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味 □刘荒田[美国] 昔日游新加坡,在旅馆读报,注意到副刊版右上角的《一瓢饮》,作者是当地散文名家何华先生。割据版面,定期见报的专栏文,佳作不多,唯独它篇篇别具风致,遂想,这等有长久魅力的纯正小品,如能结集推出,读者当大饱眼福。今年初果遂心愿,读到何华的新著《南洋滋味》(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 品鉴长居海外的汉语写作者,我私下有一条标准——其作品,如不是既对故土具第一手经验,在异国又生活了漫长岁月,就断断写不出的,方算高明。这种贯通华洋的作家已实现蜕变,考察其心灵图谱,根和叶,源与流,这一类关系不复为单向、平面,而是双向,彼此渗透,互为因果。读此书,更肯定何华是这一独特群体的出类拔萃者。 我得承认,即使有先入为主的好感,读这崭新的精装本,仍然惊艳连连。至夜阑,不舍掩卷,一个问题让我失眠:这本书,为什么这么吸引我?年轻时读过掌故,某则说到,高尔基幼时迷上一本书,爬上屋顶,对着太阳光审视字里行间,务必要挖出它的秘密。我靠阅读经验,想到三条。 《南洋滋味》的迷人,来自内容。此书堪称美食大观园,以作者定居的新加坡为中心,辐射至邻国。所涉的美食,都是亲自品尝,仔细研究过的。食物,从海南鸡饭、潮州糜、特色开胃小菜“娘惹亚喳”、擂茶饭,到推为“南洋第一美食”的椰浆饭,“老字号中峇鲁肉骨茶”,四海驰名的肉骨茶,号称“极品皇中皇”的榴莲;茶,有皖南的太平猴魁,泾县的“涌溪火青”,马来西亚小镇金宝撞上的安徽祁门六安。人,有与作者一起大快朵颐的白先勇,蔡澜…… 《南洋滋味》的迷人,来自笔致。千来字的小品,自成圆满天地,若行文死板平庸,何来“好看”?作者得明清小品三昧,清新自然的语言与美食的“色香味”对应。 作者笔下,“像元青花”的蓝花糕,配以咖椰酱,“如果你的听觉特别好,你可以听到咖椰和黄油在热吐司上滋滋嘶嘶的融化声;准确说,不是听到,是看到!那不是听力,应该是视力,或者说两种力综合在了一起。闭着眼睛咬一口,体会一下平民化的醉生梦死,便觉畅然。”霉干菜炖肉,以“颓废糜烂”形容。世界豆浆大王的萝卜丝蛋饼,“咬一口,美滋滋的,心里冒泡。” 何华在《夜滋味》一文中写日本影星小田切,“围巾长袍穿搭得如此俊朗而妖娆”,“俊朗而妖娆”可借来表现这位作者自己的风格。 《南洋滋味》的迷人,来自胸襟。写美食,一个不小心就变为罗列食材和制作过程的食谱,匠气泛滥。作者别有怀抱,序言中称说:“我每一次的寻味,内心都暗藏着一个非常自我的因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而这个愿望绕来绕去都离不开文学经验。” 看他写人和物的交融:“喝普洱茶,会去林美均女士家;喝凤凰单丛鸭屎香,会想到‘深利’老板蔡华春先生;喝武夷岩茶,就去‘白新春茶庄’找庄主白进火先生。”“每次踏进摩士街三十六号白新春茶庄,仿佛步入了慢悠悠的老岁月,愿意在此虚度光阴。白进火开朗大度,笑声不断,很有感染力。他对武夷岩茶和铁观音的把握和体认,是我见到的茶人中排在第一位的。有一次,我们拿了五种不同的岩茶,有‘牛肉’、‘马肉’等,让他‘盲品’,结果全部答对,大家目瞪口呆。想想也是应该,他是第四代庄主,家族积累的经验和功夫都在他身上凝聚了。这个‘茶脉’不可忽视。” 读这本小品文集,难免拿它和蔡澜作品比较,同样是吃遍天下的美食家兼出色当行的散文家,于何华亦师亦友的蔡澜,笔下多港式市井味,中年何华有的则是江南名士的萧散和隽永,各擅胜场。早年读普希金的长诗《叶甫根尼·奥涅金》,论者以“迷人”概括这一不朽经典的最大特征,进而揭示奥秘:散文与诗两大要素的交错,对照,激荡。何华这本新作与它近似,入世的美食是散文,出尘的情怀是诗。这样迷人的书,我是生怕一下子读完的。 制图/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