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从同文走向未来,155岁朝天小学敢为人先

以全人教育引领 百年名校老树发新枝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19日        版次:A16    作者:何宁、陈晓璇

     朝天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中表演《少年强则国强》

     中医名家汇的组员(六年级)在进行研学汇报

     朝天小学“我与国旗同框”作品——《守护祖国》

     一年级开笔礼,全体师生书写“人”字

  文/何宁 陈晓璇  图/学校提供

  最近,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乳腺癌专家宋尔卫增选为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下称“中科院院士”),他是个接地气的广州仔,也是朝小校友,回忆在朝小的学习,他很感激老师从没因成绩差而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我小学时并非尖子生,但老师选我参加广州市小学生智力竞赛,没想到拿了全市第一名。”宋尔卫的经历并非特例,而是朝小一以贯之“全人教育”理念的结果使然。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不管是广州同文馆时期还是后来的朝小时期,155年来传承下来的尊重个性、肯定价值和自信发展的“全人教育”理念一直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

  编者按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朝天路的朝天小学(下称“朝小”),迄今已有155年的办学历史,据查是广东省历史最悠久的公办小学。从1864年创办的广州同文馆到如今的朝小,155年来,这里一直履行着教育的功能和职责,校园里三棵近300年屹立不倒的古榕,见证了朝小155年来“弘毅”、“敢为人先”之精气神。

  朝小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还在于其是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下,朝小遵循体验学习圈“体验—内省—明理—应用”四个环节,引导师生和家长共同开展“一带一路与我们”的研学主题,从学校出发了解家事、校事、国事,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历史与现在交相辉映,再一次让百年朝小大放异彩,焕发勃勃生机。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正值朝小155周年,《羊城晚报》走进朝小采访校长、师生、家长和校友,挖掘这所百年老校如何传承优良传统“敢为人先”,并不断实践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路。

  追溯同文馆办学基因

  开现代教育教改先河

  2011年8月,孔虹成为朝小新一届“掌门人”。上任的第一天,她独自一人走在校园里,细细欣赏着那三棵近300岁的苍天古榕,思绪万千。“我当时一直在思考‘我以朝小为荣’、‘朝小以我为荣’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对于眼前这所百年名校,孔虹在满怀敬畏的同时,更多的是思考如何让这所百年名校可持续发展。

  终于,她决定从校史出发,沿着“我读朝天史—我滤朝天史—我续朝天史”这条道路,逐渐理清了朝小发展的脉络。

  朝小的前身是清政府于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的广州同文馆,与北京大学前身——京师同文馆同宗同源,是洋务运动发端阶段为培养急需的外语翻译人才而开办的外语学校,全国仅北京、上海和广州开设了同文馆。广州同文馆的设立突破先前封建教育的束缚,开风气之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它有别于传统书院,具有了近代学校的许多特征。广州同文馆教学的显著特征是与社会挂钩,注重学用结合,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经常翻译一些外文电报和文件,高年级学生则开始译书,对开阔国人视野、增广见闻有一定的启蒙价值。此外,学生还从事一些涉外工作,左秉隆、傅柏山等校友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了国家与民族的进步。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同文馆的办学历史,孔虹还亲自去北京和上海探访同文馆旧址,发现只有广州同文馆的旧址155年来唯教育之所:“同文馆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是,其赋予全人教育以不同于封建教育的现代风采,而朝小的历史也深深嵌入中华民族发展的系谱中,嵌在中国社会转折的节点上,具有不同凡响的起点与使命。”

  在梳理朝小历史的过程中,孔虹和老师们还发现,一以贯之的“敢为人先”、“创新”、“示范”、“第一”的朝天核心价值跃然纸上:“虽然与老师们一起做了N次暑假作业梳理朝小教育历史,过程中充满痛苦、繁琐和无助,但在辉煌的历史中,我们发现朝小在现代教育发展史中如此熠熠发光,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这份办学的骄傲让我们沉浸在幸福中。”

  广州同文馆“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影响了朝小在广州每一段历史时期的教育地位,作为广州教育改革的试点和先行者,朝小起到了领航教研、带头教改的作用,并辐射至广州市内外乃至全国的其他学校。

  全人教育让学生后劲足

  与新时代“五育并举”相得益彰 

  中国第一位跳水女世界冠军获得者、被誉为“跳水皇后”的陈肖霞是朝小1970年代的校友。由于在学校练过体操,弹跳很不错,一眼就被当时的广州越秀山业余体校跳水教练黄秀妮相中。后来经过勤学苦练,从1978年到1981年间,陈肖霞先后三次在国际跳水比赛中夺得冠军。在朝小迎来155岁生日之际,她为母校发来了祝福,她说:“感恩在朝小参加田径队和乒乓球队的运动训练,为我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时候面试时我勇敢的一跳,是我走向跳水运动,走向世界跳水舞台的开始。”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朝小就把体育教育提到与德育、智育、美育并重的地位,还发展了田径、游泳、体操、篮球、乒乓球等体育特色项目。20世纪70年代,朝小战胜了越秀区田径最强校——抗大附小,获得越秀区田径运动会团体第一名。

