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荔枝湾上 几番变迁 风景不同 诗意无改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24日        版次:A09    栏目:再赋新词    作者:李焕坤

     60年过去,荔枝湾风情变亦不变 羊城晚报记者陈秋明摄

  读旧词 探新变

  羊城晚报记者 李焕坤

  “广州好,夜泛荔枝湾。击楫飞觞惊鹭宿,啖虾啜粥乐余闲。月冷放歌还。”60年前,时任广州市长朱光如此描述夜泛荔枝湾的惬意生活,字里行间引人遐想。

  2019年10月21日晚,羊城晚报记者来到荔枝湾,眼前既无兜售艇仔粥的艇家,亦无受惊飞起的白鹭。60年间,荔枝湾河道从宽阔到消失再到恢复,水质从清澈到浑浊再到复绿,发源于艇仔上的艇仔粥早已上岸,曾靠月色照亮的河道如今在灯光作用下熠熠闪光……虽时光荏苒,岁月变迁,新老广州人在荔枝湾的惬意生活却一直未变。

  昔日:两岸荔枝 艇仔往来

  荔枝湾的历史可追溯到广州建城之初的2200多年以前。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以今天的西村为驻地,筑泥城,并在河边种植花、藕和荔枝,“荔枝湾”因此得名。

  家住荔湾的李伯回忆,过去广州水系发达,大家出行基本靠船艇,荔枝湾的河道尤其宽阔,经常可以见到运货的大船、载人的小艇来来往往,两岸种满荔枝树,有“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之说。“入夜的时候,就会有一排排的小艇靠岸,招揽客人吃粥,艇仔的尾部还会插上写着‘粥’字的旗子。”李伯告诉记者,以前的艇仔粥有蛋丝、瘦肉丝、葱花、浮皮、生鱼片,十分有风味。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加剧,1985年前后,荔湾湖至多宝桥的水道被覆盖,1992年,泮溪酒家至逢源桥一段水道也被覆盖,荔枝湾变成暗渠。2010年,广州市相关部门对荔枝湾进行揭盖复涌,荔枝湾“重见天日”。后又经过河涌整治,荔枝湾溪水复绿,游客再度纷至沓来。

  今日:科技助力 依然惬意

  “碴、笃、撑 ……”10月21日晚8时,一出粤剧大戏准时在荔枝湾大戏台上演,表演者不是真人,而是经典戏剧影像的全息投影。不少观众倚在栏杆上,听得津津有味。何婆婆笑得合不拢嘴。她告诉记者,她住在荔枝湾附近40多年,目睹了荔枝湾很多变化,灯光秀开始后,她的生活多了不少乐趣。

  今年6月,“荔枝湾·灯光秀”开始常态化展演,利用声、光、电技术,在荔枝湾多个节点展现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精彩交融,比如在荔枝湾大戏台,利用全息技术,大大增强了影像3D效果,使观众产生一种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真实感,演绎了广东经典戏剧《双飞燕》《彩云追月》等传唱度较高的作品。

  晚上8时半,灯光秀展演结束,市民、游客渐渐离开表演区域,但荔枝湾的夜生活还没结束。虽然荔枝湾上已无叫卖艇仔粥的疍家人,但艇仔粥仍是不少荔枝湾夜游人的选择,不少人走进荔枝湾旁的艇仔粥水店;除了艇仔粥,荔枝湾两岸还有广式点心、马蹄爽、咸酸等经典广府美食任君挑选;在蒋光鼐广场,几个老人家凝神聚气,悠悠耍起太极,还有功力深厚的倚在一旁的栏杆上把腿举过头顶;学生哥吹着秋风,借着明亮的灯光探讨作业;水上廊桥游客停停走走,拍到满意照片便会和同伴相视一笑……好一派新广州惬意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