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常伟 常伟 钟表文化学者及鉴藏者,时计堂创办人。北京收藏家协会理事、澳门钟表协会副会长,日內瓦高级钟表大奖赛中国评委。著有《钟表收藏知识30讲》《中国与钟表》《名表名鉴》《播威与中国》等。 许多玩瓷器的朋友,知道乾嘉年间的景德镇流行一种花卉图样,在瓷器中心部位做绘出牡丹等大朵纹样,并在周围以菊花、茶花、月季、荷花、百合、牵牛花等等各种小花作为陪衬,象征着百花呈瑞的好兆头,花之形状、大小、正侧,各尽其致,繁密之极。这种纹样叫做“百花图”或者“万花锦”,民间也有个说法是——百花不露地。真的会有一百朵花么?我是真没有数过,但我确切知道在怀表世界中也有同样的装饰,而且风靡了大清王朝200年。 喜欢名牌表的朋友应该听说过每年的瑞士巴塞尔钟表展,许多大牌都在其中有一席之地,然而在同一座城市中还有一家博物馆,展示有极多的古董表。今年春天我专门前往拜访,为的是那只传说中的“康熙御制”表。按照博物馆的说明,此表为1716年在北京制造,当时已是康熙晚期,大内能够造表的技术人才也只有来自瑞士的林济各了,他本人是耶稣会传教士,因为康熙皇帝爱好西学,所以宫廷内不乏身怀一技之长的西方人。皇帝本人对钟表可谓推崇备至,“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轮行随刻转,表指按分移……”就是出自康熙皇帝之口。 当然,这个300岁的古董表吸引力不单是因为其出身,表壳周身布满了花卉纹样则是另一大亮点,恰恰让我们想到了文章开头所谈的“百花不露地”,这种设计风格与宫廷艺术紧密关联,一直影响到19世纪开始专门销往中国的怀表。当中最为鲜明的就是表壳的珐琅绘画,往往是以百花图的模式加以呈现,无论表壳或大或小、无论色彩或浓或淡,位于瑞士的珐琅画师们就是喜欢这种主题,难道是他们一厢情愿么?抑或是受到了某种影响?我想原因还是与乾嘉年间“百花不露地”瓷器的流行有关,很可能当时在中国的西方商人已经捕捉到这种图案信息,或者外销海外的中国瓷器本身带有这类特征,从而令针对大清国制作的珐琅有了主心骨,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就此展开。 2019年7月,苏富比启动了“时间杰作”系列拍卖会,计划在全球四大拍卖城市举办四场古董钟表拍卖会。在伦敦举办的首场中就有一只“百花图”(如下图),以蓝色半透明珐琅为地儿,中心位置是玫瑰、扶桑花和郁金香等,周边布满了枝叶并且夹杂着各种小花。花卉的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整个画面体现了微绘珐琅师高超的技艺,要知道,这可是在不到6个厘米的直径内所完成的画作啊!难怪这类表在整个19世纪都将是中国人的最爱,尤其是《品花宝鉴》中出现的“大八件”表,更是将“百花不露地”发挥到了极致……请看下回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