  孔虹说,全人教育是从广州同文馆时期传承下来的办学理念,其根本出发点是培养“完整的人”:“所谓完整的人,是指‘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为一体的人。”一直以来,朝小都牢固树立“身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体育课教学常规建设,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学生体质能力水平的提升,把学校体育工作立为重点工作来抓,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除了重视体育外,自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首次被提出之际,朝小就开始了相关的积极探索。1987年,朝小开始进行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为目标的教育整体改革,通过“学科教学整体化”“德育工作一体化”“课外校外活动系列化”与“教育管理科学化”四项改革试验,使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结构与功能得到整体优化,建立起了以课堂为中心,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新体系,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较好发展。朝小在继承中创新,逐渐形成了“德、智、体、美、爱”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探索出以“明德、瀹智、健体、臻美、归仁”为核心内容的“全人教育”之路,这与新时期树立立德树人和落实“五育并举”几乎相得益彰。

  走进朝小的荣誉室,琳琅满目的奖品奖杯中,大部分是学生们在各种比赛中得到的荣誉,比如围棋、民乐、合唱、书画、美术、运动等;教学大楼里,除了有音乐、美术课室之外,还有篆刻室、民乐室、形体训练室等。这些曾被当做是可有可无的“课外活动”,朝小却从不放弃在各个方面来挖掘学生们的素质和潜能。

  因为一直坚持素质教育,很多中学老师普遍反映,朝小的毕业生后劲特别足,刚进初中时并不是最突出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的内在潜力进一步被发掘出来,也许是从小打下的良好素质基础,令朝小的毕业生更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学习和生活。宋尔卫说自己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上初中前我连复习的习惯都没有,一到考试就完了。初一第一次期中考,我语文67.5分,生物63.5分。但成绩差对我是鞭策,我奋起直追,所幸高考成绩还不错,考上了中山医科大学全英班。”

  开展“一带一路”研学

  “体验学习圈”培养家国情怀

  2017年5月14日,北京举办了全球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带一路”如何接近孩子?如何让小学生认识、了解和关注“一带一路”?成为了孔虹和朝小全体老师教学研究的议题。

  孔虹说:“在历史的长河中,朝小所在的地理位置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成为了理解‘一带一路’就在我们身边的切入口。”

  孔虹和老师们遵循体验学习圈的四个环节“体验—内省—明理—应用”,从家长开始思考“一带一路与我们”重识朝小,共同学习理解“一带一路”,引导老师和家长一起以儿童视角讨论“一带一路与我们”的研学主题,从学校出发去了解家事、校事、国事,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然后各班家长会上家长共同讨论,归纳出六大主题:学校历史、社区历史、社区建筑、民族文化、博物馆、“一带一路”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之后,家长利用假期时间带领孩子去体验相关内容,家长扮演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的角色。各年级又根据学生特点,以广州中药、岭南建筑、交通工具、粤剧、西关大屋等为主题,师生一起开始研学方案的制订、研学清单的梳理、研学过程前的讨论,实现走班制、走课制,学生在研学中成长。如一年级学生开展“交通工具之船的世界”主题研学,通过参观造船厂,查阅资料等了解各种船的作用,最后构想未来船舶的设计,学生们在课后利用各种环保材料制作出了不同类型的船,并在水中进行实验和探索。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学,不止是学生,家长也受益匪浅。家长黄女士说:“朝小组织的‘一带一路与我们’研学活动,不但令家长深入了解了‘一带一路’的影响,而且在翻查各方面资料的同时,也是家长自身能力提升、自我增值的时候,孩子也能在家观察到父母是如何为一个项目一丝不苟地做准备。”

  “我们的孩子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或许,我们今天的研学主题还是肤浅的;或许,我们今天的研学设计还是局部的,但这是孩子‘爱学校—爱社区—爱社会—爱国家’最好的教育载体。我们坚信,这必将对孩子的生涯职业规划乃至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孔虹说。

  2018年11月,朝小作为分会场召开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论坛,成果得到同行认可,其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的“体验学习圈”探索与实践荣获2018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对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

  首创试点“港澳子弟班”

