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1月19日        版次:A06    栏目:“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理论特刊    作者:陈联俊、邓双全

  □陈联俊 邓双全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拥有强大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深层次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蕴,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系统工程,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张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

  一、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要注意发掘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化因子,使之浸润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凝聚成13亿中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以“中和”“和合”“和而不同”为代表的和文化早已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取向,成为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亮眼名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言出必行,一诺千金”的诚信理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善思想等传统价值观念无不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第二,民族文化意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对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追求已经深深地烙印进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心中。从历史上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到新中国的“人民当家作主”,中华民族的“民主”价值观形成了独特的演变逻辑。

  第三,政治文化意蕴。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是指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由,是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的结合,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由财富多寡决定的自由。我国稳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不断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成为实现自由、平等和公正的根本政治保障。

  第四,公民文化意蕴。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民教育过程中,要大力提倡英雄文化、好人文化和榜样文化;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弘扬真善美,润物细无声。

  二、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系统工程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传承不息的火种。在新时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要持续推进中华文化传承传播的系统工程。

  第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和文化理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新媒体、科学技术融合,创作生产一批高质量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学、戏曲、影视和互联网音视频作品;各级学校要在日常教育中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各级政府在政策制定上积极作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承传播。

  第二,推进革命文化传承传播。革命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年代创造的一系列文化的总称,集中表现为“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形态。在新时代推进革命文化传承传播系统工程,就是要利用好革命文化资源、发扬好革命文化传统、传承好革命文化基因、建设好革命文化场地。

  第三,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的文化因子,与这二者一脉相承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科学性、人民性和时代性,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行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体系,繁荣文化产品创作生产。

  三、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张力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张力。

  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2018年7月,中央深改组研究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重视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要在县、乡镇、村三级单元分别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

  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在新时代,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古往今来,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必然要内修德行,外积仁义,只有德义兼备,才能“求木之长”“欲流之远”。近代以来,中国在迈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器物、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变革,其中观念层面的变革最为深刻,亦最不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维系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彰显中国价值,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陈联俊,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邓双全,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