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无人机水稻直播、会员制销售配送、打造生鲜超市、引入资本运作……

年轻种粮大户 水稻田里玩出新花样

来源:羊城晚报     2020年05月12日        版次:A06    栏目:广东粮食新势力 江门篇    作者:陈卓栋、彭纪宁、马勇、陈强

    

    

    

    

     台山市都斛镇稻田风光。台山有近1/3的水稻是由种粮大户种植 谭耀广 摄

     连片水田的规模化耕作,有利于无人机等农用机械的使用 (资料图)

  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彭纪宁 马勇 陈强

  立夏过后,谢国良多次来到水田查看禾苗长势。谢国良在江门恩平市沙湖、牛江等镇流转承包1500亩水田,是当地的种粮大户。除了采用规范化种植等模式在自家水田上种植优质大米外,他还希望对周边的农民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今年在江门,约有16%的水稻由种粮大户打理。除了日常的种植粮食,不少种粮大户还在思考如何导入资本运作、新科技、新商业模式等元素去改善经营。正是有了适度面积的规模化经营,这些思考才有变成现实的可能。未来种粮的“新蓝图”,正在这些种粮大户的水田上逐渐绘出。

  1  从加工到种粮 形成种植规范推广到周边农户

  谢国良是恩平市沙湖镇的广东丰穗米业有限公司(下简称“丰穗米业”)第二代“当家人”。作为一个有自动化专业学习背景以及IT从业经验的“80后”,从2011年接手公司开始,他的新想法就不停地“冒泡”。去年,他带领公司创造了1个亿的营收。这两年,他开始把目光瞄准了大米种植环节,并陆续流转承包了恩平沙湖镇、牛江镇等地的水田,到今年为止,他已经拿到了1500亩水田进行耕作。

  恩平市是江门市乃至广东省的重要粮食产区。按照以往的操作模式,农民一年两造产出稻谷后由丰穗米业等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粮食生产种植环节与加工环节之间各有分工。身为粮食加工大户,如今又成为种粮大户,谢国良的做法在外界看来有些冒险。

  但谢国良有他的理由:“我只有参与到种植环节当中,才能比较好地了解大米的种植技术,从而有能力把控稻谷原料的质量。”据记者了解到,丰穗米业的产品中有不少是高端的有机米,价格最低的15元/斤,最高的能达到99元/斤,“这些有机米我都是在自己的水田上种植的,质量有保证。”目前,谢国良的水田已经形成了一套包括农机使用、田间管理等内容的种植规范,去年每亩水田最终可以产出约800斤的大米。当他将这套规范推广到产业下游的种粮户时,大家都纷纷效仿,“用了这套规范种出来的稻谷,我每斤收购价都比市场价高2角到3角左右,种粮户每亩收入可以多240元左右。这样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从下游到上游 打造生产加工销售商业闭环

  同为“80后”种粮大户,在江门求学、打拼17年的曾圣钧,此前经营食品厂、生鲜上门配送、农产品销售等公司。去年底,他又和合作伙伴成立了江门市达华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承包了千余亩的连片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因为和当地签订的承包合同上规定,头三年必须保证每年都会种至少一造水稻,所以去年底和今年初种植了美香占2号、象牙粘这些品种。”曾圣钧打算,在这片水田里轮种玉米、水稻、西芹等不同作物,田垄上还会种上桃树、葡萄等礼乐特色农产品,“这里以后除了是粮食蔬菜种植基地外,还是我的农业商业体系里面一个形象展示窗口。”

  从产业链下游的加工、配送、销售,渗透到上游的粮食种植环节,曾圣钧与谢国良的经历有些类似,但他却有不一样的商业玩法。“等基地的种植完善之后,我打算在销售配送环节引入会员制度,预收一整年的生鲜供应和配送费用,这样我可以根据会员费用收入来安排基地的种植计划,调整种植规模,收入也能稳定下来。”此外,曾圣钧正在和一些连锁生鲜超市经营者洽谈合作,打造一个自有品牌的生鲜超市,让基地生产的大米、玉米等农作物供应给生鲜超市销售。

  3  规模化经营 种粮大户种植面积快速扩展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的人士介绍,今年江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125万亩,其中种粮大户种植面积约20万亩,占比约16%。虽然数字占比不大,但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江门种粮大户的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很快。在江门的另一个主要粮食产地台山市,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亩,其中近17万亩由种植50亩以上的大耕户种植,其中台山市都斛镇种粮大户李权立,今年种粮面积就比去年增加了近一半。

  在江门市农业农村局人士看来,种粮大户的快速扩张,有利于抛荒土地的复耕。如今年在江门市新会区沙西村,不少农户因年事已高等各种原因今年不再下田,2月初预计荒废农田380亩。为此,当地村委通过种粮大户何经理多番联系、沟通,最终让何经理和农民达成合作经营协议,原本面临丢荒的380亩农田在春耕时节迅速复耕。

  李权立算了一笔账,如果只有几亩地的话,每亩地一年的租金、人工、农药、肥料等成本加起来将近1000元,“每年下来一亩地的卖粮收入可能也就1000元不到,小规模种粮是根本无利可图的。”而一旦形成百亩以上的规模化经营,分到每亩的成本反而能够降低,“拉开架势来做才能有钱赚。”

  另一方面,连片的大面积耕地也适合使用农机耕作,因此种粮大户的机耕率特别高。在记者走访的种粮大户中,无人机、插秧机等等农用机械已经十分普遍,其中曾圣钧今年就采用了无人机进行水稻直播。

  4  有钱有想法 资本介入让种粮多了新玩法

  记者走访时还发现,虽然种粮大户群体主要还是传统的种粮户,但像谢国良、曾圣钧这样的年轻种粮大户,正在逐渐增多。

  规模化经营做基础,加上年轻人的活跃思维,让种粮这一传统行当增加了不少新玩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本的介入。谢国良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承包的1500亩土地,年租金有的是每亩400元至500元,有的甚至高达600元到700元,光租金这一块,每年的成本最低也要近百万元,“如果没有雄厚的资本介入,根本玩不转。”通过丰穗米业原有的资本积累,加上依据相应的惠农金融政策向金融部门寻求上千万贷款,谢国良就有了资金支持。而曾圣钧的基地项目,则与礼乐当地企业家和澳门江门籍企业家合作,同样实现了资本的介入。

  资本的介入催生了经营模式的多样化。来自台山市水步镇的刘庭进原是台山当地的一名房地产开发商。2017年,他在家乡水步镇承包土地种粮,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800多亩。根据他的设想,未来他将打造一个特色农业生态园,在农业基础上拓展文旅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