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语苑杂谈

正解“国泰民安”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04日        版次:A08    作者:石毓智

    

  □石毓智

  每年春晚,挂在节目主持人嘴边儿的一个词就是“国泰民安”,然而不见得有几个人知道这个成语的确切意思,可是弄懂它的确切意思很有现实意义。先看商务印书馆的《应用汉语词典》解释:

  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形容社会安定的太平时代。

  即使这样的权威词典的解释也是有问题的。虽然“泰”与“太”谐音,然而“泰”在古汉语里并不作“太平”讲。“泰”在古汉语里最基本、最重要的意义是足够、富裕、量大等。例如: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按,“约”,贫简;“泰”,富裕。

  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荀子·议兵》)按,“用财欲泰”,希望有足够多的财物可用。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孟子·滕文公下》)

  上述的“泰”都是指财富充裕。“国泰民安”这一成语出自宋·吴自牧《梦粱录·山川神》,原文为:

  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从上下文看,上例的“泰”不是作“太平”讲,而是指“财富充裕”。前面讲每年很多地方遭受海潮之灾,灾民缺衣少食,背井离乡,他们亟须国家赈灾救济。那么,如果国家贫穷,也就没有力量救百姓于水火。所以,文人学士祈祷“国家富有,财富充裕”,如此才能救济灾民,保证“民安”。这里跟“和平”或者“战乱”没有关系,因而“泰”不作“太平”讲。

  我们也不难理解“国泰”和“民安”之间是因果关系:只有国家富足了,才能保证百姓安宁,才能保证百姓在遭灾的时候也能得到国家的救助。然而,流行的解释,则只是对现状的平面描写,忽略了这层关于国家财力与人民安宁之间关系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