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大数据驱动的 公共治理革新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19日        版次:A14    作者:然玉

    

  今日论衡之公民问政

  □然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指出,建立政务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评判的“好差评”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夯实服务责任。《意见》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体系,建成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好差评”管理体系,各级政务服务机构、各类政务服务平台全部开展“好差评”,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评价对象、服务渠道全覆盖。(12月18日新华社)

  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就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而直到最近,一份专门的“意见”终于出炉。应该说,整个《意见》针对“好差评”制度的方方面面,都给出了事无巨细的预设安排。以此为指引,此前各地零星的、差异极大的政务服务评价模块,有望真正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可以预见的是,完善的“好差评”制度,不仅能够倒逼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并且也将推动整个公共治理系统朝着数据化、科学化再进一步。

  其实一直以来,政府部门都是鼓励群众、企业来评判政务服务的。过去的意见箱、意见簿、热线电话等等,正是为此而设。但诚如我们所知,现实中此类“渠道”基本都是形同虚设,远未有效呈现公众对政务服务的“真实想法”。之所以形成如此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操作程序设计不友好”,市民往往要当着公职人员面白纸黑字“写意见”,尴尬和压力可想而知;再比如说,“反馈不及时、不充分”,提了意见却石沉大海,久而久之公众自然懒得奉陪了。

  相较于以往,如今力推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完全就是另一个概念了。其最直接的优势,就是“技术工具”所带来的用户体验的改善。无论是“评价器”还是“线上评价功能模块”,都很好保障了群众无须承担压力,遵从内心、表达想法的权利,这一做法与商业银行等市场机构的“成功经验”是相通的……而除此以外,我们更应该看到,全新的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突破性地实现了“评价数据的上收和集纳”,这大大打破了传统的部门壁垒,可谓影响深远。

  以往“意见箱”“意见簿”种种,很多都是部门内部消化了,通常并不会上传。而随着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好差评”平台的建设,相关评价数据将被更高层级所共享和掌握,这意味着“群众意见”与“上级考核”的无缝对接,也意味着“对下负责”和“对上负责”的有机统一。《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评价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将“好差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运用大数据推动治理能力建设与治理模式创新,这可说是绝佳的实践样本。

  建好、用好政务服务绩效“好差评”制度,对畅通“下情上达”通道、理顺政府和民众之关系,至关重要。大数据所驱动的公共治理模式的基因变革,正加速兑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