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李济中药博物馆 |
陈李济于康熙年间首创蜡壳药丸包装工艺 |
陈李济道地百年陈皮 |
古方正药造福八方,百年陈皮香飘十里。走进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进门的柜台后方写着一个大大的“寿”字,既凝聚着这家最长寿药厂的沉厚沉淀,也蕴藏着中国人民几千来最质朴的期望——健康长寿。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洪超表示:“陈李济419年屹立不倒的长寿秘诀,概括起来就是守正和创新。”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至今鲜活的印记。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让这一中华文明瑰宝焕发新的光彩,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下,作为中医药文化的典型代表,陈李济正在积极驱动“大南药”和“大健康”双轮发展,与时俱进,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文/陈泽云 中医药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在北京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中医药会议,将中医药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确了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在中医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会提出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创新鲜明地写在中医药发展的旗帜上。 “中医药发展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机遇。”陈李济董事长石洪超表示。在他看来,中医药学“守正创新”的首要关键在于坚定中医药文化和理论自信,中医药学孕育于中华传统文化,也由此吸收了包括“天人合一”“阴阳调和”等在内的哲学思想,形成了有别于西医的独特文化体系,在“提高生命质量”和“治未病”两个方面体现其重要价值。 石洪超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人的平均寿命从1949年的不到40岁发展到现在接近80岁,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亟需加强对慢性病、老年病的健康管理,而中医药恰恰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独特作用,提出中医药的解决方案。 此外,中医药一直提倡“治未病”的理念,倡导人们珍爱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这也与现在建设“健康中国”不谋而合。“我们这一代中医药人必须有所作为,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把中医药发扬光大。”石洪超感慨道。 守正与创新:古药薪火相传 新药与时俱进 截至今年,陈李济已经有着419年悠久历史,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长寿药厂”,到底是什么样的秘诀让一家药厂生存发展至今? “梳理陈李济长寿基因的时候,我们发现陈李济最基本的基因就是四个字——守正创新。”石洪超指出,陈李济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培育出了合作济世的创业文化、首创蜡丸的兴业文化、古方正药的守业文化、百年陈皮的精业文化、红色血脉的敬业文化,正是这种对中医药国粹的传承和创新,陈李济得以历久弥新,为中国中医药产业繁荣发展始终发挥着示范引领的榜样力量。 守正,贵在坚持。四百余年,陈李济一直坚守“古方正药、真材实料”的宗旨。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本药书《良药集》,泛黄的纸页记载着陈李济享誉市场的古方正药,如参茸白凤丸、千金保孕丸、乌鸡白凤丸、养心宁神丸等。据悉,陈李济的药材选购坚持道地药材,如平日备料不足,宁可停产。 创新,重在开拓。提起陈李济的创新,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行内首创蜡壳大蜜丸。岭南天气炎热,如何让药丸久存不变质成了一大难题。清朝康熙年间,陈李济制药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包装保存的方法,将蜂蜡和木蜡混合在一起,经过煮蜡、串园子、蘸蜡、鎅壳、入丸、封口、剪蒂、盖印等8道工序,形成软硬适当的蜡壳,将药放入其中密封。这种蜡丸技术对于中国医的传播及储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重要。“伟哥之父”穆拉德在参观陈李济蜡丸时曾感慨道,这属于“颠覆式的创新”。 创新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动力。为了更好地开发新药及研究药品机制,目前,陈李济建立了2个市级创新平台,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为企业发展注入动能,并取得了累累硕果。 其中,20世纪60年代,陈李济首创壮腰健肾丸,先后获得省、国家优质产品称号,1984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章。80年代,首创胃肠分溶双层丸——补脾益肠丸,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获得3项发明专利授权,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新产品昆仙胶囊取得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昆仙胶囊是九·五国家重点项目——“中药复方药物标准化(范例)研究”四个复方中药中唯一实现产业化的品种,用于治疗国际公认的重大疑难疾病—类风湿关节炎(RA),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对中药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是现代中药提取分离纯化高技术产业化的典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俄罗斯发明专利。 守正与创新,让四百年药厂陈李济正在持续彰显新活力。如今,陈李济蜡壳丸包装工艺促进中医药国粹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蜜丸,水蜜丸,胃肠分溶丸丸剂发展与时俱进,植根基层解除痛苦;昆仙胶囊则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等疾病领域发挥中药免疫抑制作用,“大南药”瑰宝焕发新颜。 以百年陈皮为突破口擦亮“大健康”招牌 每年的十一月,正是广东新会茶枝柑的收获季节,也是制作陈皮的最佳时期。陈皮是广东三宝之一,以陈为贵,储存二三十年者稀少,储藏百年者,更为稀世珍药。如今,只有陈李济保存有超过180年的百年陈皮。在石洪超看来,弘扬陈李济百年陈皮文化,同样是“守正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以名优产品陈皮为抓手,开拓布局大健康产业。”石洪超指出,陈李济以“百年秘制工艺陈皮”作为企业大健康产品的开发突破口,成立广州市陈李济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布局大健康产业。 早在清朝同治年间,陈李济珍藏的百年工艺陈皮就被钦点为广东每年进奉的贡品。直到今天,陈皮作为“第一和药”被辩证地应用在陈李济各个产品中。近年来,陈李济建设了“百年陈皮传承研究工作中心”,并开发“陈皮大健康”产业,遵循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将陈皮养生文化融入到食品当中,创造了一系列健康陈皮佳品。如今陈李济陈皮系列已成为更多人时尚便捷的养生之选。 据石洪超介绍,经过精心耕耘,陈李济大健康产业已发展为以陈李济百年工艺陈皮为龙头,覆盖糖果、糕点、凉果、茶饮料等多个细化分类,十几个品种的陈皮食品大健康板块,其中多个品种如陈皮普洱茶、喉糖系列、陈皮山楂条系列等产品已逐渐步入良性循环之中,消费者接受度也越来越高。 此外,陈李济还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开通电商销售平台,将多种药品入驻京东、天猫;在电商平台上开通了食品旗舰店和滋补养生专营店,结合传统渠道和电商平台的庞大流量,推广陈李济大健康系列产品。 匠心传承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全国中医药大会指出,要完善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办中医药诊所等医疗机构,改革院校和师承教育,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挖掘民间方药,建设道地药材基地,强化质量监督。深化医保、价格、审批等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和开放交流,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中医药蕴藏了丰富的理、法、方、药。“要传承的不仅仅是药的本身,还包括用现代的手段了解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以及炮制、配伍等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经验方法等,要先守正,在此基础上再创新。”石洪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陈李济从2015年开始试点“师带徒”模式,通过经验丰富的“老药师”的手把手教学,用“匠心”传承传统制药技艺。 “传承中医药文化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中医药文化传承以前靠的是人传人,院校开设中医药相关专业后,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精髓还是要靠老一代药师传承给下一代。重启师徒传承很关键。”石洪超介绍,迄今为止,陈李济已经有多批学徒出师。“传承不是要求我们全面地继承,更重要的是去粗存精、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发掘和光大精华。” 展望未来,石洪超信心满满地表示:“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结晶。陈李济将致力于实现中药的大众化、科普化、现代化、国际化,做好振兴大南药的排头兵,同时发挥中医药在大健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