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涛 |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 羊城晚报记者 汤铭明 摄 |
|
▲横琴自贸区高楼林立 汤铭明 摄 |
何国涛 |
|
本版撰文/羊城晚报记者 钱瑜 对于支持澳门发展,珠海横琴不仅拿出实招,付出“真心”和“细心”,还推出服务和理念“创新”。 政策 最高可获千万元开办费用资助 日前,珠海横琴新区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澳门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32条优惠政策支持港澳台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 据介绍,《办法》主要针对年龄介于18-45周岁之间的澳门青年,扶持在横琴及一体化区域经营,从事科技创新、特色金融、医疗健康、跨境商贸、文旅会展、专业服务等领域的澳门青年创业企业。《办法》通过办公场地租金扶持等措施,为澳门青年创业企业提供扶持,对入驻由政府主办的创新创业载体的,给予最高80%的办公场地租金和物业管理费补贴;对获得澳门科技发展基金“企业创新研发资助计划”、澳门经济局“澳门青年创业援助计划”等澳门特区政府资助的,给予最高200万元配套扶持。《办法》还支持有经验的机构到横琴建设孵化载体,对在横琴首次设立并被横琴新区管委会认定为“横琴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的创业孵化器,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开办费用资助。此外,《办法》明确在横琴发展的澳门青年可申请租住横琴人才公寓,符合条件的还可享受横琴新区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 澳门经济局副局长刘伟明认为,澳门与珠海横琴在青年创业创新方面,一直维持良好的合作,自2016年开始,琴澳两地建立了长效的合作机制,包括相互认可青创团队培育孵化、提供支援及培训活动等。横琴刚出台的面向澳门青年的补贴扶持措施针对性强,将能进一步为澳门青年及创业企业在横琴发展提供更有利条件,同时促进琴澳两地产业结构融合创新,并有助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横琴与澳门地理位置相邻,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加上不断推出多项具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将会是澳门青年朋友和企业家,到大湾区发展、实现创业梦想之地。 服务 推出全国首个跨境服务创新平台 给力的政策体现了横琴满满的“诚意”。不仅如此,横琴在“细节”的刻画也是处处将澳门居民“放心间”。 为给澳门青年在横琴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遇和创造更好条件,目前,横琴已实施常住横琴的澳门居民可参加珠海医保、鼓励澳门企业在横琴跨境办公、开通“横琴-澳门跨境通勤专线”、开设澳门青年创业服务中心等惠澳措施,从生活保障、便利往来、创业指导等方面支持和鼓励澳门青年创新创业。 不久前,横琴还推出全国首个跨境服务APP“琴澳通”,为澳门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通过跨境多维大数据服务云平台,琴澳通可以连接横琴和澳门特区政府、企业以及服务厂商,从而提供出入境、居住、出行等众多领域的服务,帮助澳门居民在横琴新区更方便的生活。 “打个简单的比方,澳门同胞到横琴工作,要了解横琴的交通、医疗、租房、人才补贴等信息,原来至少要登录5个以上网页、APP或者公众号。‘琴澳通’实现了服务系统统一入口,衣食住行全覆盖。”大横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邓练兵介绍。 为了方便澳门企业进驻和落户横琴,“琴澳通”还提供进驻、经营、投资、融资等商事领域服务。横琴跨境办公企业备案系统还能实现试点楼宇挂牌审批、港澳企业入驻备案管理、补贴申请及续期等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企业业务办理“零跑动”。 澳门人何先生十分关注琴澳两地间的通关及交通信息,“希望更好、更高效率地来往澳门与内地”。受邀试用了“琴澳通”APP后,何先生很满意:“操作很方便,上面都是澳门人常用信息,查询信息很方便。” 据悉,横琴是澳门人生活、工作、安家最集中的内地城区,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澳门青年企业家70%在横琴落地。 新的政策出台、新的配套动工、新的项目引进、新的科研产出……与澳门一水相隔、桥隧相连的横琴,每天都有新的展现。这个曾是“蕉林绿野、农庄寥落”的荒岛,正成为澳门同胞创新创业的向往之地,书写“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示范区的传奇。 琴鸣珠澳,奏响了两地合作的新乐章。在横琴,澳门创业者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从这里走向市场,澳门创业者研发的订餐系统重新诠释了吃货与美食的距离,澳门创业者打造的电商模式将生意延伸至非洲好望角……横琴的土壤培育出了累累硕果。截至11月28日,横琴新区澳资企业总数达2030家,比2018年增长46.1%。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累计孵化的澳门项目达到200个。 每一次选择的背后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澳门创业者为何选择横琴?澳门人何国涛表达出不少创业者的心声: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平台优势、服务优势。确实,横琴有创新的管理模式、优越的办公环境、多措并举的创业帮扶政策、“量身定制”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孔雀“横琴”飞,自然成为一种现实。 于澳门创业者来说,创新创业是一次新的征程,横琴的土壤给予他们收获的希望;于横琴而言,她在珠澳合作的过程中不忘初心,促进了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也强壮了自身筋骨。伟大的时代成就伟大的事业,琴澳合作的未来令人期待。 