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名博士正在一线忙碌 |
志愿者前来助阵 |
神奇的“小管子”——口腔/咽拭子常温标本采集器 |
这是一双双曾经握手术刀的手,这些天却在流水线上拧瓶盖、贴标签,把手指都拧起泡、拧破皮。 这是一群曾经在体制内三甲医院、国家级实验室工作的医生、研究员,他们虽脱离体制创业,却在年前发出了“只要国家有需要,随时奔赴抗击新冠病毒前线”的誓言。 如今,每日10万人份的口腔/咽拭子常温标本采集器与核酸检测盒,正从他们手中生产出来,火速运往刚交付使用的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 核酸检测这些天成为热搜,为了帮助更多疑似病人快速确诊,国家也开设“绿色通道”允许更多企业生产检测盒。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它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在检测中保护检测人员和医护人员安全、避免交叉传染和二次污染? 带着问题,羊城晚报记者探访了广州最大的灭活病毒口腔/咽拭子常温标本采集器生产中心——南芯医疗,收获了一串感人故事。 A 连续多天通宵备战 走进实验室,一群“白大褂”正在忙碌。原本的实验室临时改造成了工厂;一群医学博士、化学博士、硕士,则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人”。 “这是公司成立5年来,最好的一次‘团建’。”广东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博士(应采访对象要求不署全名)挂断手机,笑着说:“拿手术刀的、敲键盘的,如今都可以来我们这里体验一下流水线的生活。” 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在此之前,南芯人员连续通宵工作了十天,每天加班为疫区生产采集盒与检测盒。 “前线、后方,大家都在拿命拼。”公司的一位高管加班后还被家人拒之门外,因为家中有老有小,担心她从人流密集的地方把病毒带回来。 年前,作为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高管,南芯的这群博士已敏感地嗅到了一丝“打仗”的气息。南芯的负责人曾是广东省疾控系统实验室负责人、核酸实验方面的权威专家。疫情一出来,他就判断:核酸检测试剂盒产能不足,肯定缺货。随着疫情升温,要货的电话一个接一下,一场紧急动员在公司迅速铺开。 年初二一大早,除部分湖北籍员工外,公司员工全部到位。开始大家都准备生产核酸检测试剂盒,可是,疫情更趋严重,前线才发现,符合条件的采集器太少太缺了! 原来,以往,国内生产的绝大多数咽拭子采集器,里面只有缓冲液,但是这次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如果不对病毒同步进行灭活,一线检测人员在检测时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就很高。而仅售几元钱的口腔咽拭子采集器利润很低,一般厂家都忽视了前端,更愿意做售价一两百元的核酸提取试剂盒。殊不知,核酸检测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标本安全地采集并运送出来。 南芯迅速调整生产方向。“微利,哪怕是不盈利,我们也要保障前方医院。” B 汇集社会力量提产能 由于需求量太大,自动化设备一时跟不上,全体员工不管什么岗位的都沉到了生产一线,拧瓶盖、贴标签、打包装,全是手工活。大家甚至广发朋友圈募集朋友来帮忙。 北京人来了,合作商自掏腰包买飞机票、自行解决食宿,带了十名员工飞过来当义工;河南人来了,放着春节不“宅家”,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来帮忙;深圳的老板们来了。他们个个身家不菲,在这里变为贴标签的“小工”,“为疫区做点事,心里觉得踏实”。 陈博士说,大家拧瓶盖拧到手指受伤的消息发到朋友圈后,上海的经销商二话不说,把几台出口设备迅速改装,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租金,打通关系一路绿灯送到广州,这才为南芯解决了手工拧瓶盖的问题,迅速提升了产能。 一位顺德的陈老板,做自动分液灌装机的,与大家素不相识,知道情况后,在工人放假的情况下,亲自带着儿子和几个工程师上门安装调试机器,只字不提钱字。 点点滴滴的社会力量,把产能从开始手工分装的一万人份/日,生生提至10万人份/日,部分缓解了疫区告急的情况。 C 四十名志愿者两小时集结 2月5日,记者在位于广州科学城的广东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还看到了广州市首批“战疫志愿突击队”志愿者。 40位志愿者在做好个人防护后和岗前培训后,正积极地投入到防疫物资流水线生产工作中,在现场协助分拣、包装、打包,忙得热火朝天。 据了解,2月4日,共青团黄埔区委接到团广东省委转来的志愿服务需求后,迅速与企业对接确定服务上岗保障和具体需求。当天,“i志愿”、“青春黄埔”公众号、黄埔区志愿者微信群,发出全市第1号《广州市战疫志愿突击队志愿者招募公告》。公告一经发布,迅速形成了报名热潮,两小时内,所需40名志愿者全部招募完毕。 上午9点钟,首批20名志愿者就准时到位。令南芯人觉得暖心的是,4名参加上午班的志愿者持续奋战,主动请缨,与下午班次的志愿者共同奋战。 据了解,2月5日至10日,黄埔区共将组织240名青年志愿者赴南芯医疗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