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古韵新风和谐相融 美丽安徽念活“山水经”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1月14日        版次:A04    作者:陈泽云、唐珩

    

     村民提着可回收垃圾兑换积分

     西溪南徽风皖韵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唐珩  图/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在安徽黄山市潜口村,75岁的吴翠莲日常生活多了一项活动——收集村头的烟蒂纸盒,每周到村里的“生态美超市”兑换一次。“30个纸盒积一分,4分就可以换一瓶洗洁精!”捧着积分本,吴翠莲笑容满面。

  汽车沿着山路盘旋,来到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村原本“藏在深山人不知”。如今,这里是闻名遐迩的全国生态文明村,有流泉飞瀑、粉墙黛瓦,每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开设“生态美超市”、打造“十里江湾”……近年来,安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更让绿色发展成果不断惠及民生。

  A

  皖韵村庄打造乡村旅游“样板”

  溪口镇祖源村村民朱敏忠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三年前,返乡创业的他在祖源村开起了一家农家乐,可同时接待60人吃饭。2018年纯收入就有4万元,今年以来纯收入已达8万元……

  通过农村环境整治,建设民宿群、农家乐和客栈,千年古村祖源村以绮丽风景、良好生态和悠久文化成了乡村旅游“样板”。

  让乡村强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目前,安徽全省已建、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7000多个,越来越多的村庄像祖源村一样,正通过产业振兴焕发新活力。

  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高质量是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安徽持续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区域联动、县域突破,进一步增强发展平衡性。高质量推进“一圈五区”建设,在协调共进中增强发展整体性,全省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679.1万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49.8万人、年均减贫100万人以上;贫困村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3000个下降到2018年底的64个;贫困发生率从9.1%降至0.93%。

  其中,安徽以大别山等革命老区为首位重点,统筹推进皖北地区、沿淮行蓄洪区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通过强化红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培育、对外通道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确保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2017-2018年革命老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9%。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则重点打出“黄山”牌、“徽文化”牌和“两山一湖”牌,建设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 以旅游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B

  保护修复成就水清岸绿十里江湾

  由南向北溯江而上,从澛港大桥到临江桥,再到游船码头,最后到弋矶山医院——全长10.4公里、总面积8.12平方公里的“十里江湾”景观带,已成为芜湖的新城市名片。

  深抓“大保护”。近年来,安徽严把红线,务实推进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线分级管控措施,全面落实“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长江干流安徽段排查掌握的排污口全部实现智能化在线监控,长江干流水质连续6年保持为优。通过大力度整治,芜湖“十里江湾”两岸草木葱茏、风景优美,夜晚灯光灿烂,已成为旅游“打卡地”。

  深抓“大修复”。合肥探索推广“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林长制改革,设立五级林长52122名,实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

  今年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活动中,“美好安徽”彩车的LED显示屏上,展示了一幅新安江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齐飞的美好画卷,这正是安徽保护好山好水、争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真实写照。

  创意驱动古镇尽展新风采

  “黄山到深圳招商引资,我就想着过来看看,没想到在这里一待就是2年。”2017年,深圳设计师李松在徽州西溪南开了一家叫做“梦溪方会”的民宿,在民宿里挂牌了设计师交流中心,布置起了田园书屋、文化沙龙咖啡和路演大厅。民宿的公共空间里,随处可见他精心收藏来的明清地契、家具古玩。

  浓厚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化的艺术气息,在这里无缝融合。和李松一样,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公司选择入驻西溪南。

  位于黄山市徽州区中西部的西溪南镇,保留着明清建筑100多栋。近年来,西溪南通过延伸旅游等原有产业、注入文化创意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集商务办公、社区交流、生活配套、加工制造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产业特色小镇。继2017年被列入省级特色小镇,2019年,西溪南村又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

  业态丰富了,创意提升了,西溪南愈发成为传承古徽州文化的“老堂前”、迎接海内外宾朋的“新客厅”。

  扫一扫看诗情画意西溪南

  垃圾兑换换出惠民“生态美”

  垃圾可以兑换积分,换取油、盐、酱、醋、牙膏、洗衣粉等物品。20个塑料空瓶换一包盐,一纸杯烟头换一瓶酱油……这样的“生态美超市”已经开进了黄山的多个村落。每到开放日,“生态美超市”门前常排起长龙,村民们提着大包小包的可回收垃圾等待登记积分。

  “生态美超市”是黄山市在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中探索建立的“垃圾兑换超市”的升级版和拓展版。2018年9月开始,黄山市在新安江流域全面推广“生态美超市”,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补充、公众参与、生态共享”的全民保护创新机制。

  “现在这里不仅可以用垃圾兑换物品,还是村里便民惠农和文明宣教的窗口。”黄山市潜口村党委书记洪涛说,“垃圾少了,村容美了,老百姓主动参与了,分类意识提高了,投资也更有吸引力。”截至目前,潜口村在“生态美超市”开户582户,占全村总户数36%,累计兑换7408人次,兑换垃圾4.5吨、农药废弃包装物1.2万件,兑换生活用品金额3.3万元。

  专家点评

  粤皖宜共谋绿色产业

  珠江治理可借鉴长江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安徽推进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改革,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这恰恰也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

  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河长制湖长制的关键作用,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实现河清湖碧。其中,“广东河更美”大行动狠抓重点污染河流治理,大力实施河湖专项清理整治,细致开展摸底排查,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长效管理,确保河湖水环境不断改善。同时,实施“万里碧道”工程,高标准制定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区建设,试点先行、示范带动,在广东大地打造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

  “治理珠江和长江有不少共同点,广东与安徽在绿色产业、环保产业上也可以进行深入合作,包括股份制改革、BOT的使用、金融机构的参与等。”彭澎建议。

  数据

  今年1-9月,长江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1.4%,为2016年国家监测和考核以来的最高值。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重点建设世界闻名的东方度假胜地,2018年示范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785亿元、接待入境游客500万人次、国内游客3.6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6.4%、11.7%、14.5%。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