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笑话 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摄于1887年 |
湿滑的巴黎大街 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摄于1894年 |
乔治娅·奥基弗 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摄于1919年 |
乔治娅·奥基弗的手 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摄于1919年 |
撰文/供图 刘植荣 《好笑话》是施蒂格利茨的成名作 《好笑话》1887年1月1日拍摄于意大利贝拉吉奥。照片上,一个少妇在接水,12个孩子围着她,她讲了一个笑话把孩子们逗笑了,她自己也乐不可支。有4个孩子发现了摄影师,便朝摄影师诡秘地咯咯发笑。背景是一幢古老建筑,门洞里还有一位西装革履的先生在好奇地端详着眼前这一幕。 这幅照片构图平衡,气氛宁静祥和,静中有动,表现出普通百姓在节日(元旦)里的轻松与快乐。 《好笑话》是铂金印相法照片,长18.4厘米,宽12.7厘米。铂金印相法也叫“铂盐摄影法”,这种照相工艺没有底片,直接在相纸上感光,层次分明,更具有质感,是化学性质最稳定的照片。 在1888年英国《业余摄影师》杂志举办的“假日摄影作品大赛”中,《好笑话》获得头等奖。英国摄影家彼得·亨利·埃默森评论说:“《好笑话》是参赛作品中唯一一张自然主义照片。” 《好笑话》是施蒂格利茨的首张获奖照片,它频频出现在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摄影杂志上,成为他的成名作。 施蒂格利茨学的是机械工程 1864 年1月1日,艾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霍博肯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他父亲是木材批发商,他是父母6个孩子(其中有一对双胞胎)中的长子。 1881年,他父亲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把木材公司以4万美元卖掉,举家迁居德国。当时德国在教育、科技和文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施蒂格利茨在德国柏林理工大学读机械工程。后来,他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自学摄影。他说:“我开始对摄影很好奇,把它当做玩具消遣;后来就喜欢上了摄影,并对它着迷。” 施蒂格利茨非摄影专业出身,他自己也反对把摄影按“专业”和“业余”分类,他说:“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品都出自热爱摄影的人之手,他们从事摄影不只是单纯为了赚钱。” 1883年,19岁的施蒂格利茨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在德国、意大利、荷兰拍摄风景和居民生活。 1884年,施蒂格利茨全家迁回美国,但他却坚决留在德国继续研究摄影。1887年2月,他开始在德国和英国的摄影刊物上发表关于摄影技术和摄影美学的文章。 1890年,小他一岁的妹妹在美国死于难产,他父亲强迫他返回美国,26岁的施蒂格利茨便以“摄影艺术家”的身份回到美国。 把摄影发展成一门艺术 施蒂格利茨回到美国后,他父亲买下了一家小型彩照公司让他经营,既满足了他的兴趣,也想让他以此谋生。施蒂格利茨很在意自己的社会形象,他给员工的工资很高,把照片冲印得非常精美,这导致公司运营成本过高,年年亏损。 回到美国后,他的作品获得了不少奖项,其中有波士顿摄影俱乐部奖、费城摄影家协会奖和纽约业余摄影师协会奖、英国皇家摄影协会进步奖等。 1893年,他成为《美国业余摄影师》杂志的编辑,但他拒绝领取薪水。1895年,施蒂格利茨先后辞掉了彩照公司和《美国业余摄影师》的职务,集中精力运作纽约摄影俱乐部,他被选为俱乐部副主席,并免费为俱乐部提供办公场所。 纽约摄影俱乐部从1897年7月开始出版《摄影评论》杂志,在其后4年里,施蒂格利茨通过该杂志宣传他对摄影艺术的理念。美国的艺术评论家萨达克奇·哈特曼写道:“我认为,艺术摄影、纽约摄影俱乐部和施蒂格利茨这三者是一码事,是一件事情的三个名字而已。”从这个评论可以看出,施蒂格利茨对把摄影发展成一门艺术的贡献。 