻之制,教民蓄养牲畜,作网喾捕鱼鸟,制琴瑟、陶埙。伏羲氏又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画作八卦。八卦以“―”爻表阳、以“- -”爻表阴,每卦由三爻组成,各表天道、地道、人道。《尚书》曰:“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即解释了天地人三道参合之理色:天地相交,而万物生成,故天地为造物主、万物之父母;人能尊天地之道而行,即“天工,人其代之”,陶冶造化,实施仁义,故为万物之灵。伏羲氏因而将人与天地相参,合为“三才”。《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此即人与天地的关系。

  自伏羲氏始,中国各皇朝顺次以天、地、人道为立国之本,称作“三统”或“道统”。“统”即本也。譬如伏羲氏为天统,传至神农氏,则为地统;传至黄帝,为人统……周而复始,轮替传绪。古圣人重教化,以器传道,器物的三足及三色与“三统”或“道统”有关。

  器之三足,有何寓意?《宣和博古图》释曰:“三足,以象三公。”笔者不敢苟同,因“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古时惟天子设三公,诸侯无资格设三公,若三足“象三公”,则用义过窄,不能解释三足运用的普遍性。

  《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指天地间各种规律,无形无色;器,代指天地之体及其覆载之万物,有形有色。若以“器”诸如鼎、鬲、爵、斝、盉等,表象天地万物之体;“三足”则表象掌运天地宇宙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

  彩为三色,指“三统”对应赤黑白“三正色”,先秦某皇朝使用衣冠、旗帜、器物的用色,以其王朝对应的统属为尚。譬如人统以黑为正色,夏朝属人统,故色尚黑。同理,殷商属地统,色尚白;周朝属天统,色尚赤;秦朝又轮替为人统,色尚黑。

  图二为陕西临潼白家村出土陶器,赤色陶胎,三足,口径33厘米,器里光洁,器表为木拍文,口沿处修光,且彩以朱色。断代为距今七八千年,盖为伏羲氏时期。《三统记》曰:“伏羲氏为天统,色尚赤。”此器已然将三统之象,昭示于三足与选色上。

  自七八千年前的河北磁山、陕西临潼白家村古遗址,到五六千年前的半坡类型、马家窑类型遗址,出土的精细陶器皆显现出用色上的讲究,彩陶类常见赤陶施黑彩、灰白陶施黑彩之类。五帝至三代期间,西起甘肃,东达山东之滨;北起内蒙古赤峰,南达广东南海,陶器的三色之用更为明显,除单色赤陶、黑陶、白陶之外,以三色相配彩绘,甚为绚丽。

  不只陶器,先秦衣冠、旌旗、牺牲、诸器物等无不循用三正色,《尚书·舜典》曰:“三帛”,指祭祀时捧玉用的赤缯、黑缯、白缯,亦为三色。

  图三为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漆羽觞(春秋战国时期),全器髹黑漆,内底涂朱色(深赤色)地子,以朱黑白三色绘对称的双鸟,周边以朱彩绘云气。

  伏羲氏所作八卦,示阴阳,叙道统,启幽为明,立象为文。《易传》誉之“一画开天,人文肇始”。陆游《读易》诗亦曰:“无端凿破乾坤秘,娲始羲皇一画时”。伏羲氏为中华文明之始祖,早有定论。人文或文明,关键在“文”;古物有文,方称“文物”。中华道统,以三足及三色的形式,昭示于古器物上,即古物之“文”,代表了七千年文明的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