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0日,年内合计125只基金(各份额合并统计)完成清算,以迷你基金为主,产品覆盖了51家基金管理人。与去年同期相比的426只,虽然相对数量上已经减少了不少,但从最近连续三年基金年度清盘数超过100只这个数据看来,这种“新陈代谢”或已成为公募市场常态化现象。 那么是否需要谈“清”色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基金清盘或是行业的良性发展信号之一。如果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及时的清盘或许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创造更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从管理人的角度看,清盘提高了运营及综合管理的效率,最后落实到整体产品运营上,或对于投资者也是件好事。 市场上不乏这样的例子:国投瑞银基金在2019年有十余只产品进行了清盘,但与此同时,公司业绩上也存在不少亮点。例如,根据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7日,以下产品近一年净值涨幅处于同类排名前1/4,分别是国投瑞银新兴产业混合基金(53.16% 、32/176),国投瑞银美丽中国灵活配置混合基金(73.46%、35/461),国投瑞银医疗保健行业灵活配置混合基金(58.57%、92/461),国投瑞银新机遇灵活配置混合基金(A类52.80%,12/143;C类52.02%,3/89),国投瑞银双债债券基金(A类8.20%,22/169;C类7.75%,12/109),国投瑞银稳定增利债券基金(8.22%,21/169)。其中,国投瑞银新兴产业混合基金,国投瑞银新机遇灵活配置混合基金(A类),国投瑞银双债债券基金(C类)均获得银河证券3年期及5年期5星级评价。 从基金市场整体产品清盘常态化及一些绩优公司例子看来,投资者无需谈“清”色变,反而可以多关注处于良性发展的公司和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