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广东这14所高职

入选国家“双高计划”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0月29日        版次:A16    栏目:教育·职教通    作者:周聪

    

  文/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  图/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高职学子注意啦!广东14所高职院校拟入选“双高计划”,快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学校。10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的公示》,拟立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197个,其中广东14个。

  “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将实行动态管理 

  拟建设50所高水平高职+150个高水平专业群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17万所,在校生2685.54万人,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18所,在校生1133.7万人,在校生占高等教育的40.05%。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少,但在现实选择中,仍有不少学生和家长不愿选择高职院校。

  不过,随着“双高计划”的推出,这个观念或许会发生改变。“双高计划”将集中力量建设的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到2022年,职业教育会发展成为支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各方面建设和完善,到2035年,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将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4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高计划”分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进入“双高计划”的广东14所高职院校分别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双高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

  记者了解到,“双高计划”每五年一个支持周期,2019年启动第一轮建设。

  根据《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重点支持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符合要求的每所学校申报2个专业群,每个专业群一般包含3—5个专业。

  《办法》同时提到,“双高计划”按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两类布局。其中,高水平学校分三档支持:A档10所、B档20所、C档20所左右。高水平专业群分三档支持:A档30所、B档60所、C档60所左右。

  在项目选择方面,《办法》提到,“双高计划”面向独立设置的专科高职学校,坚持质量为先、改革导向、扶优扶强。项目遴选不分所有制性质、不分地域、不分规模大小,重点支持就业率高、毕业生水平高、社会支持度高,校企结合好、实训开展好、“三教”质量好的学校。

  在专业群建设方面,“双高计划”专业群主要对接国家和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办法》提到,群内专业既要在教学资源、合作企业等方面共建共享,还要分工协作、特色发展。通过建设,发挥群内专业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与“双一流”类似,“双高计划”同样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避免了此前认定审查后便定“终身”的情况。《办法》提到,将实行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年度评价、期满考核,有进有出、优胜劣汰。  

  三级推进,对“双高计划”成效明显的省份予以支持

  “双高计划”主要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推进。《办法》提到,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等顶层设计,组建项目建设咨询专家委员会,为项目遴选和建设提供咨询服务。

  与此同时,地方加强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协调各方力量支持项目建设,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构建以“双高计划”学校为引领,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格局;而学校深化改革创新,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健全责任机制,确保建设成效。

  在项目支持方面,《办法》提到,“双高计划”项目资金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学校自筹资金,将主要用于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水平、服务发展水平、学校治理水平、信息化水平、国际化水平等方面。

  《办法》还提到,根据年度资金安排,中央财政通过相关转移支付引导支持建设一批,地方和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一批。同时,在高职学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达到国家统一要求且逐年增长的前提下,对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重点工作推进有力、改革成效明显、“双高计划”政策资金保障力度大的省份予以倾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