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大城小议

夜的新内涵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24日        版次:A13    栏目:今日·广州    作者:唐螂

  □唐螂

  食在广州。大多数人谈到广州的“夜经济”,首先想到的是消夜,其实不尽然。夜晚,除了消夜,城市最活跃的活动是看电影、唱k等。数一数这几年开张的电影院,很少听说因经营不继而关闭的。商厦之中,就算早已关门,深夜中总有通道,留给电影观众离场。这例子不言自明,文化类消费,也是发展“夜经济”的重要抓手。寄身现代都市,是人都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君不见,24小时开放的书店,也能够在城市当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吗?

  公共文化单位、场所延长开放时间,这既是市民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公共文化部门对提供增值服务的一种积极态度。当然,也可算是对“夜经济”提供支持的信号。不过,一些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在抱怨开支大、成本高、人流少等等。这应该是公共部门的投入方式和核算方式没有改进,还是用老一套来衡量新的运营,那当然就捉襟见肘。公共文化单位的运营靠财政投入,不应该存在盈利冲动。可见,公共服务这个思维,还没有在“有关部门”的脑子中建立起来。

  因势利导,让文化消费成为“夜经济”发展的龙头,这就要在城市中建立一个文化消费的多维便利系统,比如说看球、听音乐之类,就应该有更多的公共场所可用以比赛、表演;有更多的团队实现多层次的展演;有更方便的购票方式;有更便捷流畅的夜间交通;有更广泛的文化活动宣传......

  "夜经济“其实是一个包含着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系统工程,不是”下巴轻轻“的面子工程。相反,它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动员,才能令城市之夜别具崭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