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人物·商贸

多元产业振翅 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20日        版次:T04    栏目:20濠江传奇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刊·繁荣篇    作者:郑达

    

  “新澳门人”陈志强:15年前几经考量来澳追梦,如今机遇更多坚定“撑澳”

  陈志强(下图)位于澳门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小到水彩笔,大到摩托车——这些都是他用来做贸易的商品。而陈志强本人正操着流利的法语与非洲客户谈生意。最近澳门经济形势不错,他总是忙得不可开交。

  陈志强今年60岁,生在香港的他已在澳门工作了近20年,“已经变成了澳门人”。

  “眼红”发展环境 迁来澳门

  陈志强1987年就开始在香港做进出口生意。大约20年前,他把近800辆济南轻骑摩托车卖到了刚果,使中国产的摩托车第一次驰骋在非洲大陆上。那时,他就考虑要把在香港蒸蒸日上的公司搬到澳门来。

  为此,陈志强经历了一番心理斗争:“之前在澳门做国际贸易很辛苦,因为没有码头等设施,货物都要经过珠海再到香港,不仅麻烦,且开支不小。”澳门人才的匮乏也让他头疼。但是,澳门相对较低的工资和租金水平又让他“眼红”:2004年,澳门平均工资在3000港元左右,仅是香港的三分之一;2005年,用2000港元每平方米的价格就能在澳门租到很高档的办公室,而在香港,至少需15000港元。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来澳门的因素是1999年颁布的《离岸法例》。该法规提出,离岸公司在澳门设立的外资企业公司,其交易业务不涉及澳门市场,都可享受免交所得税、营业税及印花税等优惠。陈志强的公司正符合相关要求。

  于是,2004年,陈志强成为了澳门产业大军的一员。

  看好湾区前景 抢滩横琴

  “澳门回归后发展迅速,政府对产业多元化很支持,也很欢迎我们。”陈志强说,澳门投资贸易促进局经常举办相关活动,促进进出口离岸企业与葡语国家的交流,“我们与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家的企业‘接上了头’。另外,各种国际化展览也为我们这类企业打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有了政策,陈志强也不用再为人才发愁。现在他的公司里,单是做贸易出口的团队就有20多人,把生意做到了全世界30多个国家,贸易产品涵盖布匹、服装、生活用品等。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陈志强的公司也抓住机遇作出变革——他把目光转向了进口贸易。“我们把目标定在葡语国家,他们的肉类、保健食品、奶粉等在国内很有销路。”

  陈志强对大湾区的看好不止于此,“如今的横琴,就像2004年的澳门一样吸引我,人工、租金、政策……每一项都很有吸引力”。他在横琴投资了金源国际广场,该广场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