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垃圾分类

打造垃圾分类“后时代”靓丽风景

“从小切口推进大变化”,广东各地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13日        版次:A04    作者:张璐瑶 、林桂炎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几年前,这句话火遍了广州的大街小巷。

  2019年,“垃圾分类”再次成为热门关键词。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同年,广东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

  2019年12月召开的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李希指出,广东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东着手“从小切口推进大变化”。从耳熟能详的分类口诀,到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折射着广东人对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

  广东全民发力推动垃圾分类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离不开垃圾分类这件“小事”。

  小事不小。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注垃圾分类工作,并多次实地了解基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情况。2019年,他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一直以“敢为人先”著称。垃圾分类这件事,广东人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早在1996年,广州市政府便开展了垃圾分类居民调查,并于1999年正式倡议居民实施垃圾分类。2000年,广州市被列为全国8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2011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暂行管理规定》施行,这也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垃圾分类的规范性文件。

  2016年,《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国内第一部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立法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2017年,国家46个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广东迅速落地实施,并将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范围扩大至珠三角城市和韶关、梅州等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城市。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刘玮表示,广州和深圳作为46个重点试点城市的其中两个,对标香港、澳门乃至国际先进水平,要求2020年能够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的处理系统。

  这一年,广东在垃圾分类这件“小事”上频频发力:广州出台《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计划通过三年行动,让2021年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8%,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深圳也在探索垃圾分类立法,《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将于2020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根据深圳实际,创设了家庭厨余垃圾拆袋投放制度、年花年桔分类回收制度、住宅区楼层撤桶制度,创新了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并设立了垃圾减量日,规定个人“乱投”垃圾最高罚200元……

  重点城市推进分类成效显著

  2019年7月,广州石牌街,居民王某因将生活垃圾直接全部倒入公共垃圾桶,未按规定分类,被罚200元。不久后,广州市海珠区一家物管企业因没有管好小区垃圾分类,吃了“万元罚单”。

  在深圳南山区,每晚7时一到,“互联网+”垃圾分类督导系统——“E嘟在线”的打卡页面上一个个蓝色图标闪烁,垃圾分类督导员们纷纷上岗。

  “动真格了!”很多市民这样说。

  2019年,广东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同年成立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省长马兴瑞任组长。

  在重点城市逐步推进垃圾分类,近年来已收到明显成效。

  如广州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大范围铺开,下拨1.48亿元专项资金用于示范片区建设,进行居民生活垃圾精准分类示范试点。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全市8369个居住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垃圾分类执法全年罚款74万元。

  深圳市2019年稳步推进各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工作,九大类垃圾分流分类回收量约为 2700 吨/日,有效缓解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垃圾分类已经融入市民生活,10549名督导员定时定点现场督导。

  东莞市建成麻涌餐厨垃圾处理厂,在试点区域内配置餐厨垃圾收集车辆和小型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中山、江门等城市实施源头分流、大件垃圾上门回收制度;佛山市顺德区建成南、北两座园林绿化垃圾综合处理设施,处理量达160吨/日;梅州市平远县、韶关市翁源县建成黑水虻餐厨垃圾处理基地,较好解决了餐厨垃圾处理难题;惠州市将垃圾分类纳入地方特色课程,编印了《垃圾分类知识教育读本》(幼儿版、小学版)共20万册……

  在全省各地、各行各业,垃圾分类的理念和习惯渐渐深入人心。2018年,广州地区高校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省700余所学校(幼儿园)创建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 广州市建立“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APP移动平台,去年上半年累计回收订单20517笔;东莞、中山、韶关等多个城市在试点区域安装垃圾分类智能设备,开展“绿色积分”兑换奖励活动等。

  “这是什么垃圾?”面对这样的问题,家住广州荔湾区的陈姨已经可以从容地回答:“瓜子壳以前是餐厨垃圾,现在是其他垃圾。”

  让“要我分类”变成“我要分类”

  “垃圾分类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李志红说。

  在他看来,垃圾分类要改变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需要全社会全民动员参与。如何让“要我分类”变成“我要分类”?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省未来将通过大数据管理手段,开展“绿色积分”兑换奖励、“互联网+垃圾分类”、“不留白色污染的旅程”等活动,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培养生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此外,还将指导各地结合实际,适时做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或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的立法、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激励、奖惩机制,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文明城市测评等相关考核内容;加大省级财政生活垃圾分类资金投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评估制度等。

  推动各地级以上市按照广东省法定的“可回收物、有机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的生活垃圾分类基本类型,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推广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方式,设置环境友好的分类收集站点,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终端处理能力倒逼前端分类;各地级以上市今年至少建成一个餐厨垃圾处理示范项目;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主动向社区延伸等。

  在2019年12月召开的广东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注重整体谋划,聚焦关键环节,高质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其中,广州、深圳要对标国内国际一流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珠三角其他城市要加快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要下定决心、明确目标、迎头赶上。打造城乡一体化的垃圾分类体系,确保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建立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体系、完善匹配的分类收运体系、能力充足的分类处理体系等。

  “养成良好文明习惯和公共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途上,广东新风尚正打造着一道道垃圾分类“后时代”的靓丽新风景。

  广州:楼道撤桶全部完成 垃圾利用率达36%

  广东样本

  “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大约10年前开始,广州市就率先掀起了垃圾分类的热潮。

  从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到全国率先推广“定时定点”模式,广州一直在探索垃圾分类的有效模式,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一定经验。

  2019年,广州推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大范围铺开,同年发布《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决心用三年时间实现具有广州特色的政策完善、机制健全、技术先进、全程闭环、共同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新格局。

