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梁彤秀: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去打动观众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01日        版次:A09    栏目:人文周刊·百家    作者:朱绍杰

     梁彤秀作品《怀古风景》(油画)

  □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近日,旅法艺术家梁彤秀回到广州沙面举办展览,这是她十年来在广州举办的第三个展览。

  1953年出生于广州的梁彤秀,年轻时在苏州完成美术教育,又在广州高校任教5年,1992年移居法国。27年的海外艺术历练与坚持,使她在法国声名鹊起,个展不断,多次获奖。而在初抵法国时,曾受“苏式美术教育”深刻影响的梁彤秀,创作上曾遭遇瓶颈,“我接受的更多是写实技法的训练,而法国的各种流派对写实并不注重,而且他们的想象力超乎我的认知。”

  梁彤秀早期以人物画为主。法国是一个艺术品消费大国,很多家庭对艺术品的消费是基于个人的喜好,并不局限于投资升值的考虑,梁彤秀的人物画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渐渐地,梁彤秀在法国画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近几年,梁彤秀的创作题材越来越广,花卉、风景都有,并且开始彩墨国画的尝试。“艺术家不能总是重复自己,也不能限制自己。”梁彤秀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遵循初心,她甚至不再与固定的法国画廊续约。

  梁彤秀自谦地称自己是只为内心创作的“非主流小画家”。但她认为,只要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创作出感动观众的作品,就是艺术家价值的最好体现。

  本次展览,除油画“四季百草园”花卉系列、油画怀古风景山水系列外,还包括“呦呦鹿鸣”“中国古代壁画写意”“山川”等系列的彩墨作品。梁彤秀用其独具穿透力的色彩、出其不意的色调转换、丰满的造型与笔韵,诉说她蕴含在“四季瞬间,无我之境”中的家国之思。

  访谈

  抓住具有电击感的一刹那

  羊城晚报:这次在沙面73号空间的展览主题是《四季·瞬间》,“瞬间”一直成为您多次个展的主题。您对“瞬间”的定义是什么?

  梁彤秀:“瞬间”对于我来说是视觉的,而四季是无数瞬间的总和。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在我看来就是具有电击感的一刹那,当然大多数的瞬间默默地与我的观察和筛选平行着,致命的电击来自发现由四季的变化所出现的新的色彩组合、秩序形式和光感的变化,接踵而来的就是我要如何抓住它、呈现它的冲动,迫不及待地选择构图和表现方式,然后就是在画布上“开工”。对我来说,用语言或文字是很难准确表达瞬间的视觉感受和决定性的,唯有用画面。  

  羊城晚报:本次展出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批水墨作品,您是如何理解水墨的?

  梁彤秀:这批彩墨作品的创作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也可以说是个“决定性的瞬间”。2018年10月,接到与一个雕塑家做双人展的邀请,地点是凡尔赛市政府画廊,这个城市也是路易十四皇宫的所在地。为了与金属、矿物质的人物雕塑相得益彰,我决定画一批用宣纸这样的植物材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彩墨作品。这个机遇诱发了新的自我挑战,让我兴奋无比,跃跃欲试。于是开启了宣纸彩墨的一次次创作。  

  羊城晚报:在中国经过多年的国画训练和熏陶,后又经过国外30年印象派的洗礼和创作,您一直在探索一条以象写意的具有东方精神的油画风景创作之路,您如何总结自己在印象派油画创作中所经历的历程和创作阶段?

  梁彤秀:我的绘画启蒙老师是已故著名的油画水粉画家、广州美院教授钟安之,她也是我的五姨。受她的影响,油画是我的首选,但阴差阳错却学了丝绸美术设计。四年的学业中,中国画技法的课程和中国传统艺术的课程占比较重的比例。接触到国画技法与理论感觉新鲜,相对于侧重描绘现实的西洋绘画技法,国画重视意念中的形象,加上水、墨、宣纸及国画颜料的特质,给画面带来出其不意的偶然性。

  在经过一段的学习和实践之后,渐渐感觉传统国画也有它的局限,比如不及油画的色层丰富,难以堆砌出厚重的肌理效果,有时会觉得意犹未尽……后来经过近三十年在国外的绘画经历,油画技法和材料的掌握日益自如,很自然地就想到尝试把国画的意念、气韵用油画的厚重粗犷笔触和沉着浓厚的色彩结合起来,有时又在流动浑然的色彩层次中,加上若隐若现的国画线,导出既具象又缥缈的画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