新时代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故事1 凭“AI汽车芯脑项目”夺得首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第一名 澳门理工男获1亿元资助在横琴创业 在珠海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内,一辆汽车正自动行驶:转弯时,汽车自己打转向灯,自动减速;见到行人时,主动停下,等行人离开,汽车继续行驶。 无人驾驶技术是普强时代(珠海横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的方向之一。日前,普强时代(珠海横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普强)在珠海横琴正式开业。这家企业曾凭借“AI汽车芯脑项目”,获得了首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第一名,得到政府研发费无偿资助1亿元。 普强公司创始人何国涛从小在澳门长大,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他去美国硅谷工作了十多年。2018年,凭借普强AI汽车芯脑项目,普强公司获得首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第一名的成绩。因赛事结缘,又感动于横琴高效、贴心的服务,何国涛将自己所创项目落地横琴。 何国涛直言,斩获横琴科创赛第一名后,首笔无偿资助研发费准时发放。同时,普强得到了珠海市政府、横琴新区管委会、澳门特区政府,在注册登记、政策咨询、场地对接、协议洽谈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得公司在技术研发、业务拓展、品牌宣传、战略合作、投融资方面快速发展。“今年销售额翻了两倍多,还招了很多人才过来。”他非常看好横琴的发展,“横琴结合了澳门跟珠海的资源,通过横琴,我们可以接触到全国甚至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客户,这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家住澳门的何国涛亲眼目睹了澳门这20年的巨大变化:“从一个小城市变成了国际城市,经济发展非常之快。横琴这边创业氛围非常不错,离家又近,我希望能带动更多澳门朋友来这儿创业。大家一起把事业做起来。”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主席马志毅认为,普强在落地横琴后,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横琴及澳门的推广和应用,促进了珠澳地区AI芯片及智能汽车上下游产业资源融合,开拓了新的人工智能相关市场领域。他希望普强能够越办越好,争做人工智能在横琴的“领头羊”。横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创伟对普强则寄予了厚望:“希望普强可以为澳门青年在横琴创业树立一个标杆,在珠澳合作方面,横琴也欢迎并鼓励更多澳门青年创业创新,以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 琴澳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 大手笔!总奖金3亿元 链接 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诞生”时间不长,但在业内名声很“响”:大手笔!该赛事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奖金高达3亿元,其中设立特级优胜奖1个,可获得研发费无偿资助1亿元。 为促进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在首届横琴科创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横琴新区联合澳门共同举办第二届大赛。为配合澳门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支点,助力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在本届大赛初赛、决赛环节特别设置了澳门赛道,以吸引更多具有澳门元素的科技创新项目参赛。澳门赛道参赛项目在初赛、实地考察和决赛三个环节中单独排序。 据了解,澳门赛道参赛项目除符合大赛的基本条件外,还需具有以下澳门因素之一: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合法登记成立的企业;项目创始人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为澳门永久性居民;项目与在澳门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合作背景(项目在大赛报名截止日仍在合作有效期内);项目创始人或核心团队成员之一为澳门登记注册的高校、科研机构在职教研人员或全日制在校学生;被澳门企业直接或间接投资,且穿透计算所占项目股份比例不低于10%。 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主席马志毅称,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连续三年推出了企业创新研发资助计划。为了加强支持重点领域,科技基金还制定了澳门重点研发专项资助计划,该资助计划今年共收到25个申请项目,总申请金额逾32279万澳门元,初步批准10个项目,总资助金额为8600万澳门元。马志毅表示,希望本届科创大赛有更多的澳门科研团队踊跃参赛,藉此机会多与外地研究单位互动、交流甚至合作,从而开阔眼界、提高科研水平。 据横琴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介绍,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自去年开始首次举办,首届大赛吸引国内外955个优质项目参赛。经过6个月的激烈角逐,最终普强信息、奇芯光电等10个优胜项目脱颖而出,分享总额3亿元的大赛奖金。普强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首届大赛的优胜项目已纷纷落户横琴,发展态势良好。 本届大赛由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共同主办,横琴新区商务局、横琴新区党群工作部承办,并有深创投、清科资本、松禾资本、礼达联马等多个国内知名的创投机构和科研机构共同支持参与。大赛统一报名入口为大赛官网,网址为www.hqkcds.cn,自即日起对外开放,报名截止日期为2020年3月2日17时。 