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古代长官 都赏赐别人什么东西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1月26日        版次:A07    作者:

    

    

  □王国华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户部右侍郎花沙纳接到上谕:作为钦差大臣到朝鲜敕封王妃。彼时朝鲜是清朝的附属国,没有大清皇帝的敕封,王妃就不合法。三月初四出发,五月底返京,这次漫长的旅行来回将近三个月。花沙纳是个旅游达人,他把整个出使过程写成了一本书,名为《东使纪程》,里面多次提到赏赐别人某某物品。从这些物品,似可管窥当时社会情状。

  比如,开篇就提到,皇帝册封朝鲜王妃,依照惯例,赏以下物品:“蟒缎二匹、妆缎二匹、倭缎二匹、闪缎二匹、帽缎二匹、素缎二匹、石青缎二匹、大缎三匹、彭缎三匹、纱四匹、绸四匹。”一说皇帝御赐,人们常常仰之弥高,打量之下除了布匹还是布匹,实在没什么稀奇。此外还有“诰敕(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二通、节一柄、黄伞一柄、龙旗一对、御仗一对、钦差牌一对、肃静牌一对、回避牌一对。”均是显示皇权的道具,象征意义大于本身价值。还有“兵三名,夫十一名。车一辆”。那些兵夫被赏到外国,从此与亲人生死两茫茫,不知会有什么感受。

  一路经过丰润、抚宁、山海关、大凌河、巨流河、沈阳、辽阳、凤凰城等,将近两个月时间,抵达朝鲜边境,花沙纳开始派发红包。整理如下:

  四月初三,到宣川府,给从义州护送至此的护送官毡帽五个,小刀一个,荷包一个。随行之帮轿、执伞、牵马各项人役四十二人,各赏毡帽二顶,共八十四顶。

  初六,到距离平壤一百七十五里的安州,本地官员纷纷来拜,国王也派使臣申宽吉持名帖在此等候。随仪赏绸一匹,小刀一柄,荷包二色,仆人小刀二柄,下走十人毡帽二十顶。跟驮人五名自义州至此更换,赏五顶毡帽。

  初十日到达中和府,吃食官自义州送至此处返回。赏荷包、小刀。旗鼓官送至平壤,至此亦赏小绸一、书扇一。护送官二员自定州至此完成任务,共赏小刀二,荷包二,帽十枚。

  十一日,到达黄海道的黄州镇,国王差户曹参判南秉哲持帖来候见。赏夫役五十二名毡帽各一,烟竹各一。

  赏赐的物品种类繁多,最普遍的大概是毡帽、小刀、荷包。烟竹比较罕见。据查,烟竹是一种相对稀缺的植物,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受赏者拿它干什么用呢?不得而知。总体上看,这些物品体积都不大,易携带。那么多人跋山涉水,肯定尽量减少笨重的东西。论价值,这些东西实用性强,不是很贵,但也绝对不便宜,拿回家给左邻右舍看看,足够自豪。

  四月十七日进入汉城,十九岁的朝鲜国王亲自出来迎接,率领百官行山呼万岁礼。给使臣花沙纳送宴席,陪其聊天,恭敬万分。花沙纳住在南别宫。国王送来了一份礼单。好奇心强如花沙纳者,在书中没有详细抄录礼单上的物品清单,估计也是故意不写。他只说自己送给国王笔墨、笺扇、图石、茶叶、尺头、纺绸共八色(用的是“送”字,而不是“赏”了)。第二天国王又回礼,送来了点心数盒。

  二十日离开汉城。国王送来药草十斤。此前国王知道花沙纳身体不好,特意选了这种有针对性的礼品。

  返程的路上,花沙纳又是一路赏赐。

  二十二日返抵黄海道,遇见去时的杂役在此等候,相见颇有故情。赏京畿道五十二人毡帽一百零四顶,打发他们回家去。

  五月初三,来到两国交界的鸭绿江畔,朝鲜的伴送使、观察使、差备官等送至水边,依依惜别。花沙纳赏差备官绸子、小刀、对联、荷包等物品六份。赏跟轿军五十四名每名银五钱,毡帽一、烟袋一支。旗鼓官郑敛知自平壤来,赏银五两,荷包、对联。赏旗鼓官金洛裕银十两,小刀、荷包、冠带。通事二十两,小刀、荷包等。直接赏银此前并没出现,估计分别即是永别,为表情义,干脆来点实惠的。但书中还写了一句话:“其余各有等差。”就是说,赏赐什么物品,赏赐多少,不能率性而为的,一定有什么依据,或根据其官职大小、重要程度,或根据其辛苦程度、服务时间长短等等。

  五月初六,花沙纳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薛礼站住下。赏给房主烟十匣。

  初八,在路上休息时赏给办差的家人银两、小刀,荷包,赏给房主人(镶黄旗汉军人)布一匹、烟二十匣。当天,在连山关,赏给护送差官二员刀二柄,背旗子弓箭虎枪兵十四名东钱(可能是劳务费)二十八千钱。赏给店主刀一柄、烟十匣。

  去程时,花沙纳并没有记载在国境内赏赐下人。回来后却多次赏赐,想来,那些物品大概是在朝鲜没有赏完剩下的,反正带回去京城也没什么用,心灵放松了,干脆率性一回,随手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