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走出大山

——羊城晚报记者跟随农民工余冉朵一家回怒江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23日        版次:A07    栏目:关注春运2020    作者:邓勃、汤铭明

     回家前一天,一家人在珠海渔女雕塑那合影

     家人在新房阳台留影

     终于回到新家小区

     余冉朵一家跟在珠海的老乡一起集中前往珠海站坐高铁回家

     余冉朵老家是个木楞房

     在老家柿子树前,余冉朵跟弟弟谈未来

     余冉朵的村子在山顶,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

     离开老家时,妈妈提着从老屋拆下来的全家福照片

    

  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邓勃 汤铭明

  余冉朵已经好几天睡不着觉了,特别是越来越靠近回家的日子。“我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家看分配的新房子。”余冉朵难掩内心的喜悦。

  不是他一个人这样。他的爸妈和弟弟也一样的心情,他们都在珠海打工,家乡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政府倾力打造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楼已建好等待着他们。

  余冉朵在打包厂,弟弟在电池厂,爸妈在电饭锅厂。

  虽然在同一个城市,但见面也不多,上一次是八月十五聚过一次。

  回家前一天,一家人终于又可以在一起。在珠海渔女雕塑那,妈妈像孩子般兴奋、忘情,又唱又跳……

  A

  漫漫回家路

  1月16日6时58分,“珠海—怒江暖心返乡专列”载着近600名怒江州籍务工人员的D3818次高铁专列从珠海站缓缓驶出。

  车轮不断滚动,车上的怒江州旅客们带着他们的故事,在欢声笑语中乘着幸福列车驶向脱贫的家乡。

  余冉朵一家就在这趟列车上。

  妈妈一路晕车。但比起绿皮车时代已是很幸福了。

  返乡列车上,贴满红灯笼、福字窗贴、新春对联……车厢内充满节日气氛。

  列车到达大理站时,已是华灯初上。

  铁轨在月亮的照耀下泛着清淡的光,它冷静地记载着回家的路程。

  余冉朵的家还远远未到。继续坐上爱心大巴往家乡方向赶。

  剑川小息。

  夜里,冷。

  休息站里小食店热气蒸腾,炸土豆。有点辣,吃在口里还冒着热气。

  山路,一片漆黑,只有大巴的车灯照亮前方的路。

  时间太漫长,沉闷的气氛下,有些人忙于晕车。

  黑暗中,车上的一个姑娘提起爱情的话题,整个车厢一下子热乎起来。晕车的也忘记了晕车,这是爱的力量。

  凌晨零点三十五分,到达兰坪县城。

  住下。

  余冉朵一家坐上租来的车继续往新家赶。距离不远,90多公里,但山路崎岖,整整开了三个多小时。

  从天上往下看,山路像蜘蛛网一样横卧在大山山体上。

  快到新家时,有一条绿色的河相伴。这条河流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澜沧江。它从青海流经西藏、云南,一路波折,一路崎岖。

  傍晚阳光下,被山包围的江水被照得一闪一闪的,好美。

  绵延的山脉加上喧腾的江河,塑造出壮丽的风景,也交织着深度的贫困。

  温差极大,晚上和早上还冷个半死,一到中午,暴晒。天空一丝云都没有,满天深蓝。

  江水继续绿。

  回到新家已是傍晚,围绕着一排黄色新楼房的山还没挡住天上的太阳,太阳斜照在这些漂亮的楼房上显得非常鲜艳。

  B

  美丽的新家

  兔峨乡最漂亮的房子就是这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新楼,纯黄色的墙面在阳光下异常醒目。

  余冉朵的家分在七楼,在阳台上可看到澜沧江,一线江景。

  一回到家,放下行李,余冉朵的父亲就拿出手机把新家里里外外拍了一遍,里面也拍进了他的家人。他做梦也没想到会跟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

  父亲把新钥匙装入钥匙扣时,双手在发抖,阳光射在旁边的黄色楼房上,也照在他挂着笑容的脸上。

  1月19日,亲戚们都来了……他们大部分都是这次搬进政府分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

  过世堂哥的五岁女儿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眼睛很明亮,上衣穿着印满汽车的衣服,爸爸走后,妈妈也改嫁了,现跟爷爷奶奶过,平常不说话,但来到他的新家,也开心地笑着……

  在光亮的房子里,孩子们跳来跳去,充满活力。

  因刚好安装抽油烟机,所以当天的午饭很晚才吃上。

  傍晚,广场上热闹异常,快乐的人们围成一个个圈,随着旋律跳起了锅庄舞,欢快的声音冲出大山,洒向星空。

  晚上,新房下面有一群人在唱山歌,谈恋爱,很热闹。

  C

  最后的告别

  从兔峨回老家有一个钟的车程。

  灰尘飞扬。

  几十公里的土路,弯弯曲曲地蔓延进深山之中。

  越深入大山,路越不平坦,坡度大,还很狭窄,路下面是山谷。

  远处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

  通过余冉朵跟我叙述,老家一幅幅画面尽显脑海:春天的山上野果树开满花,远远望去、万绿丛中点缀着红白,美不胜收!七八月份,山坡下的草甸上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野花;朝岚晚霞、山光水色无不令人醄醉!

