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省人代会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上,代表谈区域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对接大湾区建设 特色产业助力差异化发展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16日        版次:A05    作者:付怡

    

    

    

    

    

    

  文/羊城晚报记者 付  怡

  图/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15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第二场代表通道采访活动,韶关市市长殷焕明、湛江市市长姜建军、揭阳市市长张科、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陈家祠社区居委会主任区燕明、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村委会主任黎锡康六位人大代表回答了记者提问。据悉,这是地级市市长首次踏上省人代会代表通道。

  省人大代表殷焕明:

  韶关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省人大代表、韶关市市长殷焕明介绍,韶关森林覆盖率达73.84%,全省最高,丰富的生态资源要求韶关必须把生态保护好。“我们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把三大攻坚战打得很漂亮,去年空气质量超额完成指标。”

  如何在高水平生态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殷焕明表示,韶关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做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全域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依托工业老城、农业大市的地位,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等,推动韶关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另外,韶关将把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面向大湾区推动乡村发展。

  省人大代表姜建军:

  湛江谋划“海陆空铁”联动发展

  在“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湛江的定位是“高水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省人大代表、湛江市市长姜建军介绍,为了实现这一定位,湛江按照机场升级、高铁入城、高速成网、港口成群的思路,谋划“海陆空铁”联动发展规划体系,湛江国际机场已经动工建设,预计两年半可以建成;湛江40万吨级航道建设已全面开工,徐闻南山港今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去年5条获批高速铁路汇聚湛江;高速公路也将由原来一条联系珠三角的高速公路扩展为三条。

  姜建军表示,随着中科炼化项目、湛江-巴斯夫项目等一批世界级的临港产业逐步开工建设投产,湛江作为沿海经济带的一个重要发展极,将为大湾区的产业配套提供规模支撑。

  省人大代表张科:

  揭阳将推动绿色石化和风电产业

  省人大代表、揭阳市市长张科介绍,揭阳近年相继引进了中委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海上风电等临海重大产业项目,下一步将主要推动绿色石化产业和风电产业,进行差异化发展。绿色石化产业包括广东石化2000万吨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吉林石化的60万吨的ABS等,总投资超过650亿元。海上风电方面,国电投9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GE全球最大12兆瓦风电机项目已落地揭阳。

  “这两个产业集群已经对揭阳的金属、化工、塑胶、纺织、医药、服装等产业产生拉动作用。”张科表示,目前,两个产业已经实质性落地,特别是石化项目已经投资超百亿元,明后年还将有大规模投资。

  省人大代表刘涛:

  地方立法广东有许多成功经验

  作为广东人大立法的亲历者,省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认为,广东省在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方面有三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一是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立法的规范化水平;二是积极搭建新平台,推动各方有序参与立法;三是坚持求真务实,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用“说了不白说”的效果来鼓励群众能说、敢说、会说。

  刘涛认为,地方立法最大的价值在于地方性,“它区别于国家法律的最大特点是,地方立法只要能在一个地方解决一个问题就达到了立法目的。在这一方面,广东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2019年实施的养老服务条例、农村公路条例、化妆品安全条例等,都是小切口立法、一事一法、一地一法的典范。”

  省人大代表区燕明:

  回收资源利用率有待提升

  2019年7月,广州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省人大代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陈家祠社区居委会主任区燕明表示,目前居民的参与率及投放正确率正不断提高,但回收资源的利用率还有待提升,垃圾分类的软硬件建设也有待加强。

  区燕明建议,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手段进行密集式宣传,让居民随时随地得到指引,提高居民垃圾分类能力;要建立长效的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分类资源利用等激励性与约束性制度,通过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大家的参与率;要加强对运输、处置等后续环节的监管,形成全链条的垃圾分类体系;要加大软硬件建设,减轻基层负担;要鼓励引入社会力量,包括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并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省人大代表黎锡康: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莞市中堂镇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省级试点镇。省人大代表、中堂镇潢涌村村委会主任黎锡康介绍,“潢涌村是全国文明村,率先实现了小康。口袋富了,脑袋也需要富起来,我们从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和体育服务五个方面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行探索,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黎锡康介绍,潢涌村把一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闲置教学楼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吸引了1000多名志愿者,依托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联动党政、社区、社会三大力量,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文明积分进万家、文明户评选等活动。

  黎锡康表示,“自文明实践中心成立以来,群众的文明素养得到提升,村里还涌现出了43名道德模范、广东好人和东莞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