把毕加索等欧洲著名画家介绍给美国 1905年11月24日,施蒂格利茨创办的“分离主义摄影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该艺术馆位于纽约市曼哈顿第五大道第291号,第一展季展出了39位摄影家的100幅作品,展品卖了2800美元,初展获得成功,分离主义摄影艺术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认可。 施蒂格利茨为不少欧洲知名画家在“291”举办画展,把他们及其作品介绍给美国,如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巴勃罗·毕加索、法国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以及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等。 1911年,当毕加索在美国的首次画展在“291”举办时,很多艺术评论家称毕加索是“疯子”,称他的画作是“疯子的胡言乱语”,施蒂格利茨却极力捍卫毕加索作品的艺术价值:“毕加索的画如此完美,就像巴赫的赋格(一种作曲形式)。” 毕加索在“291”的个人画展有81幅作品未能卖出,施蒂格利茨想把它们卖给大都会博物馆,要价2000美元。大都会博物馆绘画部主任一口回绝说:“毕加索的画空无一物,这样疯狂的东西在美国永无出头之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忙于战争和生计,人们对艺术失去了兴趣,再加上施蒂格利茨是德国移民后裔,在德国有很多亲戚,而当时美国与德国是敌对国,一些美国人有意疏远了他,导致“291”经营惨淡,1917年6月便关门大吉。 施蒂格利茨在1925年至1929年还运作过“亲密艺术馆”。 1929年12月15日,施蒂格利茨在纽约市创办了“一个美国人的地方”艺术馆,并一直经营到他1946年7月13日病逝。 施蒂格利茨在生命最后的20年,主要运作各种展览,上乘摄影作品并不多,也许是因为他老了,失去了创造力,他自己也说:“最伟大的摄影天才是保有童心的。” 被称为“现代摄影之父” 施蒂格利茨的一句名言是“有光的地方就可以摄影”,他为摄影艺术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有一次他说:“我为摄影艺术已奋斗了40年,如果需要的话,我会为之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哪怕是单枪匹马,财力单薄。”他强调,他为之奋斗的是摄影艺术,而不是照片和个人名望,所以,他拍摄的照片从来不签名,也不靠卖照片赚钱。 施蒂格利茨认为“艺术的目的是自我表达”,为此,他拍摄的照片将摄影的客观性与个人情绪联系起来,试图通过抽象的造型、不同寻常的线条和颜色,传达个人的内心感受、思想与经验。他说:“我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拍摄的照片越来越像照片,让人看过一眼就永难忘怀。” 19世纪,摄影师习惯于把照片拍得“像画一样”,但施蒂格利茨很快便意识到,如果摄影像绘画,那摄影永远是绘画的附属品,无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他认为,摄影与绘画使用的介质不同,肯定有不同的东西。他通过办摄影展和摄影杂志,大力提升摄影的艺术地位,使人们逐步接受了“摄影是一门艺术”这一理念。 施蒂格利茨积极向美国推荐欧洲前卫艺术,是推动现代艺术发展的关键人物。美国画家、摄影家乔治娅·恩格尔哈德在1947年6月《照相机》杂志撰文,称他是“现代摄影之父”。 作品大部分捐给博物馆 “现代摄影之父”施蒂格利茨一生拍摄了约3000幅照片,其中大部分捐给了博物馆。他并没有通过摄影赚到钱,一生经济拮据,靠父亲的资助和从第一任妻子埃米琳·欧伯梅尔(1873年-1953年)继承的遗产从事摄影和经营艺术馆。 1924年,施蒂格利茨向波士顿美术馆捐赠了27幅摄影作品,这是该博物馆首次收藏照片。 1928年,施蒂格利茨向大都会博物馆捐赠了22幅摄影作品,这些照片成为大都会博物馆的首批馆藏照片。1933年,他又捐赠了419幅画意派摄影作品给大都会博物馆,为该博物馆日后的摄影作品收藏奠定了基调。1949年,施蒂格利茨的第二任妻子、美国画家乔治娅·奥基弗(1887年-1986年)又把他的199幅摄影作品捐赠给大都会博物馆。 1949年,乔治娅·奥基弗把施蒂格利茨拍摄的1317幅照片捐赠给坐落在华盛顿特区的国家艺术馆。1980年,她又把施蒂格利茨拍摄她的325幅人体照片捐赠给国家艺术馆。 施蒂格利茨拍摄的乔治娅·奥基弗人体照片市场价格超过百万美元。例如,在2006年2月,1919年拍摄的《乔治娅·奥基弗(手)》拍出147万美元的价格,1919年拍摄的《乔治娅·奥基弗裸体》拍出136万美元的价格。