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手记

舌尖上的融合

来源:羊城晚报     2019年12月20日        版次:T09    栏目:20濠江传奇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刊·融合篇    作者:林丹、郑达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丹 郑达

  这几天,走在澳门的大街上,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澳门的各式餐馆:北京的东来顺、四川的麻辣火锅、东北的饺子,甚至还有兰州牛肉拉面,这在20年前刚刚回归时,几乎是看不到的。

  记得2000年,记者在“澳门环岛游”的船上遇到一名澳门导游。导游说,那时候的澳门只有广东菜和葡国菜,让她这个“辣椒爱好者”每周都要去珠海觅食。

  食物的交融其实只是澳门与内地逐步融合的一个缩影。去珠海的医院看一看,里面总会有一些澳门患者前来问诊;去横琴走一走,葡式的建筑一栋挨着一栋;去跨境工业园里逛一逛,下班的工人急匆匆过关回家;当然,还有澳门风味各异的店铺,吸引着不同口音的人进进出出,想必那位“辣椒爱好者”如今可以在澳门满足自己的胃了。

  内地与澳门的不断融合,“新澳门人”陈冰冰深有体会。高三的时候,陈冰冰跟随父母从福建来到澳门。她花了三四个月,每天乘着巴士去了解澳门的点点滴滴,努力融入澳门:“我不懂粤语,就看电视剧去学;没有朋友,就多跟同学交流,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如今,已是澳门青年社团负责人的陈冰冰打算带领澳门同辈去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最吸引我的其实不是各种红利,而是与内地朋友的思想碰撞。”陈冰冰介绍,她把公司的总部搬到了珠海,在珠海开的分店生意蒸蒸日上。

  陈冰冰只是无数投身大湾区的澳门青年之一,两地的融合为他们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什么是融合?融合不仅仅是宏大叙事,也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在澳门悄然流行的微信、支付宝支付是融合,澳门人越来越好的普通话也是融合,澳门居民回内地“串门儿”更是融合……这些融合看得见、摸得着,让澳门与内地都享受到了真切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