故事2 澳门版“美团” 获500万元投资 插上腾飞的“翅膀” “横琴金投投资我们500万元,但最重要的是,它帮我们‘排雷’。”澳门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澳觅”创始人江海涛日前获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领袖奖”,正计划入驻横琴。 “澳觅”被喻为“澳门版”美团,目前已发展为澳门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占澳门外卖市场份额90%以上。“澳觅”的诞生颇有意思:2007年,江海涛从澳门科技大学毕业,进入澳门金融界,收入丰厚。2011年,有所积蓄又不安于现状的他觉得“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于是毅然辞职,开始创业。但在职场中“顺风顺水”的江海涛却在创业中“碰壁”。亏损让江海涛开始清醒,学会“三思而后行”。在与腾讯、大众点评等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江海涛发现:虽然这些主流电商平台入驻了澳门,但主要服务对象为游客而非澳门本地人,澳门居民缺乏类似的平台。于是,江海涛萌生了打造澳门本土生活服务平台的想法。 2016年,江海涛创办的“澳觅”APP正式上线,支持澳门元及人民币双币支付。同年11月,平台的外卖及团购业务正式启动。平台从学生“起步”,逐渐扩至澳门居民。为了培养澳门居民的电子支付习惯,江海涛团队与银行合作,推出澳门首张由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联手打造的“工银澳觅信用卡”,使用该信用卡支付订单可享受优惠。这招成功打破了澳门居民对网上支付的隐忧,“澳觅”迅速实现了业绩飞跃,成为了澳门最大的外卖配送服务平台。团队也从最初创业时的5个人,发展为员工超过400名。说到这,江海涛十分自豪:“可以说,澳门的电商之路是‘澳觅’做出来的。” 但是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团队跟不上发展速度,订单量在增加,运营却亏损。去年,团队亏损达数千万元,“不服输”的江海涛想了一系列办法,开始“梳理”团队,在“团队成长”上下功夫,“澳觅”逐步扭亏为盈。今年,一直在关注澳门项目的横琴区属国企——横琴金投集团将目光投向了“澳觅”,双方一拍即合。横琴金投决定投资“澳觅”,向其伸出了“橄榄枝”。 江海涛直言:“除了资金方面的支持,金投帮助我们进行了体系架构的优化升级,包括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组织架构都得到了全面提升。它能帮助我们企业成长,这远远不是单靠投资就能得到的。”他逐渐意识到,创业是个复杂的体系,创业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遭遇很多风险,“但创始人往往不知道会有问题。横琴金投则正在努力帮我们排除这些风险。在横琴金投之前,我们其实很排斥投资。” 如今,得到横琴金投助力的江海涛对未来更有信心了。他正计划将技术研发团队迁至横琴:“横琴新区对人才补贴力度大,并且对澳门创业者有许多优惠政策扶持。横琴和澳门又这么近,在这里工作、生活很方便,澳门人往横琴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琴澳合作不断深化 澳企发展势头良好 横琴新区澳资企业 总数突破2000家 数读 自2009年横琴新区成立以来,始终坚守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初心,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与澳门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积极深化各领域对澳合作,一组数据直观感受琴澳合作的“温度”。 1. 澳资企业总数2157家 截至2019年12月16日,澳资企业从十年前的5家发展到今天的2157家,澳资企业累计在横琴的投资总额188.33亿美元。 2. 跨境客流超9.6万人次 今年3月横琴新区出台“跨境办公”试点政策,为澳门中小企业解决空间不足和人力资源紧缺的难题,目前已有31家港澳企业在横琴跨境办公。横琴与澳门之间开通每天有26班次跨境通勤车,累计运送跨境客流超过9.6万人次。 3. 产业园落地澳门项目28个 粤澳合作产业园已落地的澳门项目28个,24个项目开工建设,大昌行物流中心等一批项目已投入运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整体建设已初具规模,科研总部大楼、GMP中试生产大楼及研发检测大楼投入使用,累计注册企业159家,其中澳门企业39家。 4. 办税便利化业务5万余宗 横琴新区税务部门创新跨境办税便利化,为港澳纳税人开通网上办税绿色通道,累计共有2万多港澳纳税人使用V-Tax平台在线办理了5万余宗业务。 5. 产权保护联盟成员单位发展到126家 横琴新区工商部门已在澳门设立6个商事登记导办处,成立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成员单位现已发展到126家,其中澳门成员单位21家。 6. 孵化澳门项目226个 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作为澳门和内地青年交流合作、干事创业、实现梦想而重点打造的孵化平台,目前已累计孵化港澳项目248个,其中澳门项目226个。从2018年开始,横琴新区澳门事务局、澳门特区经济局与创业谷联合开展“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训练营”活动,目前已成功举办7期共吸引200余名港澳及内地青年参加。 7. 152名澳门导游可在横琴执业 出台实施港澳导游及领队、建筑领域专业人士在横琴便利执业政策。目前已有233名港澳导游和领队获得执业证,其中澳门导游为152名;首批港澳建筑领域3名专业人士和2家企业通过备案。 点评 这片被寄托厚望的土地,就是与澳门一河之隔的珠海横琴新区,面积是澳门的三倍。从澳门大学落户到2000多家澳资企业注册,从两地轨道交通在口岸无缝对接到彻底打通横琴与澳门合作的通道,这里已经成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近水楼台,担当起“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的活跃平台,让“发展天花板”的担忧无影无踪,让“摆布不开”的疑虑烟消云散。 ——摘自人民日报任仲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