  而这里穷苦的乡亲们世代就靠山活命。

  对山又爱又恨,它养活了这里世代的人,但也困住了这里多少代的人。

  山高路远,土地贫瘠,那里的生存一直格外艰辛,身体的,生活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苦与难。

  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余冉朵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穷是因为山,但活命也靠山。

  靠山的资源,但它也阻碍了这里的发展。

  到了余冉朵这辈年轻人,终于走出大山,也走亮自己人生。

  余冉朵的村子在山顶,抬头是山,低头也是山。沿山建着东倒西歪的破旧木楞房、叉叉房和木板房。

  余冉朵的妈妈回老家特定买了一袋桔子,到村里,见到谁都分。

  我们在一起好几天,每回我们说话时,她总是挂着笑容看着,很认真,余冉朵说,妈妈其实一句汉语都听不懂。

  她说话很小声,像个小姑娘说话一样,声音细细的,甜甜的。

  余冉朵屋子旁是一棵柿子树,长满了红红的柿子。这时,树叶已全部落掉,树上只剩下柿子,远看恍若一个个点燃的火把,如火焰般美丽明亮,走近了就像是一块块黄中透红的玛瑙,晶莹而透亮,装点着这万物凋零的季节。

  弟弟爬上树,摘了一树枝的柿子下来,可惜,熟透了,里面都烂了。

  余冉朵老家是个木楞房,上面是铁皮,风吹过来,叭叭地响,风再大点,好像整个屋顶都要扦起来。这铁片还是政府资助的。

  冬天,屋里太冷,在屋里重新烧起火,烟弥漫着整个屋子。一股股烟熏火燎的骚气扑鼻而来……也把几束入屋的太阳光柱染白。

  这一切都成了历史。

  在政府的资助下,现整条村都搬迁了,一部分搬到县城,一部分搬到兔峨乡上。

  从老家回来,这位澜沧江汉子骑着借来的摩托车,像一匹野马般,奔驰在澜沧江两岸……

  妈妈坐在车上,紧紧抱着从老屋拆下来的全家福照片。

  夕阳西下,阳光只留在山顶最高处。世辈生活的地方越来越远……

  D

  苦孩子的路

  余冉朵从小是个苦孩子。

  “我家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穷,读初三了,两兄弟还跟爸妈一起睡,穷到我上初中毕业时都没见过一千块钱。”

  他知道,要想挣脱贫穷的羁绊,唯有依靠自己努力拼博。

  从14年就辍学开始打工生涯,重庆、南京、陕西、江苏等地,他一走就是几年。“这几年都是卖力气养家糊口。”

  2017年,余冉朵第一次坐飞机——他爸病重,县里治不了,一听到这消息,他就从南京坐飞机回来。祸不单行,父亲还没有好,他堂哥又重病在医院抢救了八天。总共花了这几年存下的七万元。2018年年初,他堂哥还是丢下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走了。

  余冉朵爸的病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有时五个手指合在一起怎也搞不开,有时有个瘤在身上走动……走了好多医院都查不出什么病,2017年,医生说他随时可能会在床上去世。

  看到亲人在病痛折磨里挣扎。余冉朵2018年又重新出发,去了江西,再后来就带着一家人到了珠海。

  “说是一家人出去打工,事实是想法给父亲医病。”

  人在外漂泊的苦,余冉朵深有体会。他虽然穷,但性格耿介刚烈,不卑不亢。

  家里捉襟见肘的贫困生活,在外的挣扎,这一切的痛苦也不能使他折服,反而更加激起他的斗志。

  农村结婚早,村里其他像余冉朵这么大的男人,孩子都满村跑了。

  今年25岁了,刚好是血气方刚的年龄,这年龄的大都沉浸在甜蜜的爱情里,“对我而言很想,但不敢去想。脚跟还没站稳,谈恋爱只会雪上加霜。”

  “但我相信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余冉朵的这种纯朴、热情和对未来的热切追求,不能不叫人感动。他那不屈的斗志常常出现在他的脸上。

  今年是余冉朵家过得最好的一个年。全家总收入十来万,加上原有的积蓄,没什么意外的话,再干两年也许可在兰坪县城买房了。

  更令余冉朵开心的是,父亲到了珠海后,病情好转了许多。

  余冉朵让我们在报纸上给政府写几句感恩的话语,表达他们的心声——

  “感恩珠海,感恩怒江,感恩一直默默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员,你们为我们脱贫致富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你们的付出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动力,我们会记住你们的。你们辛苦了。”

  采访手记

  当记者多年,被许多事感动过,但这一次真的被震撼了。被贫穷,被励志,被政府而感动流泪。

  这种穷让人心痛,这种励志让人感动。

  没有亲眼看到,怎也想不到,一个人可以穷到如此地步。

  没有亲眼看到,怎也想不到,一个人为了一家子活命而付出自己的每一滴汗水。

  不甘贫穷。有一种悲壮的激情,在一条艰难的道路上进行人生的搏斗。

  ……

  余冉朵一家的巨变,诉说着大山新一代人的希望,见证着政府的努力和付出,晕染出的是一个执政党拳拳为民的鲜明底色。

  等靠要,一辈子都脱不了贫。政府帮一把,关键还得自己干。

  扶贫先扶志。这句话在余冉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没有奖杯,但家人幸福的笑容,就是给他的掌声。

  向这样的奋斗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