  据介绍,广州已在6992家机团单位、企事业单位推行强制分类,并在医疗、酒店、餐饮、外卖等行业推行强制分类,形成以麦当劳、肯德基等知名连锁快餐店,以及美团外卖平台、花园酒店等开展再生资源回收等垃圾分类为样板的“广州做法”。

  此外,广州还积极推进创建600个精准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2020年将增至1000个;将推行农村垃圾分类的行政村增至572条,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0%,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增至50条。

  2014年就率先实施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模式,在2019年得到进一步巩固。目前,全市8369个居住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

  数据显示,楼道撤桶工作明显提升了垃圾分类准确率,特别是干湿分类准确率。据广州市白云区通报,该区楼道撤桶后的2019年12月,日均产出厨余垃圾450吨,与11月相比增长近10倍。

  深圳:全市万余名督导员 每晚进行现场督导

  随着2019年12月31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的表决通过,深圳市垃圾分类步入新阶段。

  作为全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深圳以推进“大分流、细分类”,逐步形成集标准规范、分流分类、宣传督导、责任落实于一体的垃圾分类“深圳模式”著称。

  深圳生活垃圾按照四分类标准分类,也就是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类标准与北京、广州类似。

  如何调动市民分类积极性?深圳不仅发布全国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还率先推行“集中分类投放+定时定点督导”模式。这种模式下,楼层不设垃圾桶,在楼下集中设置分类投放点,安排督导员每晚7至9时在小区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进行现场督导,引导居民参与分类、准确分类,并在全国首创垃圾分类智慧督导平台——“E嘟在线”。

  目前,深圳全市共有1万余名督导员,为近千个小区100多万居民提供分类指引。

  此外,深圳还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打通垃圾分类全链条。在前端,设置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类别垃圾桶,对九大类垃圾进行分类;在收运环节,搭建起网上平台,建立各区招标企业专项清运回收制度;在后端处理环节,推动处理设施建设落地,开展资源化利用。

  据统计,2019年深圳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8500吨,其中再生资源体系回收约5500吨,分流分类回收4000吨,通过市场回收和分流分类回收双重发力,回收利用率达到三成以上。

  李志红:分类实现常态化 教育投入要加大

  专家建议

  超大城市如何有效推进垃圾分类?广州城市矿产协会秘书长、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绿色(可持续)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李志红认为,以广州为例,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广州形成了以末端推进前端的垃圾分类方式,铸就了强大的末端处理能力。

  在他看来,目前,垃圾分类的全民知晓率已经很高了,但如何补齐垃圾分类处理全链条的短板?如何让全民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养成文明习惯,推动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性?这些是垃圾分类目前的重点也是难点。

  “把‘要我分类’变成‘我要分类’,就需要打造一个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社会动员体系。”李志红说,“要把这个体系变得可持续,就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还要推动相关产业的自循环,让居民养成习惯,企业有积极性,政府财政负担合适可行。”

  他建议,垃圾分类实现常态化,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打造一个垃圾分类的全民教育体系。“从环境教育到生态教育到垃圾分类科普,变为我们的一项文明素质、生活习惯,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工作,我们要让孩子、老年人、中青年人认识到,我们不规范行为确实是对环境、生活品质的破坏。”

  其次,要解决垃圾分类相关产业链条薄弱的问题。“垃圾分类一定要产业化才能可持续,不能光当作一项公益事业,仅靠政府财政来包揽。”李志红说,“政府要引导、鼓励、培植相关企业,用利益驱动形成一定的聚集规模效应,才能真正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自循环。”

  杨静山:强制分类模式下 管理还需精细化

  “垃圾分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广州市垃圾分类促进会会长杨静山说,“强制分类模式下,还需要更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帮助老百姓养成分类的习惯,甚至主动、愿意去分类。这样,垃圾分类才能变得可持续。”

  精细化体现在哪些方面?杨静山认为,首先,口号上就要简单、通俗易懂。比如广州“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口号,老百姓很容易听懂,执行起来就简单方便。此外,分类投放后,环卫工人的二次分拣、资源回收利用等后续流程能否跟上也决定了分类的效果。“如果不能物尽其用,就没必要分类了。”

  如何全面有效推进垃圾分类?杨静山建议,首先,要做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不如先做一个示范区。“比如广州,拿出一个区,做整区试点。现在各区做法都不一样,我们是否能做出一个区域样本再复制推广?”他说,“麻雀虽小,如果把一个区先解剖好了,后面全市、全省推广都很容易了。”

  其次,在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上做突破。“比如用经济激励的方式鼓励市民主动分类,或者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先推行分两类,再分三类,再逐渐增加分类的种类,这样市民接受起来会更容易。”

  第三,他建议,培育垃圾分类相关产业链条,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与环境卫生相匹配的资源处理体系。“理论上,垃圾分类完需要有一个再生资源市场配套。比如我需要纯净的厨余,有没有相关处理产业和下游使用产业的支撑和配套?如果没有,垃圾分类就没有意义,分类的价值无法体现,最终就会沦为口号。”

  ●2017年,国家46个重点城市的城区范围内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广州、深圳位列其中。

  数据

  ●2019年,广州全市8369个居住小区全部完成楼道撤桶,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有较大幅度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6%。

  ●2019年深圳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8500吨,其中再生资源体系回收约5500吨,分流分类回收4000吨。

  垃圾分类

  督导员

  有害垃圾

  可回收物

  精细化

  处理系统

  收集

  运输

  投放

  撤桶

  发力

  绿色

  环保

  可持续

  模式

  链条

  配套

  回收

  厨余

  资源

  对标

  万元罚单

  示范区

  科学管理

  垃圾分类

  督导员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精细化

  处理系统

  收集

  运输

  投放

  撤桶

  发力

  环保

  绿色

  可持续

  链条

  模式

  配套

  回收

  厨余

  万元罚单

  资源

  对标

  示范区

  科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