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瞧”与“瞧不起”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5月12日        版次:A11G    栏目:花地    作者:刘荒田

  □刘荒田[美国]

  许多年前,我在旧金山接到一个电话,女性来电人报上名字。我记起来,数位纽约和洛杉矶的诗友不久前在谈诗的间隙,提到这位刚出国门的诗人,说她一副“天下诗家唯我独尊”的派头,动不动训人,要我小心。我当时漫应之曰:“关我什么事?又不抢她的风头。”不料大人物找上门。我客气地问好。她问我知道她的名字否?她期待的回应该是:“哦哦,敬慕久矣!来到这里了?我如果早点知道,就和众诗友去接机,设宴接风,请您做一场演说……”可是诗友的告诫没忘,我淡淡地回答:“不知道哎。”她有点不耐烦:“怎么?我的名字是:×-×-×。”“大名真的没听过,我太闭塞了!”她恨恨地用鼻子“哼”了一声,接着,大谈她的成就,声名,幸亏我未失握话筒恭听的耐力,但未加评论。最后,她忍不住,严肃地批评我:“我的中英双语诗作,你一首都没看过,凭什么瞧不起人?”我正要申辩:正因为没“瞧”,所以不存在“瞧不起”;当然,也没有“瞧得起”。但她已搁下电话,估计专心生气去了。

  从此,一看到某些人面子上的惨淡经营,就想起这一逸事。继而想,兹事体大的“面子”,其实是要分割为两个步骤的:第一,有人瞧;第二,瞧得起。

  如果是受公众关注的行为,我们最在乎的自然是“面子上好看”。办婚礼,迎亲队伍非要多少辆法拉利,至不济也是奔驰,新娘身上的首饰若不够数,须租镀金的。更不必说铺天盖地的各种工程。即使在“面子”失去实用性的环境,如“锦衣夜行”一类,我们还是放心不下,因为贴邻盯着,揣着小算盘的亲友每时每刻地和你比,你的孩子上的是不是名校,最近考了第几名,你家的空调,牌子是不是比他家高级。

  “面子就是一切”的人到海外后很快发现,首先的难题是“没人瞧”。崇尚个人的社会,个体生命是独立自足的,其价值不体现在别人羡妒的眼光与掌声中。各自选择的信仰和生活方式,只要不干犯法律和风俗,都受到尊重。这尊重并非是“恩准”,而是不予干扰。比如说,谁家养狗都不是为了参展,各自遛个不亦乐乎,但主人须当铲屎官,不能让别人替你善后。

  从这点出发,我忽然醒悟,移民们为什么热衷于衣锦还乡,部分原因在于:在侨居地长久地“没人瞧”,给憋坏了。一位在旧金山赌场赢了20多万美元的厨师,回老家用100元面额的美钞替父老们点烟。

  务必整出动静,为了“有人瞧”;非要如鲁迅说的,马脚蒙上麒麟皮,或“拉大旗作虎皮”,为了让人“瞧得起”。出门之先,为了注目礼和回头率,不化妆一两个小时行吗?微信的朋友圈,三天两头发的“豪华游”系列照片,原来是在家里按操作规程拉背景板拍的。

  若问,摒去和“瞧”有关的两个魔障,人生是怎样的呢?有一则小品,说的是:西京一僧院后面,有一个茂盛的竹园,官儿们趋之若鹜,历仕四朝的宰相文潞公(彦博)也常常前去游览。僧人慕他大名,请求他命名。他爽快地答应了。但过了几个月没下文,僧人很不耐烦。文潞公说,“吾为尔思佳名未得,请少待。”足足过了半年,宰相才把名字送来,僧人大喜过望,打开一看,却是“竹轩”二字。上文那位女诗人自以为风靡全球的诗,我们流水账一般的日子,不也这般吗?竹轩就是竹轩,瞧与否,瞧得起与否,它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