  今年9月起,朝小的学生队伍中出现了一群特别的身影,孩子们中英文交流自由转换。课堂上,老师可以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间切换……原来,这是广州市越秀区首创试点的“港澳子弟班”。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广州市越秀区主动先行先试,选取两所区属百年名校——广州市培正中学和越秀区朝天小学,各开设一个“港澳子弟班”,从四大方面开展创新实验,探索大湾区基础教育发展新模式,为港澳籍适龄儿童在越秀区就读提供多元化且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试点学校将逐步开设兼顾粤港澳特色的相关课程,如繁体字读写、岭南特色课程、国学课程、国际理解课程以及STEAM等综合科学、综合人文课程。为了顺应香港“两文三语”的教学现状,在以普通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同时,学校还允许部分科目和活动适当使用粤语教学。同时英语教学也不会忽视,不仅聘请优秀外教辅助英语教学,还将在初中阶段探索开设第二外语课程。

  “此前越秀也有一些学校班级接受港澳子弟入学,在朝天小学的试验就相对来说比较显性一点。”越秀区教育局副局长廖东说,因为分散在每个学校的学生不可能去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也很难去实施相关的创新教育实验。只有把港澳子弟集中起来,才能够根据这个班的特点,打造出特色。而朝天小学完全具备这样的实力,因为作为越秀区及广州市的窗口学校,朝小与新西兰奥克兰欧杯小学和京穗港五校分别缔结为“姊妹学校”。

  广州同文馆是广东第一所外国语学校,当年创办的初衷也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外语、外交人才。在同文馆,学生的主要课程除了汉语与算术之外,就是英语,还有后来开设的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外语教育一直是同文馆的特色。孔虹说,我们沿着历史的轨迹,从同文馆一直走到今天的朝小,“强化外语教育”依然是学校里极为重视的一项内容。

  朝小的英语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更重要的是,从一年级开始,每年都有外籍老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课堂交流。孔虹说,由于学生们经常与外籍教师接触,不仅从小就培养了英语的语感,而且令学生们没有了与外国人接触的羞怯感和畏缩心理。许多家长也反映说,当他们的孩子在遇到外国旅游者时,总能主动地和他们交流沟通。

  除了重视外语教学,学校还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运用多种资源看世界、长见识、学做人,使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落地。“这也是广州同文馆开办的初衷。”孔虹介绍,朝小有新西兰奥克兰市欧怀小学姊妹学校资源,是师生拓展国际视野的平台:“我们是PDC项目国际教育联联盟校,在交流中可以推进国际理解学习;我们与香港姊妹学校开展共研互学,培养学生的发现、处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稳步实现‘全人朝天面向世界,现代同文走向未来’的办学目标。”

  每一位从朝天毕业的学生,回忆起自己的母校,印象最深的无疑是操场上那并排而立的三株年近300岁的大榕树——菩提榕。每棵树的树干要几个人才能环抱过来。近300年的风雨洗礼,叶子依然青翠,高大的树冠更是向上生长至教学楼的最高一层。学生们穿行于学校的各个角落,总能看到这三棵大树青翠的枝叶,不管是课间休息还是体育课上,这翠绿的树荫总是给孩子们最凉爽的庇护。

  “也许正是在这三棵古榕的庇荫下,朝小在绿色GDP的教育之路上将‘同文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从最初执掌朝小到八年后的今天,孔虹总结:“‘我读朝天史—我滤朝天史—我续朝天史’这条道路是走对了,我们仍然要不忘初心,继续发挥这所百年名校的育人功能与辐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全人教育,有起点,没有终点;同样,从同文走向未来,没有终点。”

  敢为人先大事记

  1952年秋季,学校开始实行五年一贯制办学,并试行“五级分记分法”;同年实行“三算结合”教学实验,以口算为基础、笔算为重点、珠算为工具,三者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1964年,学校在学习贯彻《小学四十条》、《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过程中,提出语文汉语拼音基本实验等教改实验课题以及校长负责制的实行。

  1978年,学校作为广州市第一批改革开放外事接待单位,开展了“第二课堂”实践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学校在传承传统、强化外语教育的基础上,聘用外教,并与美国麻省波士顿南方小学结为姐妹友好学校。

  1990年入选《中国教育大辞典》。

  1991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推荐入选《中国名校》(小学卷)。

  2005年,全国首批“科研兴教示范基地学校”。

  2017年被评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

  2018年被评为“中国STEM教育2029计划种子学校”,同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校友名人录(部分)

  ●陈肖霞

  1966届校友,世界女子跳水皇后。 ●关尚持

  1967届校友,中国提琴制作师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乐器协会副会长,“南粤工匠”。

  ●郭南山

  1952届校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专家教授,广州市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何克抗

  1949年前就读于朝天小学,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何其昌

  1958届校友,世界魔术协会会员,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中国卓别林”。

  ●黄国平

  1958届校友,法国侨领广东协会会长。

  ●刘正光

  1954届校友,香港太平绅士,香港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英国结构工程师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通讯会员。

  ●欧阳惠卿

  1952届校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潘行健

  1951届校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广东省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宋尔卫

  1982届校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的乳腺外科医生、肿瘤生物学家,2019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田炜

  1993届校友,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按姓氏首字拼音排序)

  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